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給“一把手”接待信訪潑點冷水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8日 17:30)

  4月15日,公安部和安徽省政府領導在合肥宣佈,為期3個月的以“人人受到局長接待,件件得到妥善處理”為目標的全國公安機關集中處理群眾信訪問題工作,自即日起率先在安徽省試點,從5月中旬開始,這一以省、市、縣(區)各級公安機關“一把手”開門大接訪為主要標誌的活動,將在全國公安系統全面展開(《中國青年報》4月17日報道)。

  公安部和安徽省政府確立的“一把手”接訪為信訪工作的開展開闢了一個新的途徑,是搞好信訪工作的積極有益探索,其中不僅確定了要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幾方面的問題,還明確了“一回訪、兩倒查”的落實措施,讓人們對“一把手”接訪充滿了無限的希寄。

  然而,此舉落實措施看似非常嚴厲其實卻有些硬傷,就是監督、舉報機制沒有明確,“問責”機制可能成為一張空文。落實措施中講要回訪群眾看問題是否得到解決,若他們並沒有去做這一點誰又能知道他們是否盡責了,若僅僅是去回訪那些明知道問題已經解決了的群眾,那是否就純屬為自己請功。

  落實措施中還提到加強深入的調查,追究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中相關的責任人的責任。前面則講到各市、縣(市、區)公安機關的“一把手”要簽訂責任狀,那調查出問題後“追究辦案民警和領導”又該怎麼追究,追究並不明晰化是否就意味著“上問下責”,即上級問責下級,最終到了最後演變成僅僅問責辦案民警。

  公安機關“一把手”接訪是在“集中處理”群眾信訪問題工作前提下提出來的,而“集中處理”向來又是被認為是不符合法治精神的舉措。因為接待處理群眾信訪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對於密切關係廣大群眾利益的問題理需及時解決,若公安機關“一把手”接訪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的話,就該建立起一套長效機制來維繫,否則若僅僅是出於“集中處理”考慮的權宜之計就顯得理性不足。

  筆者給“一把手”接訪潑了點冷水並不是説其一無是處,作為一名安徽的普通百姓只是希望“一把手”接訪能夠更大程度上發揮其積極的一面,同時還要注意一些可能會發生的新問題,並希望能夠引起注意以便解決而已,惟有如此才能讓“一把手”接訪的工作一路走好。(耿紅仁)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