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論壇]岩松兩會觀察(3月10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1日 01:29)

    進入[央視論壇]>>
    cctv_news新聞頻道
    專題:2005年兩會

  CCTV.com消息(央視論壇):兩會期間,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又添了一個新的角色,他將以“兩會觀察員”的身份出現在新聞頻道《央視論壇》特別節目“兩會觀察”中。在新聞頻道每晚二十二點三十分,他會把他觀察和總結出來的給人印象十分深刻的一個關鍵詞、一件事、一個細節和一句話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與嘉賓一起關注和探討有關兩會的熱點話題。以下出自他的3月10日觀察。

  一個關鍵詞──早春

  我今天選擇的詞是“早春”。因為大家説早春二月,也就是説大約公曆三月份會有早春的感覺。前幾天非常溫暖,在艷陽下春天的氣息感覺會特別強,尤其是在北方。但是今天突然天氣降溫了,這是早春的特點,乍暖還寒。還有,前幾天股市剛剛漲了一點,就説股市春天到了,今天大盤砸下兩個多點,這也是早春的特點,甚至説股市早春都不到。今天農業部會同兩個部委針對“三農”問題召開了記者招待會,有很多新的提法引起大家興奮。對三農的問題的關注或政策可以説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達到的最高峰值。但是早春提醒我們,畢竟是政策,很多是利好,但是效果還沒有達到最大化。因此我們應當防止出現乍暖還寒,防止中央好的政策不能落地。因此現在表面上是春天,但是在局部地區依然有倒春寒的感覺或者是寒冷的感覺。應該讓春天穩步前進,這是今天選擇早春的意義所在。

  一件事

  江蘇代表團的何達平代表今年原本提交一份關於推遲淘汰熱軋矽鋼片産品的建議,因為他通過調研證明這種産品雖然能耗偏高,但是每年能創造近8億元的效益。但在徵集代表過程中,很多代表並不贊成他的想法。代表們算了一筆帳,淘汰這8億元的産值,能換來鋼鐵行業的優化。經過一番討論,何達平代表最終放棄這個倡議。

  這體現了局部和整體之間的關係。也許從一個局部的角度來説老何的意見是有道理的,但是它放到一個整體,不合理性就非常明顯。這正是由於我們兩會的提案和議案,不是由一個人寫下來就可以提交大會的,必須有很多代表和委員必須簽署才能成立。這是一個整體否定局部一個很好的案例。

  今年北京兩會的時候也曾經有一個案例,提出限制外地人入京,招來了會內會外以及網上的一致反對,甚至有人説,一個代表怎麼能提出這樣的意見,大家應該寬容一點。代表們把很多局部的問題提煉出來,然後大家或者贊同或者反對,構成我們對整個社會生活的一種更合理監督運行。

  一個細節

  政協委員姜德明的名片是一張普通的打印紙,黑色雙面印刷,每張名片的價格不抵市面上普通價格的十分之一。但雖然廉價,但是不影響行使代表的權力。他是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這一次他帶來的議案建議36件。

  一張很簡陋的名片對比的是36份非常精心打印的議案和建議。這種對比能看出來他的心思都放在哪兒了。

  該節省處節省,不該節省處不節省,是姜德明同志一個很著名的特點,我跟他很熟,90年他得癌症做截肢,後來又得癌症,但是請注意即使截肢就已經進入了殘疾人這樣一個隊列。但是在這十幾年的過程中,他經常是被媳婦用自行車馱著跑在鄉間,把農業技術等等方面知識帶到農村待到鄉間地頭。我覺得名片的使命完成了,該有的電話你記住就好了,可是另一方面也許有給大家一個提醒,我們基層的這些人大代表當他遇到經費緊張的時候,我們如何幫助他們去解決。

  一句話

  目前春節的放假方式人人疲於奔命。春節往前挪一兩天將暗放變成明放。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建議春節放假往前挪一兩天至少一天,另一位委員梁燕軍也提出這樣的意見。

  兩會當中但凡涉及節日的提案和議案極容易引起媒體關注,假日經濟的確深入人心。以前也有人提出過雙休日的取消、中秋節放假。我覺得非常對。可能是一個舉手之勞。我們要尊重現實,大家過年其實不是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那七天,而是為除夕這個年夜飯,為什麼我們不能微調一下,這一天讓中國的老百姓踏踏實實去享受這一天呢?我覺得這是一個舉手之勞,應該尊重很多代表的意見,這可能也是每一個老百姓的意見。

  一個熱點:信訪

  今天主要涉及到的是涉法的信訪。上訪為什麼會有增多的趨勢?首先肯定背後有好的因素,農民打官司的多了,對一些結果不服的時候信訪就非常多。另一方面,在追求和諧社會的過程當中,不和諧的因素依然存在。由於我們的素質不夠,由於我們對很多問題沒有解釋清楚,很多人心裏有疙瘩解不開,因此選擇了信訪的這種道路。還有其它因素,比如中國的確有非常獨特的信訪文化,使人們尋找一種清官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機制等。

  昨天的兩高報告中都舉了一些數字,最高人民法院共辦理來信來訪147665件次,上升23.6%,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立案審查的1542件。其餘按省級管轄規定交由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查。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辦理來信來訪422萬件人次,上升6.2%,最高人民法院共辦結上訪案件20306件,其中群體性上訪案件1107件,長期上訪案件2001件,直接辦理和督辦的861件。

  看這些數字的時候會感覺到兩高信訪的比例上升更高,而地方上升比例相對低一點。實際上,這兩年無論是高法還是高檢都對信訪強化了。如果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就會導致很多人願意到你這兒尋求一種最好的結果。我們反過來要看一個問題,為什麼説在今年兩高的報告當中都把這一塊濃墨重彩去寫,背後的因素,包括我們在去年人大修憲之後,把人權明確寫進來,以人為本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還有一段時間以來群體性事件導致的社會不和諧的因素,使我們看到這個如果不能很好解決的話會帶來一種更大的隱患。

  主持人:岩松,我剛才看了這一組數字之後我最關注的是這個數字,就是去年全年高法共辦理來信來訪14700件,比上一年增長了23.6%,23.%相當於增加了四分之一。這個數字能夠説明什麼呢?是不是説明了在去年一年內到高法上訪的人多了,多了很多,所以他們就必須做這麼多?還是説他們本身出於一種比如説就對這件事情高度重視了,所以才導致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

  白:我覺得幾方面都有,另外請注意這裡包括了上訪人和信件加起來是14萬件,而且相當比例是不在他管轄範圍當中送到地方的法院去的。前幾個我在天津採訪一個信訪的大省的得知,涉法的信訪大約佔到60%。有些案件判完了覺得完了,但是請注意肖揚院長的一句話,案結了是一回事,説明案子結了事沒了還會導致很多信訪,大家不服。為什麼去年宋雨水成為一個典型,宋雨水相當大的一個特點是調解性的工作,她判的案子都能完了之後不管勝負皆服,服氣,一服氣就是息訴,這是一個專業詞,平息了訴訟,輸了這場官司不再信訪。解決信訪問題關鍵是解決問題,如果是在心理和事實方面能夠解決問題,信訪都會減少。

  為什麼説還有許多人上訪?第一,這種程序還應該繼續有,一審不服提起上訴等等。但是第二,這個成本是需要負擔的。現在有很多好的做法,改上訪為下訪,負責人下去找問題,開聽證會等。像高檢推出來首辦負責制等。過去我們的這種包公文化是很強的,一直讓大家覺得我有幸遇到一個清官碰到包公問題都解決了。但是包公和好人是靠不住的,真正的包公和清官是靠機制,信訪不如機制,如果我們把機制打牢,身邊就有包公。

責編:閆冬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