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招待會實錄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7日 16:19)

    專題:2005年兩會

  專題:2005年兩會

  CCTV.com消息:3月7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委員葉青、葉文虎、鄭一軍、索麗生就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本網進行實時滾動報道,敬請關注。

  本次記者招待會由鄔旦生主持。

  [鄔旦生]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記者招待會現在開始。

  加快推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我們社會公眾廣泛關注的問題。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提倡節約能源資源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在全社會形成節約意識和風氣,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期間,政協委員圍繞建設節約型社會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今天,我們邀請了四位全國政協委員就這個問題回答記者的提問。

  [鄔旦生] 現在,請允許我介紹這四位委員。第一位是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葉青先生。第二位是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水利部副部長索麗生先生。第三位是我們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建設部原部長鄭一軍先生。第四位是我們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文虎先生。

  [中央電視臺記者] 請問在我國的終端能源消耗中建築能耗的總量佔總能耗的三成,這樣的情況下,建築節能已經成為社會上越來越引起大家關注的話題,我想問鄭一軍委員,您是否認為建築節能是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非常重要的問題?您對國家出臺具體的政策來推進建築功能方面有什麼好的建議?謝謝。

  [鄭一軍] 各位記者一定注意到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加快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第一次提到要鼓勵節能省地型的住宅和公共建築的建設。我確實認為,建築節能工作對於建立節約型社會來説,用八個字來概括,叫做“舉足輕重、刻不容緩”。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的建築總量非常之大,現在城鄉建築的保有量,就是既有的城鄉建築的總量大約有400億平方米,而其中99%左右都是一些高耗能的建築。從數量上來説,建築用能已經佔到我們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接近三成。

  [鄭一軍] 使我們感到非常憂慮的是,我們的建築能耗非常之高。比如説,我們的採暖用能就是氣侯相近的發達國家的三倍。而非常遺憾的是,對於建築用能的這種浪費狀況還沒有引起全社會的充分重視。 比如説,我們國家已經制定了節能建築的強制性設計標準,按照這個標準來設計,是可以做到節能50%的目標。遺憾的是,現在已經進入第9個年頭了,但真正按照這個標準去做的,最樂觀的估計,在新建築裏還不到10%。

  我們國家現在仍然處於建築的高峰期,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們還會新建200億平方米的建築,那麼建築用能的浪費就可想而知了。為了迅速地扭轉這種狀況,我覺得至少有三件事情應該做:第一,強化約束機制,我們建議儘快修改節約能源法,讓這部法律更具操作性。同時,儘快出臺建築節能管理條例,使得建築節能能夠有章可循。

  第二,要加快現行的供熱體制改革,把供熱消費真正跟居民的利益挂起鉤來,做到誰用熱誰付費,按量付費,自主調節溫度。這樣就像用水用電一樣,全民都來關心建築用能的節約還是浪費。當然,我們政府在其他的政策支持、技術服務體系的建立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新華社記者] 第一個問題,溫家寶總理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請問葉青委員,建設節約型社會跟我們以前提倡的勤儉建國有什麼區別?節約型社會的具體內涵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我們也注意到,這次大會上一些黨派和委員提出要把建設節約型社會和計劃生育、環境保護並列為我國的三大基本國策,有這種可能嗎?請談談您的看法。謝謝。

  [葉青] 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我個人的領會,所謂“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指社會生産中的生産、流通、消費環節當中通過健全機制、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加強管理、宣傳教育等手段,動員和激勵全社會節約資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資源,達到以盡少的資源消耗來滿足人們日益增多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用最少的物質消耗來支撐我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認為,和過去提的“勤儉建國”相比,從內涵上來講更廣泛,它不僅僅強調節約,而且是一個全新的社會發展的戰略。它要求發展的層次更高,就是要求我們用有限的或者少量的資源消耗,盡可能地實現循環利用,來保證社會的需要。培養人們有資源節約的觀念,和培養人們節約資源的內涵。從而可以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處理好資源和人口增長、生態環境的關係,推動社會走向生産發展、生活富裕、資源高度利用、生態環境變好的發展道路。

  [葉青] 至於這位記者提出來的是不是能夠作為國策,這在政協經濟界討論當中也很熱烈,國策到底指什麼?應該包含什麼?起什麼作用?大家覺得,如果什麼東西都提到國策,那麼這個國策是不是又不是非常突出了?所以這個問題,隨著綜合經濟發展來看,也可能成,也可能不成。

  [人民日報記者] 有人認為,我國水資源短缺,現在有統計數據説600多城市當中有400個處於缺水的狀態,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因素。請問索麗生委員,您作為水利部的副部長和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工作的專家,您認為節水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索麗生] 非常高興有人問起水資源方面的問題。我想從我國水資源嚴峻形勢和節水的可行性這兩方面來説明這個問題。你們可以查到很多數據,但是有幾個數字還必須要提一下,我國的水資源總量是2.8萬億立方米,受開發利用、洪水再加上生態需要,種種的制約,我們實際能利用的水資源大概是8000─9000多億立方米。從1949年到本世紀初,我們的實際用水量已經從1000億立方米大約增加到5400億立方米。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用水量還會不斷地有所增加,這説明我們整個的水資源形勢是非常嚴峻的。跟水資源短缺這個形勢同時存在的是我們國家的用水方式很粗放,用水浪費的現象很普遍,所以,節水的潛力也很大。

  [索麗生] 我再舉幾個例子説明一下,比如我們每一立方米的水能生産出的工業生産總值大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説明用水的效率低,農業用水在我們用水中佔最大比例,比如説灌溉用水的水實際利用的系數只有40%到50%。這個講的利用系數的含義就是從水庫或者水源這裡放1立方米水出來,由於受水線路的限制,滲漏,真正用到農田裏的只有一半,效率很低,這個系數在發達國家在0.7%到0.8%。在工業用水的領域,我們一般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大概是60%左右,而發達國家可以達到85%以上。在城市用水方面,有很多城市的輸水管網和用水器具漏損率就超過20%。

  另外,我們國家在污水處理回用,在海水利用,在雨洪資源的利用方面水平也是比較低的。這些既是我們用水方面的問題,但是也顯示出我們在節水方面有很大的潛力,所以節水是非常可行的。根據試點的經驗,通過建設節水型社會,並且綜合利用了資源保護和優化配置等等措施,用水量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索麗生] 我們預計,到2030年,這是我們認為比較關鍵的時候,我們國家的人口大概達到最高峰,而根據我們的預測,通過採用節水型社會各種措施以後,到2030年用水量也會趨於零增長。到那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來支撐我們國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到那個時候,預計用水量大約是7000到8000億立方米,非常接近我剛才講的可用水資源。

  [西班牙新聞社記者] 在政協和人大會議中討論的關於節約型社會的新的戰略政策和新的法律是什麼?

  [葉青] 關於推進節約社會建設的戰略和方針,我們國家有相當的考慮,它應該包括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的方針,近期把節約放在重要的位置。堅持節約資源、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相結合,把節約資源納入我們經濟轉換方式的重要內容,同時制定相應的扶持節約的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等等。

  [中國青年報記者]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表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請教一下這方面的權威專家葉文虎委員,您認為在發展循環經濟當中,政府主要應該做些什麼?

  [葉文虎] 聽到有記者關心循環經濟的推進,很高興。在回答這位記者問題之前,我先請所有的記者們都來關注中國在循環經濟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因為,提出和推進循環經濟是人類從現在這種發展模式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這種新的發展模式的惟一途徑。它意味著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採用了一種與自然環境對抗的方式向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這種人類文明的根本轉變。

  人類的發展既是人類社會的行為,又是人類社會行為的互補,人類的行為有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公眾行為,這三大行為總的形成一個社會行為。這三大行為裏面,政府行為佔到主導地位,它要引導企業行為、公眾行為,而且要把這三個行為組織起來,構成一個新的社會行為。所以政府在推進循環經濟方面起著一種主導的地位與主導的作用。

  [葉文虎] 基於這個認識,政府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方面,應該歸結為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政府以及它的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包括全體公務員,要加深對循環經濟的內涵、歷史地位與作用,以及它的操作方法的理解和認識。

  第二,循環經濟本身是一個經濟發展方式、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人類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我認為政府應該制定一些或者把現有的一些經濟增長方式的遊戲規則加以修改,使它有利於循環經濟的出現和發展。

  第三,所謂循環經濟,最重要的是要使得物質的流動能夠循環起來,成為環狀,要形成一個新的産業部門,廢舊物再利用産業的形成,沒有這些節點,這個環狀是形成不了的。因此政府要著力培育這些節點産業的發展或者壯大。

  第四,一種新的經濟運行方式的形成,一定要伴隨著新的産業,而這個新的産業的形成,一定要有新技術的支撐。所以,政府應該著力培育、扶持一些支撐循環經濟發展的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第五,要引導公眾提高這種意識,要引導企業加強這種社會責任感。要組織和引導企業和公眾,能夠自覺地、有序地參與到循環經濟這個大的人類生活模式的轉折裏面來。

  [北京晚報記者] 我就剛才人民日報記者的問題再問索部長,北京是典型的缺水型城市,這幾年,北京在節水方面也想了不少的辦法,但是水資源問題還是困擾北京發展的瓶頸。2008年奧運會正在積極籌辦,北京水資源狀況在2008年能否有比較大的改善?另外您對建立節水型城市有什麼建議?

  [索麗生] 作為一個北京的居民,都非常關心北京的水資源問題,在這裡我首先想告訴各位的是,我們現在正在實施一個“首都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這是從2001年開始的,原定實施期限是5年。這個規劃主要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各種措施,綜合各種措施以後,能夠保證南水北調的水到達北京之前,首都水資源自己的供需平衡。

  [索麗生] 這裡面有一系列的措施,限于篇幅就不全部講了。我舉幾個例子,一個是在北京上遊地區實施水土保持和節水方面的改造,比如北京官廳水庫的上遊在河北和山西境內,實施水土保持治理、涵養水源,對農田的灌溉、灌渠實施節水、灌溉的改造,以保在這些地區加大治污的力度。還對原來污染嚴重的一些企業實行關停並轉,這樣能夠保證上遊往北京輸水的水量達到規劃預定的目標,水質也達到預定的目標。

  [索麗生] 大家知道,北京有兩大水庫,一個是密雲水庫,一個是官廳水庫,前些年由於上遊的污染逐漸加重,官廳水庫的水質已經逐步惡化,所以官廳水庫已經退出了作為飲用水的行列,所以北京只有密雲水庫一個水庫作為飲用水源,當然還有地下水,這不但在量上講是不足的,從這樣一個大都市只有一個水源來講也是不安全的。所以這個規劃中有一個目標,就是讓官廳水庫恢復作為飲用水的水源。

  [索麗生] 另外,在北京這個地區本身也有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大家知道去年北京市水務局成立,把北京使水的各種事務統一由一個部門裏管理,這樣更加便於協調各類的使水事務,做好統一的規劃,推進各種節水的措施。另外北京市還有其他一系列節水措施,比如北京開始大力推行中水回用的措施,就是原來用的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以後排出來的水,這個水質介於清潔的水和污水之間,所以我們叫做中水。中水可以用於冷卻用水、河道的景觀用水、綠化用水等等,還包括衝廁所之類的用水。我們無黨派委員住在華潤飯店,對面就是高碑店電廠,高碑店電廠現在用的冷卻用水相當大部分就是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中水。

  [索麗生] 另外,在整個北京和上遊地區和北京已經開始實行一種水資源的聯合調度機制。各位已經聽到,這兩年都有從山西水庫向官廳水庫集中輸水,另外從密雲水庫上遊向白河堡水庫集中放水等,這也是地區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的一種措施。採用經濟手段也是其中一個方面,對水價形成機制進行合理的調整,在水資源短缺的狀況下適度調高水價,也是利用經濟杠桿來促進節約用水的一個措施。除了各種措施以外,還有一類應急的措施,老天爺到底來多少水往往是不可預知的,所以北京在一些地方還設置了備用水源,比如説在懷柔已經有一個備用的地下水的水源。

  應該講,北京的地下水已經處於超採狀態,所以地下水的再開發利用是要非常慎重的。懷柔的備用水源只是在應急的狀況下使用的。在北京的南部,駿馬河是北京市和河北省分享的水資源,現在也有一個應急的供水工程,這些工程是當自然來水條件出乎我們預計的情況下,出現供水緊張的情況可以起用。所以,我們通過各種計劃當中的方法和應急方法來保證2008年奧運會的水資源供需平衡。

  借這個機會,我還想以北京市民的身份呼籲北京市民,要珍惜北京的水資源。我在實施這個規劃過程當中,到上遊地區都跑過,大家都知道,河北張家口一帶和唐山一帶,山西的北部,都是缺水的地區,但是這些地區的人民為了保證首都的水資源供給,作出了非常多的犧牲。所以保證首都水資源供需平衡是我們共同努力的,也是很多人作出犧牲得來的,是非常珍貴的。所以我特別呼籲北京人要節約用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鄔旦生] 記者招待會到此結束。

  [完]

  附:

  [索麗生簡歷] 索麗生,男,1944年3月生。1988年獲美國密執安大學哲學(土木工程)博士學位。現任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水利部副部長。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工作,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撰寫著作8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人事部一等功、政府特殊津貼等獎項或榮譽。

  [鄭一軍簡歷] 鄭一軍,男,1942年3月生。1968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化工係。1968年至1977年任青島石油化工廠技術員、科長;1977年至1980年在北京市環保局工作;1980年至1982年在北京市建委工作;1982年至1985年任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85年至1993年,任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北京市公用局局長、代理黨委書記;1993年至1994年,任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主任;1994年至1998年,任北京市市長助理兼市政管理委員會主任;1998年至2003年,任國家建設部副部長。

  [葉文虎簡歷] 葉文虎,男,1939年2月生。196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現任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常委、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北京市主委;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位委員會主席、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擔任《中國21世紀議程》專家組專家。主持多項重大環境課題研究,發表論文近百篇。曾獲國務院頒發的“突出貢獻”證書等榮譽並享受政府終身津貼。

  [葉青簡歷] 葉青簡歷,男,1933年6月生。1953年畢業于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1953年至1982年,歷任雞西礦務局技術員、工程師、副局長、總工程師;1982年至1986年,任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黨組副書記;1986年至1988年,任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1988年至1990年,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務院生産委員會主任、黨組成員;1990年至1998年,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98年至2003年,任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十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責編:唐峰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