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6日 12:47)

    專題:2005年兩會
    專題:CCTV聚焦2005兩會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對於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來自致公黨的曹鴻鳴等17位委員認為,儘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能夠最大程度地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對未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具有穩定和持續的貢獻。

  曹鴻鳴委員介紹,我國現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還不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城鄉之間的差距大;以土地和家庭為中心的保障形式已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

  曹鴻鳴 委員: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還剛剛起步;當前它的層次低,覆蓋面小,社會化程度低。由於土地的比較效益下降,使得土地的保障功能沒有充分發揮。由於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使得我國農村的社保體系與我國的發展不相適應。

  曹委員建議,要儘快從法律上確立農村社會保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同時要改變重城輕鄉的政策,在資金上向農村傾斜,從實際出發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符合農民要求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保障體系。

  曹鴻鳴 委員:在社會轉型時期農村社保工作首先要明確它的性質、任務、內容和標準,納入法制式軌道。01.15.35農村社保工作的重點應該以基本醫療保險、社會救助保險和養老保險為主。

  謝朝華委員指出,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不能忽視農民工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脫離了農業生産經營活動,也就脫離了傳統土地保障的範圍。他們與城鎮其他勞動者一樣,面臨著城鎮就業生活中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各方面的社會風險,而對於他們這個急需社會保障的群體,整體上的社會保障卻嚴重缺失。

  謝朝華 委員:要以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為突破口,建立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銜接與整合。農民工社保體系要從農民工傷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農民工醫療這兩個方面來著手。

責編:陶柯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