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 關注兩會要“四會”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4日 10:04)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專題:2005年兩會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節日後的中國迎來了“兩會”,這是每年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十分關注的焦點事件。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代表聚首北京,與各級政府官員共商國是,13億公民都在關注著影響他們切身利益的政策、方針。兩會年年開,國是春春講。兩會的舉行,不是數千人聚在那裏喝茶、聊天、聽報告。我們關注兩會,也不是看熱鬧、聽花絮、談天説地。大家要以怎樣的行動關注或參與兩會呢?我認為,掌握以下四點極為重要:

  一是會聽。如今,我們可以通過種種現代媒體,非常方便快捷地聽到兩會消息。偌大一個國家,每時每刻,每個行業和地方的每一群體,都有千頭萬緒的事情需要呼籲、解決。 兩會代表,是聽取了許多公民的聲音來傳達信息。政府官員,更要悉心聽取代表們所反映的社情民意。不同人群所關心的事情也不盡相同,對於事關我們切身利益的事情,更需要用心去聽。社會在發展中走向進步,公民的素質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提高。如今,無論普通公民、兩會代表還是政府官員,都應當著重聽取會議中的批評與指責之聲。公民對政府工作的要求是無止境的,只有從哪些為政府工作“唱頌歌”的聲音中解脫出來,你才可能發現並糾正工作偏差,你才可能以自己的坦誠贏得民心。聞民之聲、達民之吁、納民之言、解民之憂,是兩會代表最起碼的職責所在。

  二是會看。現在的人們,恐怕更多的是通過媒體來“看”兩會。畢竟,通過視覺我們可以掌握更多的大會信息。有句話多年來已經成了至理名言,“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的確,你可以憑出色的口才,將人們説的心悅誠服、無言以對,但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將你的“真心”隱藏得讓所有人毫無知覺。人們可以通過大會上的著裝、表情、動作、眼神等視覺信息,透視與會人員的內心世界。有人在刻意包裝自己,有人在著意遮蓋本心,也許有人要來個閃亮登場、一鳴驚人,但你無論如何也逃不過13億人雪亮的眼睛,他們是最公正無私的“判官”,越來越多的人會擦亮眼睛看人、看事、看兩會。什麼人在身居官位歌舞聲平、安享盛世,甚至腐敗墮化、昏庸無能;什麼人在兢兢業業、一心為民,甚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電視機前的民眾會一目了然。

  三是會講。中國兩會如今早已成了海內外共同關注的大事,人們可以在工作生活中的茶余飯後,通過現代非常自由的互聯網等媒體談論兩會。如果説兩會中各部門的工作報告和記者招待會,是委員、代表們討論的中心,那也是我們最重要的談資。國家職責部門要向委員與代表作報告,把他們一年中所做的、今年想做的講出來。聽講的幾千名與會人員,也應把他們所思、所想的講出來。但一定要講真話、實話,少講客話、套話,不講空話、假話。以往的會議,有人習慣用華麗、委婉的詞彙表達信息、包裝不足,甚而掩蓋失職。其實,所有關注兩會的人都應當明白,你怎麼講、怎麼説那是你的事,可別人怎麼聽、怎麼看、怎麼想,是你無法左右的。要把所説、所講,變成內心世界的真誠道白,用語言架起相互溝通的心靈之橋。

  四是會幹。説一千、道一萬,關鍵還在於實際行動。幾千名與會人員,還有來自全國、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這裡的任何信息都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傳出去。語言和文字,只是一種記載和傳遞信息的方式,真正讓人們關注的,還是兩會組織中整個的行為過程。兩年前,兩會取消了形成慣例的集體購物活動,更沒有了大會組織的旅遊參觀。我們看到,兩會的招待也開始走向勤儉、節約,這都是非常好的變化。不過我想,中國的兩會既然已經走向世界,那也有許多與世界接軌的東西需要改進。每年兩會的會場雖然感到一些親切和莊嚴,但會場的佈置形式已經幾十年沒有多少變化,少了些寬鬆隨和的氣氛,更缺少與時俱進的現代氣息。我們所説的會幹,主要指兩會雖然是年年開的例會,但每年都要有點新氣象,拿出點實際行動,要有令人欣賞的兩會風景。(作者:三七二十一3)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