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農業稅免徵後政府還需做什麼 細算農民收支賬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3日 15:04)

    專題:2005年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 張旭東、丁錫國) 談起2004年的國家經濟工作,各地陸續免徵或降低農業稅,農民增收無疑是一大亮點,這也成了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

  不過,來參加兩會的一些人大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卻認為,農業稅逐漸退出農村並非就意味著農民的錢袋子立刻能鼓起來,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任務依然很重。

  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長幅度達到6.8%,這是自1997年以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不過,仔細算一筆賬,刨去外出打工、養殖等外,真正種糧的農民,增收幅度並不太大。

  “算國家大賬,農民從整體上受益匪淺。不過,單就只靠種田的農民來説,增收幅度並不大。” 山東代表團劉維志代表説:“農民增收要走的路還很長,農業稅免徵之後,還需要政府好政策不斷出臺,力度不減,支農政策再加溫。”

  誠如斯言。以山東省沂蒙山區臨沂市的種糧情況為例,記者和幾位當地農民在兩會召開前仔細算過一筆2004年種糧農民的收支賬。

  以一人分得一畝水澆田(注:一年能種兩季莊稼,屬於好田),以全部免去96元的農業稅來算,一年糧食全部賣出(注:不計口糧)能合計收入1020元:夏收小麥畝産800斤,0.75元一斤,全部賣出收入600元;秋天玉米畝産700斤,0.6元一斤,全部賣出收入420元。

  種小麥投入成本375元:種子45元,澆田50元,兩次施肥200元,租用拖拉機耕地25元,租用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及脫粒45元,農藥10元。

  種玉米投入成本40元:種子4斤共20元,除草劑、農藥20元。

  這樣刨去種田成本,一畝地産的糧食全部賣出收入605元。這一數字,也就是當地農民一個人全年的種田凈收入。刨去口糧,當地農民從種田上,其實獲取的收入十分有限。

  “現在農民增收,只是相對的,任務還很重。仔仔細細算上述一筆賬,在中國人多地少這一形勢下,單靠種糧,解決不了農民增收問題。”劉維志代表如此表示。

  國家免徵農業稅,的確是為農民減輕了負擔,為農業減輕了壓力。用農民的話説,“2004年的日子的確是比以前強了”,但農民依然面臨著孩子上學難,病人看病難,城鄉存在巨大差距等眾多困難。

  不少代表委員提出,當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反哺農業、財政反哺農民的發展階段,這也正是解決“三農”的大好時期。最終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目標,有賴於減少農民的數量,即把越來越多的農民從農業轉移到非農業,從農村轉移到城鎮,從而實現農村土地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的經營。這也正是我國政府部門下一步需要仔細謀劃的一盤棋。

責編:陶柯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