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感受人大工作擲地有聲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2日 10:45)

  農民工工資清欠、增加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審計風暴”的警示作用深入人心、全面啟動對地方法律法規備案審查、推動財政體制改革和預算管理制度的完善……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檢查了6部法律的實施情況,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10個專題工作報告。人大,在很多人眼中“橡皮圖章”的印象一去不復返了,人大的監督工作在過去一年件件擲地有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2月28日 國際在線)

  不容置疑,在過去的一年裏,十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圍繞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尤其是在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問題上,積極作為、努力作為、大膽作為,監督凸顯剛性、立法規範有序,各項工作漸入佳境,樹立了人大及其常委會有為、有位、有威的良好形象。

  突出重點,強化監督。因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前幾年我國糧食生産出現疲軟,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及拋荒現象嚴重。“民以食為天”。十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糧食安全和“三農”問題作為全年監督工作的重點,開展了常委會組成以來最大規模的監督檢查:組織土地管理法執法檢查、農業政策調研和金融支農調研等三個組,由副委員長任組長,分赴15個省、自治區檢查有關法律實施情況;聽取和審議國務院關於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情況報告;加強對“三農”問題的跟蹤調研,督促有關方面貫徹法律、落實政策。2004年,全國濫佔耕地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糧食生産出現重大轉機,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36元,是1997年以來增長幅度最高的一年(國家統計局 2月4日)。糧食産量突破4550億公斤,扭轉了5年持續下滑勢頭(2004年11月7日 新華社)。

  直面焦點,規範行政。督促和支持行政部門和司法機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一直是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重頭戲。去年6月23日,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提交了一份觸目驚心的“審計清單”,披露了預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審計出的一批重大案件,這顆“重磅炸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此,人大常委會直面焦點,要求對審計查出的問題,依法嚴肅處理,堅決整改到位。年底,在國務院辦公廳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關於審計查出問題糾正情況的報告中,審計“清單”裏的每個問題都有了“説法”。“審計風暴”引起社會關注的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行政部門依法行政。

  以民為本,保護民利。這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大及其常委會摸準社會脈搏,關注民生疾苦,將執法檢查的重點與群眾關心的熱點有機地結合起來,突出執法監督效果。繼2003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督促建議國務院三年內解決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在全國掀起一場“清欠風暴”後,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許多國有企業職工反映強烈的拖欠職工工資和社保資金問題,再次提出要在三年內解決企業歷史拖欠職工工資問題,國務院有關部門正積極採取措施予以落實。

  支持和幫助下崗工人再就業,是民生之本。人大及其常委會積極督促國務院擴大就業渠道,努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群眾利益。去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980萬人,幫助510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鎮失業率近5年來首次下降。在此基礎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再次提出“新增就業崗位900萬”的奮鬥目標,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

  強力立法,完善體系。 修改選舉法、修訂傳染病防治法、審議通過電子簽名法、審議公務員法草案、審議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等等。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擴大和保障人民基本權益為基準,共審議了32件法律、有關法律問題決定和法律解釋的草案,通過22件,為實現在本屆任期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目標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感受過去一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為普通百姓帶來的是説不完的實惠和欣喜、道不完的是幸福和希望。展望未來,我們期待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依法履行職責,為推動“三個文明”建設再展宏圖、再創輝煌! (作者:網友 寶慶邵陽陸)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