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 “中國人大網”正式開通的啟示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7日 13:40)

  一年前試辦的“中國人大網”于2月25日正式開通了,此舉意味深長。

  正式開通儀式令人側目。“中國人大網”正式開通儀式是十分隆重的。開通儀式選在人民大會堂。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點擊開通外,包括李鐵映在內的有12位副委員長出席了開通儀式。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盛華仁還在開通儀式上講了話(見中新社2005年2月25日電)。“高格局”的開通儀式足以表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國人大網”的建站開通賦予厚望,給予支持。

  正式開通的“背景”令人回味。眾所週知,在十六屆四中全會鄭重地提出“提高執政能力建設”這個重大課題外,今年以來,胡錦濤總書記在幾個重要會議上先後提出了“加強反腐倡廉能力”和“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新要求。“加強反腐倡廉能力”和“構建和諧社會能力”,既是提高執政能力的具體化,又是及時回答改革開放發展大業中碰到的重大實踐問題。顯然,無論是推動反腐倡廉,還是推進社會和諧,根本一條是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絡,傾聽人民群眾呼聲,尊重民意,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比如,關於“構建和諧社會”問題上,胡總書記就點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社會和諧相處”等六個基本特徵。而第一點“民主法治”,就是旗幟鮮明地號召人民群眾民主監督政府、民主監督社會。“中國人大網”開通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監督渠道之一,或者説為民意直達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供了“直通車”。只要網民在網上發郵,在網上點擊,就可以暢通無阻地快速地將自己意見上傳全國人大機關。

  正式開通的時間又令人增添幾分“實在感”。“中國人大網”正式開通選在2月25日,距3月初全國“兩會”時期僅是幾天,也就是在全國“兩會”前夕開通,“適時”,無疑給人們增添聽取民意的“實在感”:全國人大傾聽公民的意見,不僅體現在人大的會議上,也體現在網絡中;人大代表不僅通過會議體現管理國家的職能,也可以通過網談、網評、“網上議案”履行自己的職責。筆者相信,“中國人大網”的“適時”開通,將為今年全國“兩會”增加了一個民意表達陣地,也為全國人民增加一條民主管理國家的渠道。

  正式開通“中國人大網”同時也要求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在民主監督方面與時俱進。開通“中國人大網”,作為人民代表就得經常點擊上網。不上網,就不知網談網評的新動向,也不知全國人大有那些新要求,有那些新頒布的法律決定;還要求人大代表會發電子郵件。人大代表表達自己的聲音,提出自己的建議,除了書面以外,重要的是直接通過網發上傳,這就需要熟悉互聯網知識,發揮互聯網的功能。時下,不少代表都帶著電腦開會,就有力有效地輔助自己在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筆者看到“中國人大網”的正式開通,也會給人大代表、給廣大群眾一個“衝擊波”,充分利用“中國人大網”也是實現民主法治的渠道之一。(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