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綁架組織什麼角色? 人質事件四大疑問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0日 07:35)

    專題:中國公民在伊拉克遭綁架

  中國青年報消息:(邱永崢)8名中國公民在伊拉克遭綁架,這件事本身有諸多疑問:這些中國人到底在哪兒打工?武裝分子為何稱人質為美軍工作?為何走“死亡公路”?綁架組織到底是什麼角色?

  納傑夫服裝廠的打工者?

  在公佈的中國人質錄像帶中,劫持者要中國方面“澄清”這些中國人的身份。國際社會也非常關注他們的身份。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當天説,他們都是自行前往的普通中國公民。

  據在伊拉克經商20年的中國商人陳憲忠介紹,林雄等10人來伊拉克本想賺點錢,但生意不理想。後來,他們被介紹到一家服裝加工廠重建工程中乾活。陳憲忠説,“他們在伊拉克呆了一年多,現在想回國過年,他們到約旦使館的簽證申請單是我幫他們填的。”但和林雄等8人在一起的另外兩名福建人沒和這8人同行。陳憲忠表示:“他們離開後,好幾天也沒和我聯絡。我就預感到出事了。如果他們順利回家,應該會打電話過來。”

  陳憲忠所説的這家服裝廠便是中國參與重建的納傑夫服裝廠,屬於伊拉克工業部,曾是伊拉克最大的服裝廠之一,伊拉克所有男女大學生的制服都是這裡生産的,每天能生産約2000套成衣,工人的工資比較高,但該廠在戰爭中被摧毀。戰前,該廠與中方關係不錯,很多原材料都從中國進口。

  中國重建工作組主要承擔的是工程建設任務,這是伊拉克工業部戰後惟一正式啟動的重建項目,也是中國在伊拉克戰後參與的第一個工程重建項目。實際上,納傑夫服裝廠的中國人只有幾個。

    重建項目跟美軍有何瓜葛?

  納傑夫服裝廠跟美軍有什麼聯絡?服裝廠中方代表楊先生説:“遭綁架的中國人早在2004年11月就已離開工廠。這裡的工人以伊拉克人為主,我們給伊拉克人的工資也就每月100美元,給林雄他們是一個月450美元。如果週日加班還有加班費。這樣一個月下來有500美元左右。”後來由於林雄等覺得工資低,就離開了。“我想不明白,這些武裝分子為什麼要綁架他們,我們公司和美國方面沒有任何聯絡。”

  如果説服裝廠跟美軍能挂上鉤的話,那麼只有三種情況:一、服裝廠附近有一個已經廢棄不用的美軍基地;二、工廠曾被美軍炸過,2003年3月28日遭美軍導彈襲擊,短短幾分鐘內,工廠就變成了廢墟;三、美軍曾經臨時佔領過服裝廠。工廠一名主管阿斯沃特説,美軍曾在這個已成廢墟的工廠中駐過兩個星期。他曾問美國人為何要炸這個服裝廠?美軍解釋:“這是一個錯誤”,但賠償的事情,美軍只字不提。

   明知是“死亡之路”為何還要走?

  1月12日,林雄等8人離開巴格達,取道“死亡公路”前往約旦。其實,這8名中國公民知道“死亡公路”的危險。2004年4月11日,中國7名人質就是在這條路上遭綁架的。據知情人士介紹,離開伊拉克最安全的方式是乘飛機,乘汽車出入巴格達最危險。不過,從巴格達乘飛機到約旦首都安曼,雖然只有1000公里的航程,但飛機票價高達650美元,比從北京飛安曼的費用還要高。這使得本來就沒有賺到多少錢的中國公民不得不冒險走公路。

    “阿爾?努曼旅”是什麼組織?

  “阿爾?努曼旅”自稱對綁架事件負責。2003年7月16日,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長子烏代所經營的《阿爾扎烏拉》週報曾報道,“阿爾?努曼旅”隸屬於“伊拉克伊斯蘭全國抵抗運動組織”,成員大部分來自阿拉伯和其他伊斯蘭國家。“伊拉克伊斯蘭全國抵抗運動組織”也叫“1920革命旅”。據史料記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伊拉克確實有過這樣一個“革命旅”,當時的任務是抵抗英軍。自美國入侵伊拉克以來,這個組織的宗旨是,將美國帶領的聯軍趕出伊拉克,並建立一個新的宗教社會。2004年8月,這個組織曾發表聲明説,他們平均每天發動10起襲擊事件。

  “阿爾?努曼旅”也不是第一次綁架外國人質了。據阿拉伯一家電視臺2004年9月4日報道説,該組織宣稱他們綁架了一名土耳其司機,並威脅説,如果人質所屬的公司不在48小時內結束在伊拉克境內的活動,他們將處決人質。後來,這家公司撤出,司機獲釋。不過,也有報道説,任何伊拉克抵抗力量都有可能冒用一個名稱。

責編:劉棣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