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專家分析:人質事件和解可能性較大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0日 07:32)

    專題:中國公民在伊拉克遭綁架

  中國青年報北京1月19日電 (袁鐵成)1月20日,伊拉克臨時政府副總統將正式訪問中國。今天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的數名中國專家均表示,這次人質事件跟伊拉克大選有關,不會影響中伊關係,更不會影響中美關係。但也有專家警告説,在外交部多次提出“旅行警告”情況下,國人仍拿自己生命去冒險,不值得。

    中國營救人質的措施得當,和解的可能性較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著名中東問題專家殷罡認為,這次綁架中國人的組織屬伊拉克境內的,而且是孤立的組織,這説明人質危機和解的可能性比較大。

  新華社報道説,中國駐伊使館已經派人前往上次幫助營救中國被劫持公民的伊拉克穆斯林長老會,就有關問題進行商討。對此,殷罡説,遜尼派長老會長期受薩達姆政權壓制,但對伊拉克戰爭持比較矛盾的態度,一直以來,長老會都屬於溫和派,因此,伊拉克各方一般都必須跟長老會接觸。從這個角度説,中國通過長老會營救人質的路子是對的,危機和解的可能性比較大。否則,人質遇害的後果則非常嚴重。

    伊武裝分子掀起新一輪綁架浪潮

  “從2004年年底開始,伊拉克武裝分子掀起了新一輪綁架人質的浪潮,包括8名中國人在內已有14名外國人被劫持,數十名伊拉克人被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偉對記者説,這與伊拉克國內安全形勢、伊拉克即將舉行的大選都有關係。他認為,與2004年發生的人質事件相比,這次人質事件的背景已發生變化。伊拉克的綁架組織多達20多個,但他們的大目標都非常明確:反美、反伊拉克臨時政府、破壞伊拉克戰後重建,阻止其他國家與美英合作。

  李偉説,這次人質事件有兩個關鍵點值得注意:第一,有報道説,這8名中國人是為美軍工作的;第二,要求中國重申立場。當然,李偉説,中國的立場是一貫的。不過,外交事務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認為,劫持者實際上也給中國外交提出了一個難題。

   跟中美關係扯不上邊兒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所有專家均表示,這次人質事件跟中美關係沒有關係,對中伊關係不會産生重大影響,也不會影響伊拉克臨時政府副總統今天對中國的訪問,因為,中國政府、駐伊使館、伊拉克臨時政府都在盡力營救人質。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名學者袁徵博士説,一方面,這是伊拉克內部干擾大選的一個事件;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早就不鼓勵中國人去伊拉克,這次被劫持者跟政府沒關係。此外,中國一直是反戰的,也沒有怎麼特別捲入伊拉克問題中。所以説,這對中伊兩國關係來説不是大問題,“跟中美關係根本扯不上邊兒”。

    政府屢發旅行警告,為何仍然事故頻發

  僅在2005年1月,中國外交部已兩次發出去伊拉克旅行的警告。1月6日,外交部對外公告説,伊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各種爆炸、襲擊、綁架事件頻發,人身安全無保障,“希望中國公司和商人仍不要貿然來伊開展經貿活動”。

  在這前後,外交部還在其官方網站上披露,2003年,美軍曾向巴格達附近區域投擲2600多噸貧鈾彈。這些貧鈾彈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水質、土壤、植物等綜合污染。“巴格達美軍中不斷有士兵罹患血液細菌感染病,皮膚潰爛,頭痛、疲勞、氣短、噁心、頭暈……伊拉克患癌症的人數明顯增加。”

  官方多次發出警告,為何仍有很多人置若罔聞,使得政府不得不啟動緊急應急機制、動員大量的外交資源去營救?對此,接受記者採訪的外交部相關官員沉默了很久才説:“我們確實很難。”而所有專家都認為,政府營救人質義不容辭。

  李偉認為,中國人現在出國旅遊的條件很寬鬆,但這也有副作用,中國人在境外的風險加大。他説,外交部的屢屢警告都是意向性的,不具有約束力。“營救人質是中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有時,政府也無能為力。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不值得。”殷罡則認為,中國人應該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

  金燦榮教授認為,這説明政府對社會的控制能力下降,對政府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金教授建議,第一,政府應該加大信息傳遞力度,政府多次發出的預警信息必須有效地傳達到社會基層。第二,應該加強中國人的出入境管理。尤其是加強對公民赴不安全地區旅行的管理。

  外交部一位不透露姓名的官員對記者説,現在出境人員很複雜,管理也很困難,外交部也正在調查這些人是怎麼出去的。政府將要研究這個問題並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責編:劉棣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