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時代先鋒]一個女法官的庭審手記(三)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4日 19:42)

    專題:公正司法的新型法官宋魚水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法官學不明白,案子就判不明白.這是法官宋魚水在自己的庭審手記中,特殊標注的一句話。作為一名知識産權庭庭長,宋魚水審理知識産權糾紛有著深刻的感觸,那就是保護“産權”離不開“知識”的支撐,也離不開倔強的執著追求。

  從宋魚水辦公室的窗口,可以俯瞰到整個中關村科技園。在這個全國最大的高科技園區內,聚集著上萬家的高科技企業,海淀法院的知識産權庭雖然不大,但宋魚水和她的同事們每天都面臨著很多疑難、新型案件的挑戰。

  宋魚水:一個案件一旦受理之後,對法官來説,這個課堂就已經開始了。

  2003年3月,宋魚水接手了一起特殊的侵權糾紛案。 當事人雙方原本是大學同窗,情同兄弟,畢業後又共同開發軟體,可後來因為軟體開發權的所屬和利益分配問題鬧了矛盾。一對同窗好友從此反目成仇。

  在雙方火藥味極強的情緒中,宋魚水開始了法庭調查。

  案件複雜在證據。舉證過程中,雙方的證據材料不僅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而且種類繁多,數量巨大,雙方光是出示證據質證就進行了整整四天。聽著不絕於耳的專業術語,宋魚水認定了一點,那就是要想正確的判案就必須正確地理解證據。在外行看來幾乎是眼花繚亂設計圖上,哪些屬於雙方共同開發,哪些是個人原創,這都需要對這個專業進行了解。一向倔強的她查閱了大量的專業書籍,也請教了不少的專家。

  宋魚水邊審邊學,法院先後四次開庭,到了最後一次開庭時,她幾乎成了半個軟體技術方面的專家。為此,她一針見血地從法律角度指出:兩人之間的紛爭,實際上起源於在合作之初,光講了同學情誼,而沒有就公司的運作等問題制定出應有的規則。考慮到雙方有過同甘共苦的基礎,宋魚水嘗試性地提出調解。

  調解的難度很大,大到當事雙方認為不可能,甚至法官自己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

  經過學習,宋魚水越發清晰地感到了案件的癥結所在,也越發清醒地看到了審案的方向。

  宋魚水:實際上,我認為他們面臨的是法律上的困惑。那麼法律的困惑如果能幫助他們解決了,已經經歷過波折了,兩人還能夠走到一起,我覺得可能會純粹法律化,理智地經營企業,為社會也好,對他們自己也好,會創造很大的價值。

  宋魚水對這起案件中涉及到的關鍵術語的理解程度以及準確深入的法理剖析,逐漸讓當事人雙方折服。入情入理的分析使他們也意識到,公司今天取得的成果凝聚著兩個人共同的心血,依法規範經營才是共同的出路。終於,兩個大學同學的手第二次握到了一起。

  被告黃家希:最後我們同學又回到同學的情誼,這裡面我想也應該感謝宋法官。

  原告的代理律師何畏:我們當時確實是覺得非常出人意料,覺得她能把這個案子調成了,真是服了。我們以前覺得這個案子根本是不可能調解的。

  在學習中辦案,在辦案中學習,宋魚水的理解是法官要是不懂,當事人就不會信服,法官學懂了,那聲法棰才會敲得理直氣壯。

  1993年宋魚水正式成為了一名法官,也正是在這一年她成為了一個母親,初為人母,讓她喜悅也讓她感到了精力的有限。

  宋魚水:我剛剛成為了一名法官,我覺得應該更好地工作,可孩子當時還小,照顧不過來。

  當時宋魚水頻繁到外地辦案學習,姥姥疼外孫,就把孩子接回山東老家照顧了一段時間,宋魚水至今還記得與兒子久別重逢的情景。

  宋魚水:我就抱我們孩子的時候,我們孩子就是玩命地哭,死活不跟我,然後越不跟我,畢竟是媽媽那種感覺,因為也很長時間沒有見過,越不跟我我就抱得越緊,越緊就越蹦,就這樣,那個眼淚嘩地流下來了,覺得確實是沒有盡好一個母親的責任。

  從那時候起,宋魚水下定決心,就是再難也要把兒子帶在身邊,要做一個好法官,也要作一個好母親。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孩子在母愛的呵護下長大了,她自己也已成長為了一名知識産權庭的庭長,在法官與母親的雙重角色中,在法庭和家庭的兩個空間裏,宋魚水詮釋著一位法官的執著和一個母親的柔情。

責編:陳卓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