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全文

  

六、二十一世紀前期就業展望

  二十一世紀前20年,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中國政府清醒地認識到,由於受人口基數、人口年齡結構、人口遷移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進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二十一世紀前20年中國仍然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未來20年,中國16歲以上人口將以年均550萬人的規模增長,到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將達到9.4億人。“十五”時期(2001—2005年)勞動年齡人口增長最為迅速,年均增長1360萬人。在勞動年齡人口持續增長的同時,目前尚有1.5億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有1100萬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需要再就業。在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尖銳的同時,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的結構性失業問題日益凸顯。

  還應該看到,在二十一世紀前期,解決中國的就業問題也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進一步解決好就業問題提供了思想認識基礎;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解決就業問題的大政方針已定,方向明確,措施配套,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初步形成,為解決好就業問題提供了政策和機制保障;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協調和健康發展,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經濟結構調整順利推進,企業經濟收益明顯好轉,第三産業發展加快,必將對就業形成強有力的拉動;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的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將為解決就業問題帶來新的機遇;隨著各項促進就業政策的深入落實和完善,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釋放,就業和創業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貿易的不斷增長,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絡的更加緊密,將為解決就業問題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總體目標

  二十一世紀前期,中國解決就業問題的總體目標是: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的需求,滿足廣大勞動者參與勞動和提高收入水平的願望,努力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將失業率控制在社會能夠承受的範圍內。通過發展經濟、改善結構帶動大量就業崗位的開發,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帶動勞動者就業能力的開發,使中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得到比較充分的開發和合理利用;創造更加良好的勞動者自主擇業、自由流動、自主創業的環境,形成穩定的促進就業政策和制度,健全城鄉統一、內外開放、平等競爭、規範有序的勞動力市場,保持就業渠道通暢;將社會失業率和平均失業週期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範圍內,使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勞動者都能夠得到平等就業機會或處於積極準備就業的狀態。到2020年,就業總量達到8.4億,失業率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水平;大部分人有機會就業,少量失業者基本生活有保障併為就業做準備,社會總體上處於比較充分的就業狀態。

  主要措施

  ——繼續保持經濟較快增長,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擴大就業提供強大動力。制定經濟增長和産業調整政策時,突出創造就業崗位和擴大就業的戰略目標,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作為重要發展目標,並積極體現到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産業政策、財稅政策、投資政策、金融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上來,實現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促進充分就業的雙重目標。

  ——經濟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改善協調推進,擴大就業容量。加大産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和企業結構的調整力度。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更充分地發揮其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將第三産業作為今後擴大就業的主攻方向,特別是利用服務業的社會需求大和發展前景廣闊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其擴大就業的作用。繼續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貫徹落實鼓勵中小企業和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在投融資、稅收、技術服務、市場開發、信息諮詢和人員培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它們在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在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通過實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經濟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調整的協調推進。

  ——堅持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就業。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消除不利於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限制性規定,逐步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加強引導和管理,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依法維護進城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推進鄉鎮企業改革和調整,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積極拓展農村就業空間。

  ——建立和完善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導、以政府法律制度為基礎的市場就業機制。更充分地發揮市場機制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特別是要形成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導的新格局。順應用工需求多樣化的趨勢,因勢利導地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改善創業環境,鼓勵個人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全面加強政府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加強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提供優質就業服務。加強法制建設,明確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規範企業用人行為和勞動力市場秩序,保障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的實現。加快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建立起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導、以市場調節就業為基礎、以政府促進就業為動力的就業機制。

  ——提高教育水平,加強職業培訓,使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水平與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充分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作用,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著力推進素質教育,重視培養實踐能力,努力提高教育質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適應市場需要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要求,加強基礎教育,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繼續教育,逐步形成社會化的終身培訓、終身教育體系。適應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對勞動者的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進一步調整職業教育結構,增加投入,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加強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術工人和技師的培養。適應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要求,重視農民的基礎教育和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全面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實現提高青年勞動者就業能力和調節勞動力供給雙重目標。建立和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大力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制度,在全社會所有技術性職業工種全部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現從學校教育到社會就業的緊密銜接。

  ——合理安排社會保障與就業,對困難群體實行基本生活保障和就業援助。通過不斷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繼續大力實施就業援助,開發適合困難群體特點的就業崗位特別是公益性就業崗位,通過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招用、免費就業服務等政策措施,促進困難群體實現再就業。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發揮中國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組織具有優勢的勞動密集型農産品的生産和加工。在不斷增加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工業品出口的同時,努力提高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出口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以保持和增加國內就業崗位。合理引導外商向勞動密集型産品或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相結合的産業投資,盡可能多地增加就業崗位。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開拓國際勞務市場。

責編:復蘇


<<上一頁
第8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