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人民日報:創造更加燦爛的先進文化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6日 09:26)

  人民日報消息:(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強,文化産品市場在繁榮,文化消費支出比例在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躍。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將人們對文化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有力地推動著我國先進文化建設的步伐。

  “要富口袋,先富腦袋”,成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體會;“科教興省”,“文化強市”,“城市為體、文化為魂”,成為許多地方的發展思路;“充電”、“考本”、“學習型”、“知識型”,成為社會時尚;“三下鄉”、“村村通”、“手拉手”、“心連心”、“西部開發助學工程”、“百縣千鄉文化工程”,進一步深入展開。

  這些情況表明,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社會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呼喚著先進文化的蓬勃發展,先進文化的蓬勃發展推動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創造更加燦爛的先進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二)什麼是文化?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可以理解為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可以理解為包括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財富。人們往往把廣義的文化稱為“大文化”,把狹義的文化稱為“小文化”,介於兩者之間的稱為“中文化”。“中文化”,可以理解為人類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主要是指人們改造主觀世界的能力和成果,與其對應的是經濟和政治。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表明,有人才有文化,有文化才成其為人。人類從猿到人的進化,記錄著文化産生的經歷;社會從古到今的演變,鐫刻著文化進步的印記。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是生命遷衍和歲月推移的歷史,更是文化進步和文明傳承的歷史。

  (三)一部人類文化史,記載了文化發展進步的歷程,也反映了文化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歷程。“半部《論語》治天下”,先秦諸子的學説,至今仍有借鑒意義;一部《神曲》,開文藝復興之先河,敲響歐洲中世紀的喪鐘;一篇《共産黨宣言》,深刻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開闢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一首《義勇軍進行曲》,昭示民族命運處在最危險的關頭,鼓舞著中華兒女投入救亡圖存的偉大鬥爭。每一個時代的先進文化,總是拓展著人們的視野,激勵著人們的鬥志,錘煉著人們的品格,激發著人們的創造,在推動歷史進步中展示了巨大力量。

  (四)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四大發明的偉大創造加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畫廊增光添彩,老子、孔子、屈原、蔡倫、畢昇、祖衝之、李白、關漢卿、李時珍、曹雪芹、魯迅等文化巨人為世界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

  橫平豎直的方塊漢字,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澱,宮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訴説著華夏兒女的劍膽琴心。詩辭歌賦、科技教育、典章制度、文化遺存……這些意味深長的文化符碼,築起了中華民族雄奇天下的精神長城。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五)人類文化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求索、不斷創新的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文化史上最壯麗的日出,它所帶來的思想文化的深刻革命,引發了人類社會的巨大變革。

  (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給我們這個東方文明古國注入了勃勃生機。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中國共産黨人依靠集體的智慧創造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形成了我們黨關於文化的一系列科學認識。

  第一,文化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實踐中創造的精神成果。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又給經濟、政治以反作用。經濟基礎決定文化發展,文化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並開闢新的領域;文化建設以政治為導向,政治建設以文化為依託,兩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共同推進經濟的發展。

  第二,文化繁榮發展的源泉、動力和檢驗標準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活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創造和文化受用的主體。

  第三,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本質性力量。文化哺育和傳承民族精神,滋養民族的生命力,激發民族的創造力,鑄造民族的凝聚力。文化反映著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生活豐富性的重要體現。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創造的文化,各具特色,交相輝映,使世界絢麗多彩。不同的文化,應當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求我們繼承和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

  第五,文化産品就其大多數而言具有意識形態和商品的雙重屬性。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文化産品的生産和流通與市場運行一般規律的聯絡愈益緊密。商品屬性是普遍性,意識形態屬性是特殊性。不能用特殊性否定普遍性,也不能因普遍性忽視特殊性。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第六,文化生産力是社會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産品生産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質投入,具備社會生産力諸要素的基本特徵。文化産業已成為一個方興未艾的新興産業,它所創造的價值,在國內生産總值構成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第七,文化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互為前提,互相促進,共同進步。人越是全面發展,創造的物質文化財富就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就越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生産力和文化的發展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過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過程。

  第八,文化是創造性的精神勞動。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是文化發展的生機所繫。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一種缺乏創新意識的文化,不可能保持其先進品格。文化創新,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形成遵循規律、鼓勵探索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九,文化有先進與落後之分。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順應歷史潮流、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先進文化總是同落後文化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

  第十,先進文化是先進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推動什麼樣的文化建設,反映了一個政黨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文化建設,重在建設。中國共産黨致力建設的先進文化,就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七)黨的十六大,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發展先進文化的歷史任務,指明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十六大對文化建設的深刻論述,體現了我們黨的理論成熟和歷史自覺。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更加凸顯了文化建設在三個文明協調發展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使我們對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發展先進文化,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八)文化的發展總是與時代條件緊密相聯。當今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和正在發生著越來越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各種思想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先進文化的發展既面臨良好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

  應當看到,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已總體上實現由溫飽到小康的轉變,但文化發展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但文化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我國已實現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但現行文化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標誌,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但文化發展與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不相適應;世界高新技術飛速發展帶來文化創新和傳播領域的重大革命,但我國文化發展現狀與世界高新技術發展與應用的形勢不相適應。

  這些情況説明,建設先進文化的任務極其繁重、極其艱巨。站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我們要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優良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長處,堅持不懈推動文化創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九)科學理論是先進文化的靈魂。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行動指南。建設先進文化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領,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斷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那種否定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消解主流意識形態的傾向,那種淡漠“二為”方向、遠離群眾生活的傾向,只會使文化建設偏離正確的方向,不能給人以精神的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任務。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鍛造出來的民族品格、道德觀念和價值準則的總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它是一個民族延續的血脈、發展的動力、崛起的支撐、挺立的基石。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定的民族志向和遠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成就偉業,更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從古希臘斯巴達人爭取自由的英勇反抗,到現代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從伏爾加大草原土爾扈特人的東歸,到中國工農紅軍舉世無雙的萬里長征,從各民族世世代代抵禦外來入侵的悲壯史詩,到今天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潮流……每一個民族可歌可泣的歷史進程都凝結了自己獨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每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都充實著世界文化的寶庫。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曆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民族精神的內存。這是我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根深才能葉茂,有魂才有力量。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一定要把民族精神進一步弘揚起來,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十一)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是建設先進文化的中心環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與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相輝映,我們在思想道德建設上同樣取得了世所矚目的成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思想道德觀念逐漸形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在神州大地迴旋激蕩。

  生活如大浪淘沙,在涌動的前行中總會有污濁和逆流。一切向錢看,一切為自己,不講誠信,不講公德,不講文明的現象還大量出現。先進文化的爭奇鬥妍與落後文化的沉渣泛起,生機勃勃的文化創造與荒誕無聊的文化垃圾,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與低級庸俗的文化趣味,在社會上同時存在著。人民群眾既受到鼓舞又感到不滿,既充滿信心又不無憂慮。

  美德不是與生俱來的。建設先進文化,就要扶正祛邪,激濁揚清,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就要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制定和發表,深得黨心民心,順應時代要求,令人振奮鼓舞。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關係國家前途、民族未來的希望工程,是關繫上億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關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的基礎工程。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人人盡一份責,個個出一份力,為祖國培育造就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

  (十二)優先發展科學教育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戰略。當今世界,科學和教育的力量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激烈的國際競爭也越來越多地表現為科學實力與教育質量的競爭。必須高度重視教育在發展科學和培養人才方面的基礎功能,努力發揮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大張旗鼓地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推廣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指導人們系統地學習科學知識,更有成效地進行科學思維,運用科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教育水平提高了,科學精神弘揚了,各種封建迷信和偽科學也就失去藏身之所、立足之地。

  (十三)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途徑。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這是當今文化發展的普遍規律,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發展的兩個輪子。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護與實現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利益,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扶持和鼓勵公益性文化事業以多種方式面向群眾、面向市場,增強活力、改善服務。

  發展經營性文化産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經營性文化産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支柱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在這方面尚處於落後狀態,必須知難而進,奮起直追,抓緊發展,做大做強,儘快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文化領域的進一步開放與競爭,儘快形成我國文化産業走向世界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體力量。

  朝著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這個目標,促進由政府為主導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推動由市場為主導的經營性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雙輪驅動,比翼齊飛,我們才能在當代世界文化格局中佔得應有的地位。

  (十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推動文化創新的必由之路。應當清醒地看到,面對西方文化資本、文化産品和價值觀念的衝擊,我們如果不加快改革和發展,就有既打不出去也守不住的危險。一切妨礙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文化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要著眼發展、著力創新,在革除制約文化發展體制性障礙上探索新的路子,在建立促進文化發展機制上採取新的舉措,在增強事業發展活力上取得新的突破,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靈活高效,有利於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要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十五)建設一支忠於祖國、熱愛人民、敬業奉獻、勇於創造的高素質文化隊伍,是先進文化建設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文以人興,事在人為。一切有責任感的文化工作者,都應當勇敢地擔當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發展先進文化的歷史重任,堅持祖國高於一切、人民利益至上、社會責任第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知難而進、精益求精、團結協作。沒有歷史積累的文化是“化而不文”,沒有現實活力的文化是“文而不化”。既要珍惜寶貴遺産,發揚優良傳統,又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開拓創新,使文化創造活動充滿生機。成就越大,名氣越高,越要謙虛謹慎,德藝雙馨,永不自滿,展示良好形象,永攀文化高峰,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文化的創造,在時代的發展進步中造就文化的進步,把最好的精神食糧獻給人民。

  (十六)先進文化,是時代精神的結晶、民族奮進的號角、先進政黨的旗幟。

  背倚五千年厚重歷史,過往先賢為我們創造了輝煌的過去,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我們應該也能夠續寫文化新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給我們以科學的指導,五千年的文化積澱給我們以堅實的依託,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給我們以難得的機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火熱實踐給我們以豐富的素材和充分的自信,我們必將迎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創造出更加燦爛的先進文化。(任仲平)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