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代表委員的質疑:生産活動何時能安全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0日 10:53)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一次次調查處理,一次次總結教訓,一次次拉網檢查,一次次停産整頓,然後,便是一起接一起安全事故的繼續發生和一個接一個無辜生命的慘然離去。這兩天,隨著又一起煤礦透水事故在新疆哈密的發生,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發出這樣的疑問:我們的安全監督體系是不是失靈了?我們的生産活動何時才能變得安全起來?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全國人大代表陳義初説,保障每一個生命的安全,是實現統籌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底線,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基本要求。然而,現實中的情況卻叫人心情沉重。統計顯示,2003年全國各類事故死亡13.6萬多人,其中煤礦事故死亡6702人,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GDP的2.5%左右;特大事故平均三天一起,特別重大事故平均一個月一起。時光剛剛跨入2004年,密雲燈會踩踏事故、吉林大火、浙江大火……一起接一起事故便接踵而至。人們似乎開始變得麻木和無奈。

  北京團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説,在為一個個逝去的亡靈痛心時,我又真替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的同志們感到辛苦,天天往來奔波于一個又一個充滿悲傷和淚水的地方,這起事故的善後處理和調查總結還沒完,新的事故又來了。如此疲於奔命,他們哪有精力去履行正常的監督職能?監督管理實際上成了調查處理。

  “雖然人都可能會出現客觀差錯,但任何一種生産,技術設計時均考慮到了差錯率,而我們的差錯大多數是由於安全意識淡漠、違章操作導致的。煤礦的瓦斯爆炸,必然是瓦斯超過一定的濃度後才可能發生。”全國政協委員龔立群説,“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重視安全生産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規章中和文件裏,必須落實到企業經營者的議事日程上,落實到員工的每一個操作流程中,落實到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只有強化憂患意識,時刻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感,才能搞好安全生産。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在有關部門研究剖析的上萬起安全事故中,沒有任何兩起事故的發生狀態和導致因素完全相同。全國政協委員謝國勝説,只有從一次次不同的事故中查找出原因,並對號入坐,一點一滴切實消除隱患,才能減少事故的發生。

  但現實中的做法往往是,在事故的處理上重大輕小,一個地方出了大事故,各方面紛紛加以關注,批示指示一大堆,而對於小事故卻鮮有問津;在吸取教訓上是“一陣風”,事故發生時,立即痛心疾首,狠抓特抓,過不了幾天,便把慘痛教訓拋在九霄雲外。這應是事故居高不下的另一方面原因,值得警惕。

  近年來,先後有包括省長在內的多名幹部承擔安全生産責任,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焦作市市長毛超峰代表認為,重大安全事故多為“人禍”,出了“人禍”導致的事故,人當然要負責任。但是:我們當初幹什麼去了?如果把事故隱患早早扼殺,不就能避免人員傷亡了嗎?出了事,抓人、免職、處分固然必要,但生命的消逝還能挽回麼?

  來自河南的宋璇濤代表説,在我們的發展報告和成就總結中,這悲慘的一幕幕不應該被忘卻:我們的財富中,浸染有勞工的鮮血,當我們對巨大成就歡欣鼓舞時,不應該忽視或忘懷那些生命的消失。中央強調要求真務實,必須落實在具體行動中。假若我們能夠因失誤的減少而止住無辜生命離去的腳步,對百姓而言就是最大的求真務實。(記者謝登科)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