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安全用藥漏洞讓人憂 人大代表關注藥品安全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7日 21:02)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直接關係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目前中國在安全用藥上的漏洞讓人堪憂。”正在此間參加“兩會”的浙江團人大代表李邦良對記者説。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當疾病預防在非典後的中國得到深切認識後,藥品安全正在引起中國立法人員越來越多的關注。

  有關統計顯示,中國每年約有250萬人因藥物不良反應致病住院,一半左右的耳聾患者因濫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所至,每年僅抗生素濫用引起的耐藥菌感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百億元以上。

  李邦良説,公眾安全用藥意識的淡薄是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上海市不久前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上海有80%左右的家庭備有存藥,其中72%的家庭從未注意過藥品的儲存條件,23%服藥時從未注意查看有效期。而在上海市開展回收過期藥活動中,短短一週,回收過期藥品數量高達約250萬支(片、粒)。

  寧夏團人大代表、寧夏人民醫院副院長王煒説,公眾安全用藥意識淡薄的深層原因是政府和衛生機構管理上的乏力。“在中國,非處方藥種類龐大繁雜,大量藥品可直接在櫃臺上買到,加之沒有到位的用藥安全宣傳,藥品的易獲取性實際上構成了一種潛在的危險。”他説。

  作為來自醫療界的專業人士,王煒坦陳,醫院內部管理不規範、臨床用藥過濫等也是導致藥品安全問題的原因。“病人大都以醫生的處方為指導,醫生用藥不科學不僅會誤導公眾,使他們過於相信‘重藥治病’,還會造成不應該的損失。”

  針對這種局面,李邦良代表建議在中國設立“安全用藥日”,提高社會各界對此藥品安全問題的重視。“可以將每年的11月1日或11月11日定位‘安全用藥日’,因為‘一’也可以讀成‘藥’的諧音,便於記憶。”李邦良説。

  而王煒在給予支持的同時也表示,安全用藥問題十分複雜,不可能靠設立一個“安全用藥日”就能解決,需要社會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記者常愛玲 柴驥程)

責編:揚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兩會新聞雙行線(4):振興東北、民企、政績(2004/03/07/ 20:28)
  • 節目預告:《兩會專題新聞》——科學發展觀(2004/03/07/ 20:01)
  • 兩會百姓話題:就業問題的喜、憂、難、易(2004/03/07/ 18:02)
  • 國外媒體關注中國召開兩會(2004/03/07/ 14:45)
  • CCTV.com兩會論壇“三農”熱(2004/03/07/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