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專稿:蔡玲委員呼籲讓農民工享受國民待遇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6日 17:29)


   正規就業門檻高、子女入學難、職業培訓滯後、居住環境差、看病難,經過實地調研考察,民建中央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蔡玲列舉了農民工現實面臨的五大難題,這也是自己長期以來一直關切的課題。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消息(記者唐峰)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蔡玲的名片上有一系列頭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WTO與湖北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經濟學博士、武漢市人大代表……

  在這位溫文爾雅的大學教授身上,我們感覺不到她作為社會精英的優越感,相反她的一言一辭,樸素而懇切。她關注作為社會低收入群體的農民工,為他們的就業環境憂心忡忡。她説:“農民工應該和城市下崗工人享受一樣的國民待遇,現在他們的就業環境存在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經過實地調研、考察,蔡玲委員總結出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農民工正規就業門檻高、信息不暢通。相對於農民工的經濟狀況,正規仲介的收費比較高,農民工可能承擔不起。這樣農民工進城就業的主要渠道是依賴親朋鄉鄰關係和非正規自發形成的勞務市場,盲目流動性較大。這是在吸納農民工較多的大城市都存在的問題。

  第二,農民工子女入學難。農民工對子女教育的迫切希望與現實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蔡玲委員在調查中經常聽到一句話,“我們這輩子就這樣了,小孩子不能和我們一樣,要好好讀書。”但實際上,在北京、深圳、武漢等9個大城市中,抽樣調查的結果是:流動人口中46.9%的6周歲兒童沒有接受入學教育。

  第三,農民工職業培訓迫在眉睫。農民工輸出數量大,但是技能低,主要依靠出賣體力,勞務收入不高,這是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農業部、財政部等部門今年啟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將有250萬農民工從中受益。但是相對於9000萬農民工的數量而言,用於他們的培訓費用依然顯得杯水車薪。

  第四,農民工看病難。現狀是小病不能看,因為成本太高,而大病看不起。

  第五,農民工居住環境差。改革開放20年來,農民工的居住條件進步非常緩慢,他們通常都是以下半輩子身體的損害為代價獲得微薄的收入。在去年的非典時期,農民工紛紛返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居住環境太差,房間達不到通風等基本要求。

  針對這些讓人備感壓抑的農民工就業環境問題,蔡玲委員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在現實條件下如何解決的方法。這些建立在深入考察基礎上的建議,不能不説為農民工群體,以及關注農民工問題的人帶來一些希望。蔡玲委員建議:

  一是多渠道拓寬仲介機構,發展多種所有制的勞務仲介,在遵守國家法律及管理的前提下,可以讓民辦的勞務市場和仲介機構合法地登記存在,享受減免稅優惠,降低農民工進城門檻。現在國家對下崗工人、大學生創業等有利於就業的方面都給予了優惠政策,那麼,作為直接涉及大量農民工就業的民辦勞務市場和仲介機構,國家也應當給予政策支持。

  二是公立學校與民工子弟學校同時發展,將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費用納入財政預算中。一方面公立學校量力而行,儘量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同時也應允許達標的子弟學校的存在。應該認識到,農民工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與整個社會全面奔小康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制訂簡易學校辦學標準和加強安全管理的措施加強對民工子弟學校的管理,在基本規範的基礎上,儘量讓這些學校接受市場的挑戰。自發興起的民工子弟學校自覺承擔了教育孩子的責任,同時也解決了一些人的就業問題,地方政府應該支持,不要打壓,讓它們在發展中壯大、步入正軌。

  三是農民工職業培訓加大力度,民辦勞動仲介機構應受到合法、免稅保護,使之成為農民工就業的重要渠道,讓民資在享受優惠的情況下進入農民工職業培訓。凡是允許外資進入的,應允許民資進入。

  四是興建社區醫院,引入民資進入平價藥房,讓農民工看得起病,創立農民工的醫療和保健體系。

  五是建農民工公寓。農民工在城市裏建設了不計其數的房子,應該讓他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農民工公寓,改善農民工居住環境,這比盲目地建形象工程更會受到老百姓的歡迎。

  蔡玲委員説:“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了,在政策中明確了進城務工的農民也是産業工人的一部分這樣一個概念,這意味著國家已經跳出農業、農村的角度,而從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解決農民工的問題了。這對於農民工是個好消息。”其實,這也讓關心農民工的人長期揪緊的心得到了一些寬慰。

責編:繼松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