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新聞會客廳]我們收養艾滋孤兒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6日 14:58)


  CCTV.com消息(新聞會客廳):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白岩松: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新聞會客廳》。前幾天在“感動中國”節目頒獎的時候,獲獎人之一、預防艾滋病的專家高耀潔給我們做了一個名詞解釋,她説把艾滋病孤兒和艾滋孤兒混為一談是不妥當的,這是兩個概念。艾滋病孤兒指的是父母得了艾滋病,而孩子本身也染上了艾滋病毒,而艾滋孤兒指的是父母得了艾滋病,而孩子是健康的。為什麼今天要説到這一點呢?是因為艾滋病的感染者在我們的身邊人數在急劇的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前者,艾滋病孤兒我們一方面要給他社會救助,同時要有一定的醫療救助,而對於後者——艾滋孤兒來説,他們健康,他們未來的人生路還很長,我們又該怎麼對待他們呢?接下來該讓我們走進一個真實的村子和真實的故事當中。

  短片一

  張榮柱是一名老復員軍人,他在山東曹縣蘇集鎮梁堂村當村支書已經十年了。張榮柱的家裏保存著幾張河南省中醫院退休醫生、著名艾滋病預防專家高耀潔的照片。張榮柱説高醫生的老家就在他們這裡,高醫生經常去河南省的艾滋病高發區做預防宣傳工作,有時候她會順道回來看看,張榮柱也曾經幾次跟隨高耀潔醫生去過艾滋病區。

  2002年9月,張榮柱再次前往河南省的艾滋病高發區,但是這一次,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徹底改變了兩個艾滋孤兒的命運。

  根據衛生部去年底公佈的數字:目前我國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萬人,其中發病病人8萬,而隨著一些成年艾滋病患者發病去世,他們身後留下的則是大量無人撫養的孤兒。

  這些孤兒今後由誰撫養、怎樣成長成了許多人關注的問題。在河南農村已經出現了一些民間的艾滋孤兒院,集體收養這些孩子。但是,有很多人認為孩子在這種被人歧視的群體中生活,極不利於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只有將他們分散到各個家庭中撫養,使他們在融洽的家庭氣氛中成長,才能使他們將來擁有健康完整的人格。那麼,又由誰來撫養這些的孤兒呢?

  7歲的雷雷如今是曹縣白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的老家在河南省新蔡縣。兩年前,雷雷的父母因患艾滋病去世了,他和姐姐倩倩成了孤兒,就在這個時候,張榮柱來到了新蔡縣,了解到這種情況,把姐弟倆接到了山東曹縣,現在姐弟倆分別生活在曹縣蘇集鎮相鄰的兩個村子裏,兩年來,姐弟倆已經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過去的苦難生活正在成為他們遠去的記憶。

  白岩松:好,今天我們會客廳請來的第一位客人就是張榮柱,是山東省曹縣蘇集鎮梁堂村支書,是高耀潔教授的老鄉了,等於説2002年9月份就將兩名河南的艾滋孤兒,而且是姐弟倆接回到了曹縣。我想可能看到這兒,觀眾和我一樣,可能觀眾這會兒就特別希望我替他們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您怎麼就這麼好呢,把艾滋孤兒從河南接到了山東。


  張榮柱:我受高教授的啟發,對這些艾滋病孤兒獻出些愛心,她常回家給我介紹,説現在好多艾滋病孤兒撫養是個問題。她提出這個以後,我就説咱們家鄉有一些好心的善良人,想幫助贍養一部分艾滋病孤兒,她説你們去了以後,如果那裏有艾滋病孤兒,能撫養的,你儘量帶回來。這樣,我們在新蔡縣婦聯的幫助下給他們做工作,我看到兩個孤兒,他給我介紹以後,介紹給我以後,我看到兩個孤兒挺可憐,當時見到以後我很受感動,我説為什麼這些孩子跟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個社會上,生活的待遇為什麼不一樣,他們是在艾滋病區,失去了父母。

  白岩松:就是因為感動,然後您做出了這個決定?

  張榮柱:對,我受到高耀潔給我這個感動,在76歲那麼大年紀,還一直奔跑,為這些艾滋病孤兒,為艾滋病預防獻出了那麼大的代價,我受她的感動。

  白岩松:你剛才説了,看到這倆孩子的時候,説跟其他的孩子都不一樣,據我了解,您所在的村子也不是説山東富裕的村子,你當時在河南看到的這兩個艾滋孤兒的姐弟倆的狀況還出乎您的預料是嗎?

  張榮柱:對。

  白岩松:是什麼樣,當時?

  張榮柱:父母去世,孩子在他姥姥家吧,他姥姥家那個房子蓋了兩年了,他姥姥家的房子蓋了兩年還是一個屋茬子,屋裏面也沒有什麼桌子板凳,也沒有什麼,我看到一個床,是用磚搭起來,間一個床舖,在我看的情況下,這孩子夠可憐的,我從內心來説,到我們那兒去肯定比他們在那裏生活得好,從就學方面,從生活,從家庭的關愛方面,比那兒要好得多。

  白岩松:可能接著很多人一聽到您這故事馬上就會想,喲,張支書膽兒夠大的,因為好多人剛聽艾滋病的時候都提心吊膽的,您最早聽到艾滋病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您最早接觸艾滋病人又是什麼時候?您怕過沒有?

  張榮柱:對這個我開始第一次是2002年6月份,也通過高教授給我介紹,她説哪個地方有艾滋病孤兒,到他們村子以後,一共見了六個人,其中有四個人是艾滋病患者,他們給我介紹,我説你們這些人是不是艾滋病,他説他有,那個人説他有,四個人有,我的頭一下脹起來了。

  白岩松:握手了嗎?

  張榮柱:我沒跟他握手,那個時間,我頭腦發脹。我的認識就是,只要是艾滋病得上以後就是不治之症,中午跟他們艾滋病人吃一頓飯。

  白岩松:你見面害怕,吃飯是不是害怕?

  張榮柱:也是有一點很緊張。

  白岩松:比平常吃的少可能那天。

  張榮柱:對。

  白岩松:晚上睡覺的時候呢,怕不怕傳染?

  張榮柱:當時有的説艾滋病傳播是用什麼什麼傳播,有的説是蚊子叮了以後傳播,有的説蚊子叮到艾滋病人以後,再叮到我們正常人身上他就可能感染上艾滋病。所以我那天晚上弄著個被子,是9月份,天還很熱,我把被子蒙到頭上,一聽到蚊子哼哼哼,我就不敢往外露頭了,蒙著頭睡。

  白岩松:因為你懷疑那是艾滋病蚊子。

  張榮柱:懷疑這個就是,不過這個也沒什麼可怕,不會是像他們説的似的,跟他們吃飯也傳染了,或者蚊子叮上也傳上了,不是這樣。

  白岩松:但是我聽您這塊介紹的時候,我第一感觸就是,你2002年9月份的時候,説句實話心裏還是有害怕的。

  張榮柱:在那個時間還是有點害怕。

  白岩松:但是有點害怕就能做出這個決定,要把艾滋孤兒接回到曹縣,我説這……

  張榮柱:這個我就是通過高教授,我説接過這些孩子會不會對我們這個地方有什麼把病區的病源帶到我們山東來,她説這個你放心,這個絕對不會來,我也不會害咱們家鄉人,他們這些孩子是無辜的,他們本身沒有艾滋病,就衝這一點,我才認識了,心裏邊才踏實了,把孩子帶過來。

  白岩松:因為你是村支書。

  張榮柱:對,當時我的心情很緊張,如果把我們那個地方再發展成艾滋病區,那我就是我們那個地區的罪人。

  白岩松:你就是好心,但是成罪人了。

  張榮柱:對,我好事辦壞事了,我那時間很緊張。也有好多左鄰右舍,你在病區帶孩子,萬一咱們的孩子都感染上艾滋病以後怎麼辦,他們上學去都走在一塊,都感染上艾滋病,我説不是那樣的,現在通過高教授也來幾次,通過了解。

  白岩松:去過你們村?

  張榮柱:高教授一年可能要上我們那兒去幾次吧,從這幾個孩子到我們那裏以後,這六個孩子在我們村附近,都在我們蘇集鎮,分養在三個自然村。她經常去,高教授很關注這些孩子。

  白岩松:有沒有人跟您急過呀?

  張榮柱:也提過這個事,喲,他説從艾滋病區過來的孩子那不行,我説這個沒事,我説這是通過高教授給他們已經是化驗了,解除這些顧慮。

  白岩松:這個孩子都是多次化驗過的?

  張榮柱:對,都是經過他們化驗過的。

  白岩松:我看這個事兒就屬於開始您害怕,然後高教授給您講,您懂了,不害怕了,然後村裏人害怕,您這時候給他們講,又把他們講不害怕了。有沒有人拿您當人販子看?

  張榮柱:在提到這個問題上,我自己很注意這個事情。跟這些孩子接觸以後,我就跟他們縣婦聯説好以後,他説這個只要是由高教授出面,我們很放心。他們就是從河南新蔡的婦聯主席,我們山東曹縣,我們本縣縣婦聯打了電話,説你們曹縣蘇集鎮梁堂村一個支書到我們這兒來,有兩個孤兒他説需要帶回去,回去以後請你們幫助做一下安置工作,給我們曹縣婦聯打了一個電話。這兩個孩子我領來的時候,我叫他們縣婦聯,我説這兩個孩子你給我出個手續。我們一個男勞力出差一般不方便帶孩子,跟王書記我們兩個領兩個小孩走到路上,如果是孩子不聽説,或者不願跟我去,在那時候又拉扯,或者又鬧的時間,別人……或者是被公安機關盯到以後,你説領著孩子口音不同。

  白岩松:而且路上還看著口音不一樣,跟您還不算太熟。

  張榮柱:對,他對我還有點生,我説這樣的話如果碰見麻煩,我解不脫,我説你給我出個證明吧,這樣他們把孩子的證明給我出了一下。坐到車上,我説給他買點餅乾,買點飲料,叫他們離開他們老家了,在車上要吃好一點,其實在路邊店買點餅乾,買點飲料,不算什麼好東西,結果他們兩個吃了又吃。

  白岩松:可能從來沒吃過。

  張榮柱:在車上吃了以後,吃過以後不到中午12點就在車上就吐了。

  白岩松:吐了?

  張榮柱:在車上吐了。

  白岩松:不適應。

  張榮柱:不適應,不讓再吃了。回去以後慢慢適應,到我們家裏以後,他們説吃飯,看著比我們的孩子吃飯要甜,吃的要快。

  白岩松:一路上對於這倆孩子來説,是不是特願意被您領走?是不是還甚至會怕你們要不領走他,不真領走?

  張榮柱:其實他們也願意跟我走,從他們的思想上,跟去很愉快,當時看這兩個孩子的時候,又黑還瘦,身上挺臟,穿的都是別人給他的那麼幾件衣服。我走到路上,走到河南商丘,離我們家很近了,給他們換了衣服,換了衣服,到他們家以後,他們父母跟看了和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給他洗澡,換衣服,給他拾掇個床位,他們都很快接受這個事。

  白岩松:其實還有個挺難的事兒,就是到了咱們曹縣之後,我得把這個孩子送到哪個人家,您是怎麼考慮的?

  張榮柱:我看兩個孩子以後,我從我內心裏邊説,就是通過祝傳民養男孩,女孩給我侄子他收養。

  白岩松:我猜您心裏是有標準的,説把這個孩子給哪戶人家,你對這家人你保證心裏有標準,您的標準是什麼?

  張榮柱:首先就是掌握他們家庭夫妻他們的心地善良不善良,這兩個孩子到他們各自的家,孩子會不會受委屈,將來以後生活上、就學上,他們是不是從心裏邊能容納下這些孩子,我對這個分析了一下,就是説增加一口人,吃喝拉撒睡,從小到大,這要一定的費用,不是説簡單一句話説的,我説你自己思想要考慮清楚。

  白岩松:他日子都過不好了,再加一口就更難了,這也都得考慮,但是心地善良是排第一位的。

  張榮柱:衡量這個人心地善良不善良,別養著養著,這個孩子有點淘氣了,或者有點病,有點啥,人一生不可否認,要是別人他就不管了,再推到我那兒又咋辦,我從內心有個準備。如果這個孩子再怎麼淘氣,或者他們管不了,我説你要儘量做做努力,結果他們接受得很快,從心情上都有長遠打算。

  白岩松:好,這孩子您從河南就領到了曹縣,到家了,現在我們就到家裏頭去看一看。

  短片二

  雷雷的新家在蘇集鎮白莊村,家裏有兩個姐姐,媽媽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平時在家裏操持家務。爸爸叫祝傳民,除了種地,平時還出去做一些小生意,兩年前,家裏蓋起了五間新瓦房。就在這一年的九月,雷雷和姐姐倩倩被張榮柱從河南老家接到了山東曹縣,看到小雷雷的情況,祝傳民和妻子一商量就把他接到了自己家。現在,雷雷在爸爸媽媽的悉心照顧下,已經完全適應了新的生活,村裏的鄰居們也非常喜歡這個可愛的小傢伙。

   [同期]村民:“這孩子挺懂事……”


  雷雷的姐姐倩倩如今也已經成為張榮柱家裏的一員。現在,姐弟倆長高了也長胖了。雖然不在同一個村裏生活,但他們都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有爸爸、有媽媽、有家……

  白岩松:曹縣這幾個家庭裏,他們添了人口一樣,我們今天會客廳節目接下來也得添人口了,我們有請祝傳民和雷雷、倩倩。您好,您坐那邊,把孩子給我。姐姐倩倩上幾年級了?

  倩倩:二年級。

  白岩松:學習咋樣?

  倩倩:很好。

  白岩松:你上幾年級了?

  雷雷:一年級。

  白岩松:學習怎麼樣?學習還可以。雷雷告訴我,把他叫什麼?

  雷雷:爸爸。

  白岩松:叫爸爸,你在家裏頭管,從第一天就開始叫爸爸媽媽了嗎?

  倩倩:是的。

  白岩松:孩子是第一天雷雷他們就開始叫爸爸媽媽了是嗎?

  祝傳民:對,第一天。

  白岩松:您和媳婦一塊討論這個事兒的時候是怎麼討論的?説準備接下這個孩子?

  祝傳民:當時我心裏説,我也是挺樂意,我也是聽張支書原來跟我説過這回事,願意不願意收養一個男孩,我説咋不願意收養?通過張支書介紹,我和我媳婦兩個就接受下來了。

  白岩松:聽話不聽話?

  祝傳民:聽話,很聽話。

  白岩松:到您家第一天什麼樣,雷雷?

  祝傳民:到我家第一天挺瘦,看著臉上挺瘦,又黑還瘦。第一天晚上吧,我媳婦就給他洗了一個澡,把衣服給他換掉。將近洗了半個小時吧,洗了半個小時,把身上的臟東西全部給他洗掉。

  張榮柱:開始來的時候脖子裏面黑的好厚,跟現在不像一個小孩了,變化了一年多,變化得可以説叫有些人認,他認不出來是當時的小孩了。

  白岩松:頭兩頓飯吃得什麼樣在家裏頭,你給他做了什麼?

  祝傳民:頭一頓飯好像給他炒的土豆絲吧,我看他吃得挺香,我們一共炒了一碗菜,他自己吃了一多半,我就和我媳婦講,我説這小孩看樣子在家沒吃過菜,看他吃得挺香。第二天早晨,我媳婦又給他煮了一個雞蛋,他不知道怎麼個吃法,這小孩看著挺可憐。

  白岩松:不知道怎麼吃雞蛋。

  祝傳民:對,不知道怎麼吃雞蛋,我從我思想裏感到很同情。

  白岩松:就是等於以前沒有吃過雞蛋。

  祝傳民:對。從我的想象,以前好像沒吃過雞蛋。

  白岩松:開始肯定會有一段比較生的時候,你和媳婦用的什麼辦法慢慢讓雷雷跟你們家不生了,熟起來用了多長時間?

  祝傳民:他來到我家第一天他就叫爸,叫媽,這是第一天,看著挺親熱,也就是説幾天左右吧,就是一個星期,他就和我混熟了,整天跟著我玩,下地,我到街上趕個集,我都騎著摩托車帶他轉轉,開開眼界。

  白岩松:您自己有兩個女兒,現在是他的姐姐還是……

  祝傳民:姐姐,兩個姐姐。

  白岩松:跟他這兩個姐姐現在處得怎麼樣?

  祝傳民:處得很好,特別是和他二姐,和他二姐相處得特別好,因為是他們兩個在一個學校上學,我這個二閨女每天早晨領著他上學。

  白岩松:咱得聊聊倩倩了,要不然倩倩説,幹嘛總聊雷雷,不聊我。倩倩,還記著第一天進家裏的事兒嗎?

  倩倩:不記得了。

  白岩松:張支書記得嗎?

  張榮柱:記得,剛來的時候,我説這個就是你爸爸,這個就是你媽媽,她當時就叫爸爸,叫媽媽,這個孩子很聰明。我説把她領回去以後,衣服買的不合身的,你們再給她換換衣服。她的爸爸媽媽第二天,我們那裏是蘇集的逢集,接著回去以後他們兩口子給孩子買衣服去了,她的爸爸也給她買了衣服。

  白岩松:爸爸、媽媽對你好不好?

  倩倩:好。

  白岩松:那我考你幾個問題,最愛吃媽媽做的什麼菜?最愛吃什麼?

  倩倩:我什麼都愛吃。

  白岩松:什麼都愛吃,爸爸打過你嗎?

  倩倩:沒有。

  白岩松:那比如説你犯錯誤的時候,他們怎麼批評你?

  倩倩:他跟我説讓我改。

  白岩松:讓你改,你改不改?

  倩倩:改。

  白岩松:還想河南老家嗎?

  倩倩:不想了。

  白岩松:為啥?告訴叔叔。

  倩倩:我在那兒很窮。

  白岩松:我聽説她學習特好是吧?

  張榮柱:她這一個班三十幾個學生。

  倩倩:沒有三十幾個。

  張榮柱:二十八個學生,頭兩三名吧。

  白岩松:頭兩三名,那真不錯。支書,我還得問您,像他們姐弟倆老家的人後來來看沒看過他們?

  張榮柱:來過。

  白岩松:是誰來過?

  張榮柱:她的一個舅和姥爺來過一次。

  白岩松:但是他們那次來對孩子的現狀滿不滿意?

  張榮柱:對這兩個家庭,他就説你把這兩個孩子安排到這兩個家庭,安排到天堂了。

  白岩松:老祝,現在又加了一個雷雷,等於又加了一副筷子,錢緊不緊,經濟狀況怎麼樣?

  祝傳民:反正慢慢來,我現在年輕,反正也能供得起。

  白岩松:我説你的擔子是不是就更重了,我看嫂子也在家裏頭。

  祝傳民:是,反正她也挺能幹。

  白岩松:咋打算呢,將來?

  祝傳民:現在很難説,只有一個目的,現在小,慢慢讓他上學,還是以上學為主。


  白岩松:您侄兒那塊兒,他將來比如説女孩可能在農村有時候的想法,説男孩上大學我供他,女孩上大學不一定,您侄兒會不會供她?

  張榮柱:他們兩個比較有信心,我説生身父母跟養身父母是一個道理,他生她沒養她,他也等於義務沒盡到頭,你只要養他了,把她養成功了,供她上大學也是應該的。

  白岩松:將來咋打算的,上不上大學,倩倩?

  倩倩:上。

  白岩松:現在你知道什麼大學,想上什麼大學?

  倩倩:不知道。

  白岩松:弟弟呢?你想過弟弟嗎?

  倩倩:想過。

  白岩松:咱們整個曹縣,從村裏一共接來了多少個孩子了?

  張榮柱:光在我們附近六個。在我們蘇集六個,他們兩個是年齡最小的。

  白岩松:還算是最小的了。其他那四個的狀況怎麼樣?

  張榮柱:其他那四個都在上學,都上學成績很好,有兩個上小學六年級,一個上高一,有一個在我們曹縣縣城上學,他們這些都在我們那附近小學裏面上學。

  白岩松:現在他們的整個經費、學費等等,全是由他們各個家出還是現在有新的渠道了?

  張榮柱:大部分還是靠他們自己家出,在咱們這個社會,關注艾滋病孤兒的人很多,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這個大家庭,從香港一個什麼智行基金會吧,一個杜先生也替他們擔憂,他們去了兩年,杜先生去了兩次了,給他們帶一部分學雜費。從社會上,去年秋天吧,咱們北京哪個地方一個好心人給他們六個學生每人捎過去了二百元錢,還有我們那個地方,當地我們一個武海供電站一個雷鋒小組,他們也給這些孩子送書包,送學習用品。

  白岩松:老祝有什麼擔心的沒有?現在擔心的事有沒有?

  祝傳民:沒有什麼擔心的事。

  白岩松:將來這孩子戶口什麼的,現在是事兒嗎?這方面,畢竟從河南到山東。

  張榮柱:現在戶口政府正在給籌備辦理,他們也很積極配合,很快會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當地政府也很關心這個事情。有些事還要我去協調,跟政府部門去商量這些孩子落戶的事情,也正在著手,他們也很關心這個事情。

  白岩松:老祝,問您幾個具體的問題。心裏還有沒有嘀咕,比如説這是幾次檢測,他們的身體都沒事兒,將來會不會有事,身體,會嘀咕嗎?

  祝傳民:現在小孩看著沒有事,我想大了以後他也沒事。

  白岩松:第二個我問,鄰居周圍的人有沒有一些剛開始到現在還有沒有其他的眼光,覺得他們怎麼收艾滋孤兒?

  祝傳民:沒有什麼眼光來看待我,這些鄰居,前後左右的這些鄰居都對這個小孩也特別喜歡,這些鄰居的夥伴上學都和他一塊去。

  白岩松:下學之後,雷雷周圍鄰居一塊的小孩都在一塊玩嗎?

  祝傳民:都在一塊玩。

  白岩松:在別人家吃過飯沒有,雷雷?

  祝傳民:吃過,經常在別人家吃飯。

  白岩松:這就踏實了。最後再跟倩倩和雷雷聊幾個問題,這回到北京來了,北京大不大?

  倩倩:大。

  白岩松:天安門廣場去了嗎?

  倩倩:去了。

  白岩松:照相了嗎?

  倩倩:照了。

  白岩松:天安門廣場跟你想象的一樣嗎?

  倩倩:(跟)想象的一樣。

  白岩松:將來啥時候再來?

  倩倩:不知道。

  白岩松:上大學的時候再來。雷雷,是不是?將來上大學的時候來不來北京?姐姐説。

  倩倩:想。

  白岩松:你替弟弟説了。好,謝謝你們。

責編:常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