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 莫讓農民久坐“文化冷板凳”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2日 10:07)

  這幾天來,發生在猴年春天裏的兩把大火殘忍地燒痛了國人的心靈,從吉林市的中百商廈到浙江海寧的土建草棚,百餘條鮮活的生命瞬間就消逝在熊熊烈火和致命的毒煙之中。痛定思痛,當我們冷靜地反思這兩起特大火災的禍起緣由時,更不無遺憾地發現:如果説吉林的火災是隨意丟棄的煙頭所致的話,那麼,海寧的火災則完全是人為的迷信活動所釀成的駭人悲劇。據《人民日報》華東新聞2月21日的報道説:這起火災,是部分老年農民聚集在非法搭建的草棚內從事封建迷信活動,不慎失火而造成的,據説,這樣的草棚在號稱經濟發達地區的海寧地區多達100多個。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還記得海寧火災事故之後,在搖晃的電視鏡頭前,一個村民説的話真讓人有點振聾發聵:要是早點把“迷信草棚”全部拆掉,哪會發生這樣的慘劇。是呀,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但,慘禍已經發生,面對著那一片片殘垣斷壁,面對那無數悲哀而無助的人們,人們不禁要問,怎麼時至今日,早應進歷史垃圾堆的封建迷信活動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滑稽可笑的裝神弄鬼活動仍有如此的能量和空間?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又怎會如此的貧乏和單調?

  細細想來,事實也正是這樣:這幾年來,有相當部分農民已經有擁有了相對富足的物質生活。氣派的磚瓦房、小洋樓,嶄新的成套農用機械、摩托車、手機、名牌家電已進入尋常農民家。然而,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農民的物質生活豐富了,文化生活卻愈加凸顯蒼白和無力。就從筆者所在地實際情況來看,在全市28個鄉鎮中,目前鄉鎮文化站能正常維持運轉、定期開展活動的不到3家,村、組一級的廣播喇叭開通率低至8%,幾乎全成了“啞巴”。昔日紅火的“青年活動之家”、“科技活動室”形同虛設。墻頭上“學科技、奔小康”之類的宣傳口號,字跡在斑斑脫落,卻不見有新的內容補充或代替,像“五一節”“國慶節”“春節”等重大節日,由鎮、村&&組織的群眾性文體活動早已是陳年往事。還記得去年年底,筆者帶電影隊下鄉放映,銀幕拉開後,正忙著調試機器,村中10多個孩子目光愣愣的,齊齊望著放映機,卻不知看前方,問他們為什麼?孩子們回答:看電影,不就是看“機子”嗎。多麼讓人心酸而心痛的“答案”。當城裏的孩子早已經厭倦了“機器戰警”、“奧特曼”之後,這些農村孩子們長這麼大,竟還不知電影為何物?至於看戲、舞龍燈等傳統的舊俗,到現在則完全成了一種奢望。

  沒有有線電視,僅有的幾個電視頻道也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距甚遠,農民群眾看著生膩,沒有書店,沒有報攤,沒有健康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早已被農業機械解放出來的農民們農閒時幹什麼?筆者在不少地方注意到:歲數大的玩紙牌、打麻將。年輕人玩“鬥地主”“爬山”,小賭的幾元幾十,大賭的上百,上千元,不僅男人賭、婦女賭、連小孩也跟著輪番上陣。一些內心空虛的群眾便開始求神拜佛,鄉間的土廟也逐漸香火鼎盛,已絕跡多年的巫婆神漢也公然跳將出來,興風作浪。農村文化發展的滯後,已嚴重影響了人們文明的思想觀念的形成,甚至危害了群眾的身心健康,不是嗎?海寧的草棚火災已給了我們難以磨滅的教訓。

  農村的文化生活少人問津,農民的精神關懷無人過問,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究其根源,筆者以為:除了各級政府對文化事業建設投入有限的原因外,一方面,如今基層幹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農民如何增收問題上。他們認為這是農村的頭等大事,將絕大部分時間、精力、財力都投入到“物”的一面,總片面地以為,只要吃飽喝足,農民的文化生活可有可無,無關緊要,更談不上有合理的安排與科學的引導。像這次海寧大火,村民們從事迷信活動的草棚距離鄉黨委、政府大院也不過三五百米之遙,鄉村幹部們卻對此熟視無睹。另一方面,由於自身的認知能力有限,部分農民對開展文化活動,提高文化素質重要性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在人口眾多的農村地區,長期以來,缺少一支能夠帶領鄉親們開展文化生活的“領頭雁”隊伍,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農民不富,中國不富。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沒有先進文化武裝起來的農民群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只能是一紙空談。在黨中央極為關注“三農”問題的今天,重視農村文化工作,充實群眾的精神生活,益加顯得尤為重要,更應列為當務之急。我們理應確立“建設農村大文化”的思路,從政策、資金、人才等各方面加大對農村文化事業的領導和投入,堅持兩個文明同步協調發展,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村裏的“青年之家”、“科技之家”、“農民夜校”辦起來,讓村裏的廣播喇叭響起來、宣傳櫥窗裏的報紙挂起來、把重大節日文娛活動組織起來,在農村積極培養、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文藝工作者隊伍。同時,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以繁榮促進凈化,堅決消除各種封建迷信活動,培育一方凈土,陶冶農民情操,提高農民素質。也只有億萬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真正提高了,農村實現現代化才大有希望。(網友:劉興民)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見解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于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