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直播]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記者招待會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0日 09:43)


  CCTV.com消息:國務院新聞辦于11月20日上午10時舉行記者招待會,本次招待會由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蔡名照主持,邀請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發佈“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和改進我國GDP核算與數據發佈制度”,並就記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蔡名照: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請來國家統計局李德水局長,介紹統計局開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和改進我國GDP核算和數據發佈製作的情況。與李德水局長一起來的出席記者招待會的還有國家統計局林賢鬱副局長,現在先請李德水局長介紹情況。

  國家統計局李德水局長: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今天是我出任國家統計局局長以來,第一次到國務院新聞中心來舉辦新聞發佈會。我希望通過今天的新聞發佈會能與在座的新聞工作者成為好朋友。

  最近,國務院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28次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開展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和改進我國GDP核算與發佈方式的工作。我受國務院的委託,今天在這裡把有關的情況向大家通報一下。


  第一個是關於國家普查項目和週期安排調整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普查是國家為了了解和掌握某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而專門組織的一次性調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十條明確寫到,統計調查應當以週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這也是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經進行了12次普查。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4年以前,一共進行了6次普查。第一次是1950年的工業普查,第二次是1953年的人口普查。在前四十五年的時間裏,一共進行了六次普查,説明我們在那個階段普查工作還沒有規範化、制度化,隨機性比較強。

  1994年,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國務院做了決定,把普查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決定每十年要進行六次普查,決定了普查的項目和具體的時間。這樣就把中國的普查項目和時間規範化、制度化。

  1994年以來,在不到十年的時間,我們已經進行了六次普查,到現在剛好一個循環過去了。回過頭來總結一下,這個制度是成功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但是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主要是三個問題。第一個是普查的項目過多,十年進行六次,下面的負擔太重。第二個問題是普查的時間不太合適,太分散,而且與國家的五年計劃制定不銜接,不能夠及時地提供引用的數字。第三個問題是沒有把建築業的普查列進來,不完整。建築業的增加價大約佔到GDP總量的8%到9%,這一塊是不應當被忽視的。

  中國的普查工作存在上述問題,我們前幾年就已經看出來了。但是,要改變它,是非常不容易的。今年正好安排了第三産業的普查,第三産業的普查又趕上今年的非典衝擊。非典疫情發生之後,普查數據不能真實地反映中國第三産業的實際水平,普查出來的數字也沒有實際的價值。所以,非典疫情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促使我們下決心調整普查項目和時間的安排。

  這樣,由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家聯名向國務院報告,國務院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對我國的普查制度做一些調整。 改革的內容,簡單地説,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把工業普查、第三産業普查和基本單位這三項普查合在一起,再加上建築業的普查,四項普查工作合在一塊兒一次進行,統稱為經濟普查,每五年進行一次。

  這樣調整以後,我們的普查項目不僅在數量上減少了,而且在週期安排上也更加合理,和國家編制五年發展計劃相銜接,並且也表明中國的普查工作進一步朝著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方向發展。在進行經濟普查的同時,我們還保留了農業普查和人口普查。

  我想説明一下,既然是經濟普查,為什麼沒有包括農業?這個問題我們當時設計的時候也考慮到了,農業當然屬於經濟的範疇,第一産業嘛。但是,我們設計上怎麼叫好呢?是叫“二三産業普查”,好像太長,叫“非農産業普查”,也不太好聽,所以,我們叫“經濟普查”。正好,美國的辦法也是這樣的。美國就把二三産業的普查叫經濟普查——這是我們的一個考慮。同時,正因為我們重視農業,才把農業普查單獨地保留,專門地進行農業普查。這是我對這個問題做的一點簡單説明。

  經濟普查的對像是在中國境內從事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産業活動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標準時點是2004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04年度。這次經濟普查範圍很廣,涉及面很大,可以説牽動千家萬戶,所有的法人和個體工商戶,二三産業的法人和所有工商部,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決定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由曾培炎副總理親自擔任組長。由於全國經濟普查任務十分繁重,而且又是第一次,所以必須要廣泛地宣傳,做到家喻戶曉。

  第二個問題,我想向大家通報一下關於改進我國GDP核算與數據發佈制度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年度GDP核算辦法基本上是按照預計、初步核算、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的步驟進行。季度GDP數據一般是在季度後15天左右對外公佈,公佈初步的核算。 總結過去的經驗,聽取社會各界對我們的批評和建議後,我們概括出在年度GDP和季度GDP的發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年度GDP的核算和發佈,在程序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這麼兩個方面,預計數在12月30號發佈以後,提前發佈的預計數,往往沒有進行修正。有時候差不多這個數字出來以後,就成了最後的核算,特別是增長率。在獲得比較全面的基礎數據以後,我們對GDP數字進行調整、核實,但是往往只調整總量,而不修正增長率。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觀念裏面,好像增長率的數字一公佈之後,一言即出,駟馬難追,就不敢去進行調整。概括成一句話,就是説我們的年度GDP的核算和發佈沒有建立起定期修正和調整的機制。

  在季度GDP的核算制度方面,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個是我國季度GDP的核算由於好多專業數據還不全,往往帶有一定成分的推算、估計。等到我們的基礎數據比較完整了,又沒有對季度GDP進行修正。比如像美國,今年一季度公佈的GDP增長率,開始説是1.6%,過了一段時間,45天之後,公佈是1.9%,到過了75天的時候,公佈是1.4%,大起大落,數字變化很大。這説明什麼?不是説明他們的數字出爾反爾,而是説明通過基礎資料的不斷完善,對GDP增長率的統計數字更加接近實際,核算的結果更加反映真實情況。而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卻沒有這樣做,一錘定音,報這個數就這個數了,這個做法不符合國際慣例。

  季度GDP核算中存在的第三個問題是,季度GDP初步核算數往往和年度的最終核算數不太銜接。 針對上面這些問題,我們決定對GDP的核算和數據發佈程序做如下調整:在年度GDP的核算和發佈程序上,大家已看到資料,我用另外一種語言給它翻譯一下,有四條:第一,我們以後年末不再公佈預計數字,當年GDP增長的預計數不再公佈了,也就是12月30號不在這裡開新聞發佈會了。第二,把初步核算的年度GDP和增長率,本來是在2月28號的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提前到1月20日公佈初步核算。

  第三,隨著數據的不斷完善,或者計算方法和分類標準發生變化,要對數字進行修正。不僅修正當年或者上幾年的,而且要把歷史數據進行調整。美國在每次調整的時候,就從1929年開始調,我們的歷史數據也要相應地調整,這是一個大的改革。第四,我們在以後調整GDP總量的時候,同時也要調整增長率。

  季度GDP的核算和公佈的程序改革,主要是這麼一句話——季度GDP的核算,除了原有的初步核算,要增加兩個程序,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就有這三個步驟。後面兩次是調整的,在調整的時候,不僅要調整總量,還要調整增長率。

  以後,大家看到我們調整的數字,每次公佈的數字不一樣的時候,不要大驚小怪,不要説中國的國家統計局怎麼出爾反爾,今天出一個數,過一段時間又出一個數——這是國際慣例,這是我們改革的一個突破。

  改革的第三方面,是在發佈GDP數據的時候,要同時發佈相關的重要數據,必要的時候還要公佈核算方法——我們是怎麼核算的,這樣來提高透明度、科學性,也便於社會各界對我們進行監督。 改革的第四項內容,除了特殊情況外(比如今年發生的非典疫情),以後國家和各地區原則上都不再對外公佈月度的GDP數據。

  以上改革的內容,國家統計局將正式向全國發文,從明年1月1號開始執行。 上面這些改進,雖然是初步的,但也是重大的改革,是有著深刻意義的。中國的GDP數字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這一次對GDP的核算和數據的發佈程序做了一些改進,我們認為這只是初步的,還要不斷深化改革,把GDP的核算工作做得更好,更加準確,更加科學,使中國GDP的數字更加可信、透明、規範,並且逐步與國際接軌,是我們中國統計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在這裡,我真誠地歡迎、希望國內外各界更多地關心、支持、幫助我們進一步做好政府的統計工作。我想通報的內容已經講完了。下面我非常願意和在座的記者們、新聞工作者交換意見,回答你們的提問。


  中國信息報社記者:原來的基本單位普查是涵蓋全行業的普查,因此建立了我們單位的聯絡庫,而這次普查沒有建立聯絡庫。這次沒有第一産業,應該怎樣進行呢?第一産業的資料能否放在農業普查呢?在這當中會碰到一些什麼困難呢?

  李德水:這個問題技術性很強。基本單位普查和原來的農業普查本來不是在同一時間進行的。我們這次把基本單位普查和二産、三産合在一塊兒,作為經濟普查,完全可以包括原來的基本單位普查的那些內容,不會遺漏和疏忽。農業普查是單獨進行,週期也沒有變,原來基本單位普查是五年一次,十年兩次。現在由林副局長&&正在做經濟普查的具體方案和制度、方法的設計,這些問題我們都會考慮到。感謝你提醒我們基本單位普查和農業普查不要發生矛盾,我們會考慮到。


  外國記者:你剛才提到對國民核算數據要進行修訂,修訂後的數據要進行歷史性的修正。我想知道你是否有一個時間表?什麼時候對GDP數據進行修訂然後公布於眾,對歷史性的數據修正到哪一年?第二個問題,現在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前三個季度的GDP數據,有很多國際上批評的聲音出現,現在中國是否有可能對今年一至十月份的數據,就是前三季度的數據進行修正,有沒有這樣的考慮?

  李德水:修正的時間表我們正在安排,美國以季度來説,是15天第一次,45天第二次,75天第三次,我們大體上考慮也是按這樣的時間來進行。歷史數據、年度GDP數據的修正,實際上在過去的總量都是在積極修正,問題是我們在速度上沒有進行同步的調整。我們在年度GDP數據上重點是要把速度做一個調整,同時要公佈。我們公佈也是統一年鑒公佈的,在統計提要中公佈,在社會上人們往往看不到統計數據。一般的公眾不太關注,或者看不到,我們的網上是有的。修訂歷史數據究竟到哪一年?像美國是1929年,我們究竟到哪一年?


  林賢鬱:我們最早的修訂是在1952年。

  李德水:具體的措施我們還要進一步地完善,將正式文件公布於世。 關於第二個問題,一到十月份,我要説明一下。一到十月份我們沒有公佈GDP的數字,因為我們是按季,是一到九月份的數字,8.5%的增長率,大家都知道。我也注意到,社會上,包括國外,對我們一到九月的增長率8.5%提出了一些置疑或者是批評。對這些批評和置疑,我首先表示感謝和歡迎。因為這樣做是出於對我們的關心、幫助,多數是好意。

  第二,統計數字、國民經濟核算數字不是企業的財務,是獨立、科學的統計數字,是反映總水平和發展趨勢的。可以説,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統計數字是能夠完完全全反映真實情況的。這樣的一門科學,統計是依據方法、制度、抽驗調查、普查、報表等等,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手法和辦法、手段,做出的核算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的一些基本情況。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訴大家,中國的統計工作在方法、制度上是基本上和國際接軌的。我們很多的方法,國外做到的,我們也學會了。只是有些方面還沒有學得很好,比如剛才前面通報的GDP的核算和公佈,我們就存在一些缺點。

  但是,我又可以自信地告訴大家,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基本上反映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水平和發展趨勢。 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經過了多少次的調整,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調整政策的時候,可以説,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是重要的依據。如果説我們的統計數據是背離事實的,都是虛假的,那麼,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又如何能正確呢?幾十年來的歷史證明,我們的每一次調整都是正確的。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説明我們的政策是正確的,也説明我們的統計數據是基本可信的。

  具體地説,對統計數字的批評,不外乎是兩種。一種是説中國的統計數字水分太多,是虛假的,明確提出中國崩潰論,説中國是在假數據上的虛假繁榮,是不能持久的,這樣一種觀點、一種理論在前些年的國際上傳得沸沸颺颺。

  今年以來,有人主要批評一件事,認為我們公佈的數字偏低,壓得太兇了,把真實的增長指標人為地降低了。國際上有些人看到中國經濟增長這麼快,這麼有生氣,感到一種不自在,甚至提出中國威脅論。更多的人,特別是我們國內的一些同事、朋友,則是從一些具體的指標上推算,覺得可能低估了。

  我想做一點具體的解釋。第一,這種分析從單項指標,比如工業增長值、供應量增長值、進出口這幾個單項來看,都不應該是8.5%的GDP,都會産生余量。但是,國民經濟核算可不是從幾個簡單的指標推算就知道了。我們核算司徐司長帶領了好幾十人進行核算。具體地説,比如工業增長率,看起來我們公佈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到九月增加值達到16.2%,但是大家沒有看到另外一方面,規模以下的工業增加值只有6.2%,加起來後,全部的工業平均增加值只有11.6%。

  再比如説,前三季度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0.5%,是很快的,但我們不能簡單地把30.5%乘以固定資本形成在GDP當中佔的份額將近40%,這種算法也是不科學的,應該説持續的增長速度是12%。

  因為固定資産投資要轉變為固定資本形成,進入GDP的核算數,還要扣除土地購置、舊廠房和舊設備的購置,因為這些都是以前創造的GDP,這些購置只是所有者和使用權的轉換,並沒有為當期的GDP做出貢獻,這是要扣除的。今年土地價格長得比較迅猛,扣除的分量也比較大。

  還有一點,就是人們往往忽視了或者忘記了今年非典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對我們的第三産業的影響和衝擊是相當嚴重的。社會服務業經過快速調查,上半年由於非典的影響,與去年相比負增長,下降了14.8%。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的客運量全部是負增長的,直到十月份,一至十月份的累計數還是表現為負增長。當然,八月、九月、十月恢復得很快,但是,整個累計還是負增長的。

  最後一點,由於自然災害比較頻繁,農業生産,就是一産的增加值增長比較緩慢,是比較低的,前三季度只有2.8%,而去年同期是3%。 根據這些情況,我們進行核算,得出的一到九月份經濟增長率是8.5%,我可以很坦誠地告訴大家,國家統計局在核算這個數字的時候,沒有人為地去壓低。我們是按照原有的方法、制度,實實在在地核算出來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説,無論是從統計科學技術上講,還是從統計工作職業道德上來説,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是可信的。

  當然,這只能反映我們現在的認識水平,隨著基礎數據和專業數據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們將進一步地核實一到九月份GDP的數字,使我們的認識不斷地接近真實,不斷地把實際的數字更加準確地反映出來。修正以後的數字,也可能在明年適當的時候向大家公佈。謝謝。


  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記者:李局長,我們注意到,這次GDP核算和數據發佈制度的改革,可以説解決了我國在這方面技術透明度和可信度的一些問題。但是,對每一項改進工作,人們更關心動態的數字,也就是更關心準確率的問題。這項改革工作對提高我國的統計數字準確方面有哪些幫助呢?謝謝。(2003/11/20 11:15)

  李德水:這項改革顯而易見的作用,是我們能夠及時地準確把握和不斷準確地評價GDP的實際情況。包括我們的公佈方式,像今年就有三次公佈GDP的數字。從國家宏觀決策來説,有助於更深刻了解經濟運行的情況,能夠發現問題,制定宏觀調控的措施,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次説了就算了,以後沒有什麼變化,看不出我們不斷變化的情況。這對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是有幫助的,對社會各界以及企業家個人的經濟活動也是有指導意義的。


  北京週報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李局長剛才提到前幾年國外老批評GDP有虛假,甚至引發了中國崩潰論和中國威脅論,我們也反駁了這種觀點。我國統計局改變GDP,是不是會讓外國人認為以前的統計確實存在錯誤,這次改革其實是在修正,會不會有這種想法?這次改革和中國崩潰論和威脅論有什麼關係?第二個問題,我們以前統計的時候,有好多領域沒有細分,國外統計方法都是細分的,比如工業方面,我們是按國有和非國有來劃分,而沒有按照製造業、電子業方面來分,這次改進會不會細分一下?中國存在一種隱性經濟,沒有受到工商部門的監控。這种經濟,在農村尤其活躍。這種監控在GDP沒有體現出來。在這次改進當中隱性經濟是否會體現出來?

  李德水: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從來不認為中國的統計制度和方法是盡善盡美、無懈可擊的。特別是在中國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我們的統計工作、統計方法、制度存在著許許多多不相適應的地方。計劃經濟時代,我們基本上是沿用前蘇聯的統計指標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在這方面做了許許多多重大的改革。但是,一個舊的經濟體制的消亡,不可能在一個晚上所有的影響和痕跡都不存在。反映在統計制度方法和統計體制的改革方面,也將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 今天向大家通報的這兩項改革,僅僅是我們正在設計和推動統計體制改革的諸多方案中、諸多項目中的兩件事情。

  今天向大家通報的這兩項改革,僅僅是我們正在設計和推動統計體制改革的諸多方案中、諸多項目中的兩件事情,根本不足以證明我們對過去或者直到現在國外的一些所謂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説法的一種認可,或者由於它這種議論我們自己才改進。這兩碼事是根本毫不相關的。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蓬蓬勃勃、如日中天,根本不存在中國崩潰的概念和可能。中國現在、過去和將來都不會對鄰國以及對世界構成任何威脅。我們中國走自己的路,我們謀求和全世界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作為中國的統計部門和統計工作者,刻意追求的目標是要把我國的統計制度更加完善起來,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又和國際上接軌的通用的一種統計體制。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會努力去做,一定會把中國的統計水平、統計方法、制度提高、完善,真正做到透明、公開、科學、準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衷心地希望社會各界,包括新聞界的朋友們,更多地關心、支持、幫助我們做好統計工作。

  剛才説到行業分類、規模以上的工業,這提得很好,我們正在研究這個問題,正在做改進。至於隱性經濟的問題,我們也正在研究。八月份我到意大利拜問了意大利國家統計局局長,他對隱性經濟很有經驗,我們正在研究。這個問題在全世界有相當大的普遍性,我承認中國也存在。最近我看了一篇報道《俄羅斯的經濟實力有多大》,這篇文章裏分析,俄羅斯的隱性經濟41%,還有一個説法是50%,隱性經濟佔比例很大很大。


  合眾國際社記者:我有三個問題。在你剛才解説時説到把建築業這一部分納入到新的經濟普查當中去。我知道,現在中國有許多樓房都是空置的,空置在GDP當中如何反映出來?第二個問題,你説現在中國還有一些其他的普查,我想知道具體到每一個普查有多少人手幫您做這方面的工作?人力資源是怎樣的?另外一個是有關歷史性的問題,做GDP調整的時候,你要做GDP歷史性的調整,在大躍進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數據根本是不真實的,沒有一些可信度,你做歷史調整的時候,如何考慮到當時社會上的一些動蕩所造成的數據不準確、不真實,如何處理這樣的GDP數據呢?

  李德水:建築業要列入普查的範圍,我剛才説了,建築業的增加值佔GDP的8%到9%,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對於空房率,根據我的記憶,今年的空房率並沒有明顯的增長。中國的房地産業,空房率基本處於正常的狀態,不可能説房子一建好馬上就賣出。一般空房率的計算,建完以後,沒有賣的就是空房,有的是一年以內或者一年以後沒有賣的算為空房,有不同的方法和標準。 從現在來看,空房率的問題並不是很突出的一個問題。今年全國房地産價格總體上銷售是很旺盛的,總體上可以説也是健康發展的。 至於普查的人力問題,我可以告訴你,中國別的不多,就是人多。僅我們統計系統就有十萬多人,在人口普查當中,動員了全國三百萬人,有來自全社會各方面的人,還有臨時聘請的一些調查小組。人不用發愁,錢也是有準備的,經費都會有安排。我們完全有力量把經濟普查搞得深入、細緻,當然,這也是我們努力要做到的。

  關於第三個問題,歷史數據的調整。這個問題提到了五八年“大躍進”的時候,還有“文革”期間動亂的時候。確實,當時的歷史數據比較混亂。作為統計工作者,有一套辦法、一套經驗可以推算。我告訴大家一個秘密,1958年大煉鋼鐵,當時鋼産量已達到1070萬噸,但最後在統計報表上沒有反映,是九百多萬噸,最後統計的時候還是要核實的。

  美國1929年出現經濟大簫條的時候,十年簫條,情況非常嚴重,50%的銀行倒閉,70%以上的鋼産量下降,到1933年,美國的GDP下降了40%,是一片混亂的景象,很殘酷的景象。當時有一個傳説:有人來到旅館,老闆問他,是找一個房間住還是找一個房間跳樓,如果跳樓就安排高一點,如果住的話就安排好一點的房間……這雖然是一個笑話,是《美國經濟史》這本書上寫的,説明當時場面的殘酷性。但是,美國的經濟統計,歷史數據調整,一次調整29年,這十年大簫條的時候非常混亂,都有辦法調整過去,一直到1939年,美國的經濟規模才達到三千多億美元,才恢復到1928年的水平,怎麼調過去的呢?我們也可以向美國學,他們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我們在“大躍進”和“文革”的時候,雖然也有一些數字不清,統計部門還是有辦法推算的。

  蔡名照: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