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張卓元:以完善為主題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5日 11:13)

  《半月談》消息: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新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怎樣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從何入手?這次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以完善已經初步建立的新體制為主題,以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作出一系列深化改革、完善新體制的重大戰略部署。《決定》對我國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理論,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三個方面的問題

  中國從1979年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總的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9~1991年,市場化改革的初始階段。第二階段,1992~2000年,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第三階段,2001~2020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

  經過25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體制已初步轉軌,市場已開始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但經濟體制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有待通過深化改革逐步解決。

  第一,已確定的改革目標尚未完成。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的五個方面,現在看來,這五個方面都還有一些沒有完成或有一定距離的地方。一是國企改革和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遠未到位,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任務艱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許多體制性障礙。二是國內市場因受行政壟斷和地區封鎖還不統一,秩序有待健全。三是財稅改革有待完善和深化,金融改革任務突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還未起步。四是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分配秩序混亂,稅收調節作用不顯著。五是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健全,欠賬嚴重,農村社保體系剛剛開始探索。六是政府職能轉換遠未到位,審批經濟未根本改觀,政府、企業、市場三者關係尚未理順,法治不健全,經濟腐敗現象繼續蔓延。

  第二,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突出的問題和新提出的改革任務。首先是由於“三農”問題突出,需要解決城鄉分割體制和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和機制。其次,要緩解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需要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這就要求建立保護私有財産權的法律制度,改變所有制歧視,實現公平競爭。再次,要協調經濟發展同社會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政府不再只是追求GDP的高速增長,而要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發展社會事業包括文化、教育、衛生等。政府職能的轉換還包括減少批審和提高政府批審和其他活動的透明度。還有,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幫助困難群體,縮小經濟差距包括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以及探索建立能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機制等。總的是,要形成能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發展觀的體制和機制。

  第三,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對外開放的擴大和我國加入WTO,要求我國的經濟體制不斷創新使之與上述客觀形勢變化相適應。這包括:儘快清理和廢止與市場經濟一般規則相抵觸的法律法規,提高政府行為的透明度。我國對農業的補貼,要從主要在流通環節補貼給糧食企業轉變為在生産環節直接補給農民。加快金融體制改革,以應對金融等服務業開放後帶來的挑戰。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確保各類企業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的自主權和平等地位。實施“走出去”戰略,完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等。

  今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主要圍繞以上三個方面深化改革,實現體制創新,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加快實現工業化,城市化。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國企改革仍是今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心環節。金融體制改革、市場體系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企改革的進展和深化。

  1.國有資本佈局的調整。

  國企改革的最主要內容,仍然是繼續調整國有資本的佈局。國有資本為經營性國有凈資産,是國有資産的主體。

  調整國有資本佈局,仍然是有進有退,逐步將國有資本集中到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而從一般的競爭性行業退出。但也不是從所有競爭性行業退出,因為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中的支柱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大部分為競爭性行業,國有資本現階段還不能退出,還要對其中的重要骨幹企業進行控制。對一般競爭性行業中有競爭力的國有企業,也不是勒令退出,個別有優勢有競爭力的企業,既可選擇出售賣個好價錢,也可以繼續在市場上競爭擴展。

  有資本佈局調整後,國有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將繼續下降,估計要從目前佔1/3左右降到佔20%左右,然後大體穩定下來。這個比重,仍比一般市場經濟國家高很多。

  2.繼續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

  一是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隨著經濟社會化市場化趨勢的發展,各類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不可避免。國家實行鼓勵國內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股份制經濟的政策,使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在現代公司制度的財産組織形式中相互滲透和融合,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有資料顯示,到2001年底,除個體戶以外,90%以上的新建立企業為股份制企業,70%以上的老企業改為股份制企業,純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正在逐漸減少。這次《決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就是“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決定》的一個重要亮點。在《決定》指引下,今後中國的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經濟將更快地發展起來,並通過這一發展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有的經濟學家估計,以股份制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目前佔我國總體經濟的40%左右。如果再經過5~10年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經濟大約能達到80%左右。

  從放權讓利的國有企業改革—推行股份制和發展非公經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股份制或混合所有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表明我國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逐步找到了一個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形式和途徑。

  二是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要著重處理好所有者與經營者的關係,具體來説就是要發揮董事會的作用,處理好董事會與經理層的關係。還要處理好“新三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老三會”(黨委會、工會、職代會)的關係,主要是處理好董事會和黨委會的關係。要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公司的黨委負責人可以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監事會,董事會和監事會都要有職工代表參加;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及工會中黨員負責人,可依照黨章及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可由一人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原則上分設。

  3.壟斷行業要放寬市場準入,積極引入競爭機制。

  壟斷行業是我國國有經濟最集中的領域,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電信、電力、民航、鐵道、郵政、城市公用事業等,都屬壟斷行業(煙草、食鹽等特殊行業不屬自然壟斷行業,不屬本文論述的範圍)。由於這些行業具有自然壟斷屬性,不易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一個時期以來不少行業同行政壟斷相配合,搞高價高收費,為本行業及其職工謀利益,使其收入水平大大高於其他行業,而服務質量又不高,老百姓意見很大。

  今後,對電信、電力、民航等行業,要進一步推進改革。與此同時,要加快推進鐵道、郵政和城市公用事業等改革,第一步要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然後要放寬市場準入,縮小原有企業的專營權,在非專營領域引入市場競爭,並相應地改革監管制度。

  要加快《反壟斷法》的制訂和出臺,使我國壟斷行業的改革有法可依,規範進行。這一改革的成功,將極大提高我國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和控制力,更好地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

責編:于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