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走進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火箭托舉最美的姿態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2日 07:16)

  北京晨報消息:視線延伸到天盡處,茫茫戈壁無邊無際。或許,這本來就是一個讓思維盡情伸展的地方,更何況,大漠深處的發射場裏,一艘即將把中國人的足跡延伸到茫茫太空的飛船就要啟航。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當記者進入它的載人航天發射場時,托舉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挺拔地矗立在發射塔架上,中國首次載人飛行已進入倒計時。

  秋日的金色陽光中,記者漫步航天港,體驗戈壁深處的小城生活。

  航天城人穿著大多簡單樸素,善於在太空描墨繪彩的他們似乎顧不上為自己增加些色彩和變化,即使是在這個“早穿棉襖午穿紗”的地方。除了一些小店舖,城裏還有兩個比較大的商場,從新款手機到名牌電器一應俱全。

  生活區周圍有一些小飯館,據説每到各系統試驗大隊進入發射場的日子,飯館的生意就會好許多,年輕的試驗隊員們會隔三差五地相邀去吃頓手抓羊肉。

  航天城的入口處,弱水河緩緩流過。在這條以祁連山融雪為源頭的小河沿岸,胡楊和灌木逐水而生,簇擁出了荒漠裏的一帶綠洲。街道兩旁種著適於當地氣候生長的楊樹、雲杉、白蠟和一種呈傘形長勢的榆樹,開闊平地上散佈著不少油畫色彩般絢爛的低矮灌木,這都是人工種植的。戈壁灘少雨缺水,航天城人硬是在沙漠裏挖出了一個約10平方公里的水庫,成為小城一道獨特的風景。

  “長安街”是航天城裏橫貫東西的主路的名稱,其他的路同樣規則,即使方向感很差的人也不會迷路。從小在這裡長大的攝像師杜斌説,他第一次去北京的時候總是搞錯方向——與小城相比,畢竟,北京太大了。

  讓記者感慨的,還有小城裏無處不在的航天文化,那是一種深入航天人性格的文化。

  “飛天賓館”、“神舟賓館”以及象徵科技之手托舉衛星上天的雕塑“銀荷之光”,城裏的建築無不打上了鮮明的航天標記。就連“長安街”上的路燈,也做成了火箭托舉“神舟”飛向太空的造型。路燈是總指揮張建啟親手設計的,在這位為飛天事業操勞多年的老航天人眼裏,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姿態。

  1958年的那個春季,九路大軍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古長城殘壁旁,支起了第一頂帳篷。

  從此,這個中國規模最大的航天發射中心開始書寫中國航天史上的9個“第一”:第一顆“東方紅”人造衛星;第一次“一箭三星”;第一艘“神舟”無人飛船……

  即將發射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成為第10個“第一”。

  走出小城,遼闊的戈壁灘恢復了本來的顏色,只有星星點點的綠色點綴于黃沙褐石間。

  發射中心副主任張玉江告訴記者,一叢綠樹,就是一個號點。所謂“號點”,是航天城用阿拉伯數字給各系統各區域的編號。

  “戈壁風大沙大,巡道人員太苦了。”張玉江説,“那年,一名巡道員被沙暴刮了個跟頭,4天后才被找到。”

  記者的思緒回到了發射場東北部的烈士陵園。那裏長眠著我國飛天事業的奠基人聶榮臻元帥和500多名航天人。

  沒有他們——那些活著的和逝去的航天人,就沒有如今這座現代化的航天港,就沒有即將來臨的中國航天員叩訪太空的這一天。

責編:陸玨如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新聞背景——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2003/10/11/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