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北京“非典”疫情持續走低的背後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3日 21:46)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題:北京“非典”疫情持續走低的背後

  新華社記者劉江 李煦

  從5月9日開始,北京疫情下降幅度明顯增大。13日10時北京報告新增確診“非典”病例48例,這是北京連續第5天日新增確診病例不超過55例。而在4月底以前,北京曾十幾天每天都有90--100個病例,最高一次甚至達到150多人。

  疫情數字牽動著公眾敏感的神經,其變化很快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反射:多日來情緒緊張、壓抑的市民,開始從恐懼中擺脫出來。冷清一時的商店和飯館重新出現悠閒的客人,街道上的車輛明顯增多,有些地方甚至發生了交通堵塞。

  雖然北京市衛生局的官員審慎地表示,疫病有自身的規律,數字的變化並不能説明疫情已經完全得到控制。但是,對於政府、醫護人員以及廣大市民來説,疫情曲線的走低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也是人們戰勝“非典”的一針有力強心劑。

  至此,公眾所關注的問題也從主要以應對為主的“政府將採取哪些措施”、“醫療資源是否充分”、“如何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等,轉向“政府的措施是否到位和規範化”、“如何減少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對疫情可能出現的反復是否做好準備”等一些更具鞏固意義和前瞻性的問題。

  廣東治療“非典”專家鐘南山院士在考察北京疫情時認為,防治“非典”要集中力量,“把鋼用在刀刃上”。4月30日,臨危授命的北京市代市長王岐山曾對中外媒體表示,政府措施的效果要通過後十幾天的疫情變化來體現。那麼,回顧北京抗擊“非典”的歷程,到底是哪些力量在有力地推動著數字的變化呢?

  從“提高收治率”到“隨診隨收”

  王岐山曾帶著巨大壓力對中外記者表示,我們現在還只能説是“提高收治率”,而不能説是“保證收治率”。他坦承,北京的註冊醫生有32000人,有資格的護士34000人,但真正熟悉呼吸疾病的醫生和護士總共不到3000人,僅佔醫護人員總數的4.3%。北京甚至沒有一座真正用於呼吸傳染疾病的醫院。

  在北京疫情暴發初期,人們最大的疑慮之一,便是能否保證把感染的患者迅速送到具備治療條件的醫院。雖然從廣東和香港的經驗得知,“非典”可防、可控、可治,但是,隨著患者數量的增加,因醫療資源有限而得不到及時救治顯然是可能出現的最大危機,也是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

  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聯合工作小組挖掘醫療資源潛力和有效調動各方力量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中央抽調了包括軍隊醫院在內的各方面的醫護人員。

  4月17日,北京首先確定了6家專門收治“非典”病人的定點醫院。隨後很快確定了第二批11家。在短短的8天時間裏,專門用來收治“非典”病人的小湯山醫院“神速”建成,可容納1000多張床位。5月6日,宣武醫院啟用,5月8日,中日友好醫院啟用,這兩所醫院是北京質量最好的兩所三級甲等醫院。

  北京抗擊“非典”的醫療資源發生了決定性的轉變,至5月7日24時,北京所有確診病人已全部轉移到16家定點醫院。北京市副市長張茅13日表示,“經過前一段的工作,北京收治‘非典’患者的病床大量增加。目前,在這些定點醫院裏還有相當數量的空置病房。近一段時間確保收治沒有問題。”

  在北京為鞏固“非典”階段性成果,取得關鍵性進展而進行的“五月攻堅戰”中,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聯合工作小組組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強調要“確保收治,做到隨診隨收,實行集中治療,不讓感染者在社會上失控。”

  醫院成為重要傳染源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

  “非典”疫情發生初期,在感染者中有相當部分為醫護人員。這一現象很快得到重視。北京相繼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醫務人員感染率也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統計數據表明,從4月21日到5月1日,北京醫務人員當日確診的“非典”病例平均每天為15.81人。而從5月9日至13日,平均每天的人數已經降至4人左右。這些表明,醫務人員受感染的情況已經得到根本改變。

  專家分析,北京醫務人員在前期受感染人數較多、機率較高的原因是,醫務人員與患者接觸最早、接觸頻率最高、距離最近。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蔡赴朝説,在“非典”疫情突如其來時,大家對“非典”的傳播規律都認識不清,對醫務人員的防護措施不很完善,所以這一群體感染的人數比較多。

  為降低醫務人員的感染率,北京一方面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控制標準,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和內部管理與監督;另一方面,針對一段時間裏醫院成為重要感染源、市民發燒不敢到醫院就診的問題,專門設立了63家規範的發燒門診。

  發燒門診經過不斷整頓,管理和運作日趨成熟。在設置條件、流程、醫護人員保護等方面都形成了規範,有效地避免了普通發燒病人與“非典”病人以及醫務人員的交叉感染。有關部門還特別設立了發燒門診電話,使病人首先對醫生進行諮詢,然後再決定是否到門診救治。

  張茅認為,從目前效果看,針對醫院和醫護人員所採取的防護,是切斷傳染源最重要和有力的措施之一。

  傳染源逐步得到了解和掌握

  由於“非典”對於人類是一個全新的疫病,“非典”之役可謂是“摸著石頭過河”。對於傳染源的了解,人們也經歷了從茫然無措到逐步穩定掌握的過程。

  北京在防治工作初期,便組織了2500人的龐大隊伍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與患者進行接觸的人員進行不同程度的觀察和隔離。

  流行病學專家、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梁萬年13日説,北京收治的“非典”患者大致有4個來源:一是發熱門診;二是與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三是外地來京就醫的患者;四是在社會上散落的人員。

  他表示,北京對新發病例染病的原因掌握得越來越多,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不久的將來將絕大多數新發性病人掌握在手中。除此之外,北京對於當前尚無定論的“非典”傳播途徑也進行了週詳的考慮。雖然國際上公認的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傳播,但專家認為,不能排除通過消化道和脊椎動物傳播的可能。

  為此,北京也非常重視從切斷消化道傳播來控制“非典”。對確診、疑似和密切觀察者的垃圾和糞便都進行嚴格處理,對救治“非典”醫院的垃圾設置了專門工作人員、運輸車輛和垃圾焚燒點。專門設計的垃圾運輸車輛充分考慮了環保安全性,即使車輛傾覆,裝載的垃圾都不會發生洩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受到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在內的各界人士稱讚的“群防群控”,北京也充分總結經驗,並強調進一步加強。據透露,北京5月份防治“非典”工作重點之一,便是切實鞏固剛剛建立的“銅墻鐵壁”。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