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河北唐山市傳染病院六對夫妻一線同抗非典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8日 18:04)

  新華網消息:在河北省唐山市收治“非典”定點醫院——市傳染病院抗擊“非典”一線上,戰鬥著六對夫妻。他們在與疫情的抗爭中,用行動詮釋了特殊時期的愛情。

  這六對夫妻是張海濤、張曉燕,劉文君、吳丹,梁永謙、邊雙紅,艾有寧、吳鳳靜,侯洪波、鄧麗寧,陳向鋒、何淑宏。

  “第一”在這裡意味著危險

  護士吳鳳靜和司機艾有寧,都是30歲出頭,夫妻倆一塊創下了兩個“第一”:第一批護理“非典”病人;第一個接運“非典”病人。河北省首例確診的“非典”病人,就是艾有寧開著救護車接來的,出院也是他開著救護車送走的。這中間,他一直忙碌在一線。夫妻倆每次見面,都是匆匆説幾句話就又忙各自的事。

  其實,兩人心情是一樣的。這時候的遠離也是一種愛的表示。吳鳳靜是四病區護士,護理著最重的病人。和她一樣在護理一線工作的護士邊雙紅説:“我們孩子不敢碰,愛人不敢親近,‘非典’讓我們遠離了父母。”

  對他們來説,在一線工作意味著危險和責任。有一次在搶救一個瀕危病人時,一個護士大拇指被割破,血往外噴。邊雙紅邊哭邊為她包紮。但那位護士戴上手套,又投入到搶救當中。吳鳳靜説,每天她們早上5點到崗,6點工作,穿著連體衣、隔離衣,2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內衣一擰都是一把水。”

  作為第一個接觸“非典”病人的醫生,陳向鋒説起來記憶猶新。當時他在小病區,病人來時他是夜班醫生。問他怕不怕傳染上“非典”,這個31歲的醫生説:“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啊,可這是我們的職責呀。”

  他的妻子、同在一線工作的何淑宏大夫説:“説實在的,受到高等教育這麼多年,才有今天的成就,我很心疼他。可在‘非典’面前,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義無反顧奔赴一線

  用“義無反顧”4個字概括這六對夫妻再恰當不過了。

  在第一批診治“非典”病人隊伍中,有一病區主治醫師張曉燕、四病區管床大夫劉文君、護士邊雙紅和吳鳳靜。在第二批上一線的人中,又有醫生梁永謙、鄧麗寧、何淑宏……

  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張海濤身為醫務科長,既要管醫療,又要抓疫情,愛人張曉燕又在一線。為減輕對家裏的掛念,夫妻倆乾脆將8歲的女兒送回灤南老家。梁永謙、邊雙紅把3歲的小孩送到豐南老家;陳向鋒、何淑宏把3歲的兒子交給了父母;劉文君、吳丹把老父親接到唐山,照顧5歲的女兒……4月28日,侯洪波家裏來電話,説撫養他長大的姥爺不幸病故。他心情非常難過,可為了抗擊“非典”,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邊雙紅到現在也沒跟孩子通過一次電話。她説:“我不是不想他,可孩子太小,不懂事,他不會理解父母。我也承受不了那種聽得見卻摸不著的情感折磨。”

  侯洪波和陳向鋒擔負著“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的護運工作。他們最早接觸病人,要與病人面對面的了解病因,然後護送去病區。哪有疫情,哪就有他們的身影。

  一切都是為了愛

  邊雙紅説:“我和永謙結婚4年,感情總是那麼融洽。人説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可現在我們不但10多天見不著面,電話都很少打。我知道他工作很忙。” “有時候我真想摸摸永謙那張被汗水濕透的臉,他讓我心疼,讓我牽掛。”

  張曉燕從一線下來隔離休整期間,惦記著丈夫,可又怕影響丈夫工作,不敢打電話。一天內就盼著張海濤來個電話。可張海濤偶爾來個電話,總是説聲“多保重”就匆匆挂斷。

  何淑宏在隔離的日子裏,還在惦記著她的病人。“他們剛進來的時候,發燒,病情不穩定,我這個管床大夫見他們難受的樣子,比自己有了病都急。通過治療,看他們一天天好轉,我挺欣慰的。快撤下來時,他們依依不捨,當時我對他們説,我出去也會和你們保持聯絡的。”

  她做到了。5月4日晚,她和一位30多歲的女患者通話。當對方説自己恢復挺好,已停藥了時,她放下電話,哭了。與每天跟病人通話相比,她對丈夫陳向鋒卻十分吝嗇。她知道丈夫天天穿著隔離衣,戰鬥在一線,沒法接電話。記者問陳向鋒想不想愛人時,他説:“怎麼不想?自己的媳婦能不想嗎?現在只能在心裏默默地祝福。”(張洪河 焱茂)

責編:高楠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