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男光頭女板寸:1200軍醫激情出征北京非典戰場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2日 13:23)


  解放軍報消息:4月25日晚,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批准的一道十萬火急的命令飛向全軍。幾小時後,身穿迷彩服的1200名部隊醫務人員分別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大漠戈壁等地軍營集結待命。

  他們不是奔赴邊疆,而是奔赴首都。這裡沒有戰火的考驗,但是決戰非典型肺炎的戰鬥與戰爭同樣不可預測、險象叢生。

  “女兒別擔心,媽媽在後方為你祝福!”

  汽車、火車、飛機,承載著一支支出征的隊伍奔赴前線。

  決心書、請戰書,記載著一片片無私奉獻的真情。

  4月28日,正在瀋陽實習的武警天津醫學院20名女學員,上午11時30分接到命令,12時30分就要出發。接到通知後,張婷婷回到家悄悄換衣服,臥床不起的媽媽問女兒去哪,她撒了個謊,説有醫務人員要去北京,她去歡送戰友。其實,張婷婷説的“她們”也包括自己,但她不能馬上告訴媽媽。媽媽股骨頭壞死,心臟又不好,爸爸在外地,她這一走,媽媽還不著急上火?

  硬下心腸,帶著女兒對媽媽的牽掛,張婷婷跟著隊伍準時出征。路上,她急切地打電話聯絡住在錦州的舅舅、舅媽趕去照料媽媽。爾後,她還是放心不下,又給媽媽打了幾個電話。不料媽媽從電話裏聽到汽車引擎聲後,明白了一切:“ 你是不是已經上車了?”“是。”好一會兒,媽媽那邊沒了動靜。女兒以為媽媽會為她去決戰“非典”一線而傷心哭泣,可是過了一會兒,她聽到的是媽媽異常平靜的囑託:“女兒,別擔心,媽媽在後方為你祝福!”聽到這裡,張婷婷出發前向戰友告別時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

  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人們憑著基本的政治覺悟和起碼的道德良知,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心連著心,風雨同舟,眾志成城——這就是華夏兒女共同擁有的民族精神。

  4月28日晚9時30分,當來自瀋陽軍區各醫院的76名醫務人員踏上進京的k54次特快列車後,同行的一位陌生旅客一直在注視著他們。列車啟動前,這位旅客看到,這群赴北京抗擊非典的軍人們,和站臺上送行的戰友相互擁抱,場面十分感人。出征的隊伍裏有許多年輕的女軍人,但她們沒有一個面帶懼色,人人堅強自信,一掃“古來征戰幾人回”那種淒涼場面,也沒有“牽衣頓足攔道哭”那種悲悲切切。上車後,有的還唱起了歌:“我會第一時間送出關懷,圍著你,抱緊你,相信你……”

  這一切感動了那位旅客。下車前,他找到列車長,拿出3000元錢,動情地説:“不少人惜命,從北京往外走,而解放軍往最危險的地方衝。我不是大款,是掙工資的,只能拿出這麼多錢,請代我轉交給他們,以表達我這位普通老百姓的一點心意。”

  列車長把錢交給醫療隊隊長郭曉鐘後,大家深為感動,但錢不能要。當大家去尋找這位捐錢的旅客時,他早已下車。猛然間,列車員想起在乘車登記簿上有記載:這位旅客叫佟林,住在北京豐台區太平橋47樓6門12號。郭曉鐘請列車長代他們寄還。類似的故事使白衣戰士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有人民群眾這座靠山,天大的困難我們也能克服。

  男光頭 女板寸:人人充滿戰士豪情

  現在的小湯山定點醫院,充滿實戰氣氛。一夜之間,為減少感染,小湯山多了不少“光頭”和“假小子”。一位剪掉秀髮的護士説得很乾脆:“現在這個時候,這樣好看。”

  滿頭白髮的老主任張德州,也剃成了光頭。52歲的張德州是371醫院傳染科主任。4月26日,醫院開大會宣佈上北京的醫務人員名單。一聽沒他,他馬上找到政委:“我是傳染科主任,比年輕人經驗豐富,應該讓我上。再説年輕同志孩子都小,而我沒家庭負擔。”他又充滿自信地拍拍胸膛説: “我雖然頭髮白了,但身體很好啊!”在張德州的堅決要求下,院領導當場更換了名單。

  晚上,10多位醫護人員把盒飯端到宿舍,打開一箱啤酒,為出征壯行。等醫院收治病人以後,大家就不能再親密接觸。301醫院博士生導師黃德亮教授舉著一瓶啤酒説:“咱們以後就要互相敲墻問候了。為了降低非典病死率,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幹!”

  “幹!”大家一起舉起啤酒瓶,表達著抗擊非典一線軍人們的錚錚誓言和豪情壯志。

  這些平時很斯文的高級知識分子,關鍵時刻都是英雄好漢。肺上長著瘤子的黃德亮教授,離開家的前一天晚上,妻子一直流淚。這是結婚20多年來,他第一次見妻子張燕青如此動情。男兒有淚不輕彈,女人有淚也不輕彈。黃德亮教授是搞耳鼻喉科的,要經常給病人進行氣管切開和插管,這項工作感染率最高。他知道妻子對他的理解和牽掛,安慰説:“廣州的鐘南山院士都能上,我更應該上。我是教授,更是軍人。”

  正在大家激情乾杯時,楊立教授接到了手機短信。他大聲説道:“我給大家念一條:‘楊老師,當別人遠離非典時你走近非典,如需輪換,隨時聽從召喚’。還有一條:‘楊老師,我時刻準備替你戰鬥’。”楊立教授帶過不少碩士研究生,他走時學生們都不知道。在人民群眾遭難時,挺身而出的軍中教授,為他的學生們樹立了榜樣。

  “穿一身軍裝,就要有軍人的骨頭”

  這是一群柔美的女人,如果不穿軍裝,很難相信,她們竟有如此決然的勇氣與愛人分別。

  4月27日早晨8時,高挑秀氣的李吉娜照常來上班,她把最後幾張燙著喜字的請柬發給同事後,心裏憧憬著當新娘的幸福。那些天,她一直忙碌著佈置新房、拍婚紗照,準備“五一”結婚。8時15分,院裏緊急通知開會,宣佈她和其他戰友一起赴北京執行抗非典任務,9時30分出發。

  李吉娜是404醫院風濕科護士長,在此之前,她&&寫請戰書,要求參加抗擊非典,但沒想到任務來得如此緊急。此時此刻,她來不及細想,轉身抓起電話,對愛人閆峰説:“我馬上去北京,買傢具的錢還在我這兒,你趕快過來拿。”他倆的婚事因為李吉娜已經推遲了好幾回。眼瞅著兩人都快30歲了,家裏老人很著急,決定今年無論如何要把婚事給辦了,不曾想這次又得推遲。

  出發前10分鐘,閆峰氣喘吁吁地趕到了。接過存摺,他什麼也沒説,默默站在歡送人群的後面,一直望著她,直到汽車遠去……

  到北京後,李吉娜給他打電話:“我這麼一甩手走了,你是不是特生氣?” 他笑著説:“我生氣也不能跟你説,怕影響你情緒。”臨挂電話時,男人味十足的閆峰一下子變得溫柔起來:“我一定把新房收拾得好好的,保證你滿意!”

  “我為他而驕傲!”談起自己的愛人時,文靜的李吉娜眼睛一下紅了,扯起紙巾掩飾自己的淚水。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古老的愛情誓言,對軍人來説,不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卿卿我我的甜蜜,更是一種對對方的尊重,一種對愛情、對使命、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刻理解。

  “穿一身軍裝,就得有軍人的骨頭。”這是201醫院消化內科護士龐玲在決心書上寫的話。這位爽快的東北姑娘,正值如花的年齡,也夢想著“五一”做個美麗的新娘。

  龐玲的愛人劉海營是同一醫院的放射科醫生。同為軍人和醫務人員,兩人都知道抗擊非典的嚴峻和危險。接到通知時,龐玲對劉海營説:“我去北京抗擊非典,但你給病人做透視也很危險,我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你。”“你有時很粗心,還是自己多保重。”晚上,兩個人一起來到超市,你給我買襪子,我給你買護膚品……把相互的關愛和叮嚀都裝進鼓鼓的行囊中。

  在這紫槐花開的季節,在這多姿多彩的年齡,危難時刻,她們放下的是兒女柔情,挺起的是軍人俠骨。(王文傑 杜獻洲 趙風雲)

責編:高楠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