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國人民向“哥倫比亞”遇難宇航員表示敬意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02日 18:48)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從科學家到青年學子,中國人民在聞悉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機上宇航員不幸遇難後,紛紛向遇難宇航員表示敬意,稱他們是人類為探索未知世界而獻身的真正的英雄。

  正在闔家團聚、歡度春節的京城百姓陸續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和報紙得知,2月1日晚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途中爆炸解體,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國家主席江澤民向美國總統布什發了慰問電,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對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表示“相信人類探索宇宙科學的努力不會因此挫折而受影響,一定會繼續取得進展”。江澤民還致電以色列總統卡察夫,就一名以色列宇航員遇難表示哀悼。

  歡慶傳統新春佳節的中國人對這場悲劇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即使在鑼鼓聲聲、人聲鼎沸的廠甸廟會上,“哥倫比亞”號宇航員全部遇難的消息也成為人們的話題。

  “我們是在廟會報攤得知這個沉痛消息的,”帶孩子來廠甸廟會的一對青年夫婦説。“第一反應是震驚,沒想到又發生一場‘挑戰者’號的災難。”孩子的父親李北林説,“那些宇航員的親屬一定非常悲痛,我們也很難過。”

  “咱們春節在家團聚,這些宇航員卻有家不能歸了。”正在報攤賣報的楊繼忠大爺手拿報紙感嘆道。

  中學老師何硯玲是清晨從廣播中得知“哥倫比亞”失事消息的。她還能回憶起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升空爆炸的情景。當時剛剛當上教師的何硯玲至今還記得當時犧牲的宇航員中她同行的名字——美國中學老師麥考利夫。

  “科學探索的基石是用鮮血和生命砌成的,那些為科學獻身的人是真正的英雄,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科學的每一點進步,”何硯玲今天特地帶著女兒來到中國科學技術館,在“萬戶模型”前對女兒進行現場教育。

  萬戶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先行者。這位600多年前的明朝士大夫曾夢想把自己綁在椅子上,借助47枚自製火箭飛上天空,不幸遇難。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就以這位失敗的英雄命名。

  “在人類社會前行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為認識自然征服宇宙,實現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有時甚至是生命的代價。”研究科學哲學的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劉大椿的評價富有哲理。“人類不會因此停止對自然規律的探尋,不會失去科學的夢想。” 他説。

  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工程專業博士生導師祁載康説:“在人類科學探索的進程中,失敗和挫折是正常現象,關鍵是要充滿信心地總結經驗教訓,查找原因,這樣失敗就會成為成功之母,宇航員的生命也就被賦予了更大的價值。”

  這次航天災難也成為互聯網網友們關注的話題。每條關於空難的最新消息都至少被跟貼幾百條網友評論。網友們都紛紛對此次空難表示極大的關注與婉惜,對罹難的7位太空英雄表示崇高的敬意。

  “探索太空是全人類的共同理想,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渴望。挫折和困難都不會阻擋住前進的步伐。讓我們向為科學而獻身的中外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一位名為“地球生命”的網友發出了這樣的貼子。

責編:李莽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