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新型工業化帶來的跨越——三家企業走向世界的故事
——(十六大組稿先進生産力)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2日 09:42)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必須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這是民族産業的靈魂。無數實踐證明,這條路子選準了,走對了。”在十六大代表駐地,河南安彩集團董事長李留恩、江蘇森達集團董事長朱相桂、江蘇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三位代表通過企業走向世界的生動實例,道出心聲。

  

曾被外國專家預言3個月內停産的安彩,如今已跨入世界四強

  安彩集團董事長李留恩代表對那段往事記憶深刻:1991年,引進日本技術的安彩一期工程通過驗收。日本專家臨走前預言:3個月內,安彩將要停産。原來,他們在技術軟體上埋下了許多“暗釘”。結果投産後,15%左右的産品不合格,方圓50裏內的倉庫全都堆滿了安彩的玻殼。“沒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在國際競爭中就會被動挨打。我們下決心在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不僅拔出了‘暗釘’,而且用信息化手段開發出自己的核心技術,引起世界玻殼界的震驚。”李留恩列舉了幾個振奮人心的數據:開發同樣的生産能力,安彩比別人投資節約一半,時間節約三分之二,産品成本更低;安彩用12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玻殼行業37年走過的道路,産品覆蓋菲利普、松下、三星等20多家著名彩電生産企業。李留恩深有感觸地説:“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總結許多中國企業經驗和教訓得出的正確結論。”

  

“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撐,就是一雙鞋的訂單也能接”

  “中國皮鞋大王”江蘇森達集團董事長朱相桂代表對鞋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皮鞋不再是小作坊式的産品,而是用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支撐的藝術産品。森達的研發中心擁有50多個國際大師,使皮鞋的質量、工藝水平和舒適度大大提高。而信息化更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去年森達在國內皮鞋界首家實施了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使物流管理實現信息化、網絡化、現代化。朱相桂説:“以前小批量的訂單,我們不敢接。現在有了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一雙鞋的訂單也能接。因為只要輕輕一點鼠標,系統就會自動設計出最優化的生産方案,成本並不比大批量高多少。而且還可以按不同國家、不同人群腳的特徵,通過電腦系統進行模擬試穿。”現在森達高檔皮鞋在國際市場上一雙能賣到200多美元。朱相桂説:“加入世貿組織後,隨著日本和歐盟市場逐步取消配額限制,中國製鞋業也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機遇期。只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中國傳統産業就會大大提高國際競爭力。”

  

昔日修錶匠建起大企業,靠的是高科技和信息化

  江蘇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代表曾經做過修錶匠,對新型工業化道路,他體會深刻:“正是靠高科技和信息化,完成兩次飛躍,遠東集團才成為全國排名第一的電纜企業。”遠東集團曾經想把電纜産品打入質量要求高、市場機遇多的國有電力系統,但是屢屢碰壁。一家單位的負責人説:“以你們的技術裝備水平,用了你們的電纜,我們會天天擔心得睡不著覺。”一語點醒夢中人。1995年,蔣錫培拿出全部家底8000多萬元,引進了芬蘭、美國、法國和德國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裝備了兩條生産線,結果當年企業銷售收入增長了將近1倍。那個曾經“擔心睡不著覺”的單位,如今每年都要從遠東集團買走1億元左右的電纜。“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了遠東的第二次飛躍。”蔣錫培代表説。前幾年,遠東集團銷售出了怪病:明明倉庫有貨,但還是不能及時把貨送到客戶手中,僅庫存管理成本一項就超過1.5億元。“病根”就在於管理模式陳舊,2001年,我們投入鉅資,引進信息化管理系統,對生産、庫存、運銷的每個環節實行全程管理,結果工效提高了近50%,生産和庫存成本大大降低,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産品開始出口到十幾個國家。 (新華社記者 劉健 鈔文 陳蕓)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