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評論:“哈日”李登輝無藥可治要“翹辮子”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28日 02:51)

  人民網消息:真懶得再説李登輝。

  為了討好日本政壇的極右勢力,換取對“台獨”的支持,李登輝“更上一層樓”,由肉麻地“哈日”晉陞為明目張膽地賣國。一個多月前,在接受日本《沖繩時報》專訪時,他竟把中國的神聖領土釣魚島拱手“送給”了日本,胡説什麼“大陸主張釣魚島是他們的領土,是因為當地蘊藏有石油,但大陸在那些島上並沒有軍隊駐留,釣魚島顯然是日本領土”。謬論一齣,立時招致強烈譴責;而台灣島內的抨擊聲浪尚未止息,李登輝卻于幾天前再次大放厥詞,“信誓旦旦”地聲稱釣魚島“過去確實屬於琉球的中山王國”,台灣對於釣魚島“只有漁業權,並沒有領土權”。他還煞有介事地講起了“歷史”,説什麼當初清朝割讓給日本的領土,並不包括釣魚島,是1970年傳出釣魚島附近海底有石油,各方才開始爭這塊土地的。

  為了説明自己説法的“正確”,李登輝還把北京的釣魚臺賓館扯進來,説那也是為顯示對釣魚島擁有主權而修建的。難道李登輝如此無知,連北京釣魚臺800多年前金章宗時就有了的事實都不知道?非也,他是在故意歪曲歷史,欺騙世人。還不知下一步,他要把陜西的姜太公釣魚臺、浙江的嚴子陵釣魚臺,“賦予”什麼“新意”呢?

  李登輝不僅有賣國之“言”,而且早就有了賣國之“行”。據台灣媒體最近揭露,1989年,台灣民眾掀起聲勢浩大的“保釣”運動時,台灣軍方高層曾制定了一個絕密的軍事行動計劃:派特種兵空降釣魚島,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對該島的主權;並做好迎接日本人挑戰的準備。挑選出來準備參加行動的人員,個個熱血沸騰,視死如歸,全都簽了“生死書”,發誓要圓滿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然而,就在行動即將開始的最後一刻,李登輝卻下達了“扼殺令”,致使軍事行動流産。

  李登輝的這一系列言行,其實毫不足怪。不必去費心考證“他是日本種”的傳言,一貫的表現,就足以表露李登輝那顆明明白白的日本心了。二戰期間,別人浴血抗日,李登輝卻東渡求學,還“投筆從戎”當過日本皇軍。幾十年後,在擔任台灣領導人時,他不僅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還恬不知恥地自稱“22歲之前是日本人”。他的家族,可謂親日“源遠流長”。從李登輝的爺爺開始,李家就因被日本人特許經營鴉片和“管製品”豬肉,而發家致富。他爸爸當過日本佔領時的憲兵。他哥哥更是為“聖戰”而死,至今牌位還與東條英機等戰犯一道,被供在日本的靖國神社裏。從小就起了日本名“岩裏政男”的李登輝,可以説完全是日本人的“乳汁”豢養大的,他不“哈日”,誰“哈日”?他不賣國,誰還有資格賣國呢?

  當然,從誠心“哈日”,到公開賣國,李登輝也有一個演變過程。“哈日”表現了“感恩戴德”之情,賣國則是為了尋求政治方面的支持與策應。賣國求“獨”,是“台獨”走入窮途末路的一種表現。想想歷史上的那些民族敗類,幾乎都是在限于政治絕境時冒天下之大不韙走上賣國之路的。李登輝使出這最後的招數,一是妄圖用國土換取日本政壇右翼勢力的歡心,乞求他們在國際上鼓噪,為頑固的“台獨”分子打氣、助威;二是企圖以此激化中日兩國關於釣魚島主權的爭執,挑撥關係,破壞合作,“台獨”分子好乘機渾水摸魚。

  相比之下,年近80、行將就木的李登輝,真是“獨”心更切。他嫌“小扁子”的“金錢外交”功效太慢,生怕等不到實現“台獨”自己就先翹了辮子,於是乾脆赤膊上陣,傚法歷代賣國“先賢”,迫不及待地公然賣國求“獨”了。

  在台灣,有“哈日”情結的不止李登輝一人,還有一些“暗李”、“小李”緊隨著站在前臺的老李搖旗吶喊。為了實現“台獨”夢想,這幫頑固分子今天可以慷慨地“送”釣魚島,明天就可以大方地“送”金門、澎湖,甚至整個台灣。只可惜,時代發生了巨變,屈辱的歷史早已結束,中國已經堂堂正正地站了起來。不要説中國人民完全有力量,制止滿洲國、汪精衛之類“兒皇帝”鬧劇的重演,就是李登輝之流敢“送”敢“賣”,世界上又有哪個國家敢“要”敢“買”?有哪個神志清醒的人,會把他們的瘋話當真呢?

  李登輝之流的夢“圓”不了。漢奸、賣國賊的千古罵名都不在乎了,李登輝還有藥可治,有別的路可走嗎?

  最後的表演即將結束,李登輝不值得再説了,免得臟了大家的眼睛、耳朵。(吳酩)

責編:小心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李登輝生什麼氣?(2002/10/16/ 19:56)
  • 國民黨元老怒斥李登輝叛黨(2002/10/12/ 12:29)
  • 李登輝座駕遭不滿者襲擊(2002/10/07/ 08:40)
  • 臺多名“立委”家産逾億李登輝黨羽最擅斂財(2002/09/30/ 11:13)
  • 台灣報紙稱李登輝是“皇民餘孽”(2002/09/28/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