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走向輝煌】 中國加速:交通事業突飛猛進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26日 22:29)


  央視國際消息(新聞聯播):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交通的高速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曾幾何時,春運,這個中國經濟發展與交通滯後結合形成的獨特景觀,帶給許多人的是痛苦的回憶。如今,迅速增長的運力帶給數以億計的人們是一個容易實現的渴望——回家過年。

  交通發展改變了人的命運,也改變了企業的命運。運力緊張使晉煤外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運定産。晉煤外運的主要通道太舊公路頻繁的大堵車一度全國聞名。老司機王文昌對此記憶尤新。1996年,太舊高速公路通車。王文昌一天能在過去堵幾天的路上跑幾個來回,他所在的公司生意也越來越好,老王的車已經更新到了第四輛。交通的發展使古人的想象力都稍嫌不夠。

  “千里江陵一日還”,現在從鐵路的任何一個節點,1500公里內都可以實現夕發朝至,一日何止千里!昔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現在乘500噸輪渡可溯江入川,沿高速公路可直達錦城,蜀道已成康莊大道。過去,“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現在嶺南的荔枝離開枝頭不到6小時,已擺上西安的超市貨架,進入尋常百姓家。

  普通人感受身邊變遷,決策者冷靜分析數字。


  2001年3月,北京人民大會堂。在200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中央政府宣佈:交通運輸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局面已經得到緩解。

  中央政府的這個論斷基於當年這樣一組在世界上也叫得響的數字: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萬公里,八縱八橫的鐵路網給中國經濟佈下了一張好棋盤,反映鐵路運輸效率的重要指標——運輸密度達到每公里3000萬噸,世界第一。

  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70萬公里,居世界第四位。高速公路里程達到了1.9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民航機隊的規模發展到1000多架,運輸週轉量達到了140億噸公里,已經形成世界最大的民航市場。水運,集裝箱吞吐量已經增長到2653萬標準箱,其中上海港達到634萬標準箱,穩穩地坐上了世界第五的交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岳頌東:在我們這樣一個多山多高原、幅員遼闊的國家,交通運輸打破瓶頸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打個比方,高速公路,我們用六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所要走的道路。交通瓶頸的打破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打造了一個堅實的硬體平臺,對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意義非凡。

  交通是篇大文章,“瓶頸”的打破來自決策者氣魄非凡的大手筆。1997年,一場前所未有的亞洲金融危機開始席捲亞洲。這對中國本已嚴重滯後,急待發展的交通業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一公里高速公路平均造價3000萬人民幣,一公里鐵路平均造價3000萬人民幣,一架大型客機要一億多美元,投入如此巨大,錢從哪來?


  關鍵時刻,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一系列決策,帶來了交通事業發展的春天。

  交通部部長黃鎮東: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及時使用擴大內需的政策,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使交通的投入上了一個臺階;(中央)又出臺了資本金制度,可以大規模進行銀行貸款,成為以後投資的一個模式。

  1997年7月3日,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主席令,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對“收費公路”作了全面規定,擴大了公路建設的資金渠道。國家投入和社會投入的閥門打開了。從1997年開始,交通投入一路高歌猛進,全國僅用於公路水運建設的投資額就突破1530億,並逐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遞增。到2001年,這個數字達到近3000億人民幣。

  國家計劃委員會基礎産業發展司副司長王慶雲:那時候中央決定拿這麼多錢來辦交通,一要很有魄力,二要有相當的遠見。這個措施實際上既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又一舉解決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可以説是一箭雙雕的大手筆。

  大手筆使蘊藏在中國社會深處的能量噴涌而出。據統計,交通運輸業每投入一元錢,就能帶動7.3元的社會投資。從97年以來,交通運輸業為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超過4000萬個。在發達的東部,不斷延伸的交通網使鄉村變為城市,使城市連為一體。跨區域配置資源變得易如反掌。

  在珠江三角洲,準時制生産模式已經出現。廠家可以當天從幾個城市訂購元件,當天在另一個城市組裝,迅捷的交通使零庫存成為可能。在廣袤的西部,交通網延伸到哪,哪的經濟就得到加速發展。心懷感激的人們把縣鄉油路稱為“脫貧路、致富路”。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突破瓶頸的中國交通,在新的世紀,正如一艘沐浴朝陽的航船,乘載著現代化建設的偉業,不斷加速,駛入新的輝煌。

責編:趙瑋寧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