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六百勇士鎖火魔——記最早投入撲火戰鬥的武警大興安嶺森林支隊   
08月15日 21:13

    武警森林部隊大興安嶺支隊,是最早投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森林滅火戰鬥的一支專業隊伍。半個多月來,他們英勇奮戰在火場上,圍撲大火,搶挖隔離帶,為有效控制火場,阻止大火的蔓延做出了貢獻。

    談起前一段的戰鬥經歷,官兵們最感自豪的是2號火場長嶺北山火點的首戰告捷。

    那是7月28日下午,大興安嶺支隊602名官兵奉命開赴距滿歸130公里外的長嶺北山火點。

    山上全是火。樹冠火竄出幾米高,林內地表火熊熊燃燒,整個火場上空煙霧滾滾。

    火高、煙大、風急,身背滅火機的官兵們根本無法接近火點。支隊長陶謙判斷大火正朝西北方向蔓延,於是果斷命令部隊以東北方向為突破口,從一個點切進去,採取跨越式打法,追打火頭,控制火勢。

    著火的林子裏大多是馬尾松。這種松樹油脂多,樹冠大,燃燒速度很快。側長的馬尾松和其他樹木交織燃燒,被五六級風一吹,火勢更大。官兵們手中的風力滅火機、水槍等滅火工具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必須以公路為依託打隔離帶阻斷大火。

    29日淩晨,部隊調整戰術。100名官兵作為開路先鋒,用油鋸、手鋸、砍刀割斷馬尾松,打掉地表火;其後500多名官兵呈一線分為10個戰鬥隊,刨樹根、扒草皮、挖土石,遞進式推進。

    防火隔離帶至少需要1.5米寬、近1米深。支隊長陶謙命令部隊進行劃額分配,每個撲火梯隊按人員劃分,一個戰鬥階段必須完成10個輪次的挖掘任務。先挖掘完的就遞進到前面,依次輪流推進。

    鐵鏟聲、鋸聲、斧頭砍伐聲夾雜著此起彼伏的戰鬥號子聲,一陣高過一陣。第一天,陶支隊長預定挖10公里長的隔離帶,官兵們一下子就幹了20多公里。

    到8月2日,連續奮戰了4天5夜的部隊極度疲勞。厚厚的植被被戰士們用手扒起,像卷地毯一樣卷走。許多戰士指甲掉了,手起泡了,胳膊腫了,也全然不顧。有的實在站不住了,就坐在地上雙手撐著地面用腳踹。有的褲子被地下火燒著了,被石頭磨爛了,戰鬥間隙用繩子把破漏的地方一扎又投入了撲火。

    8月3日,在山谷地帶,樟子松林的火頭燒得更加猛烈,滾滾濃煙嗆得人睜不開眼。這時,偵察員報告,火頭正向山頂蔓延,燒向對面火點。支隊長陶謙馬上意識到,一旦兩個火點連成片,火勢將無法控制。走上山頭,看著遠處林海中的滾滾濃煙,陶謙一句話也沒有説。他立即把大隊長以上幹部召集在一起,手指地圖説:“根據風向和煙霧高度判斷,火頭正在超越我們的控制範圍。目前部隊雖然很疲勞,但還要加緊挖隔離帶,前面不遠有一條小河,隔離帶挖到小河就是勝利。”

    “一條小河”讓官兵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於是士氣又振奮起來。一個小時後,隔離帶追上了火頭。

    8月4日,由於火場距機降點很遠,食品送不上來,部隊給養跟不上,滅火戰鬥到了最困難的階段。

    石崖子林帶山高坡陡,山澗谷頂長著許多苔蘚,這種植被遇水滑得像冰,太陽一照又硬又棘手,遇火就著。為了控制火勢,官兵們餓著肚子,在這裡擺開了打隔離帶的戰場,又苦幹了一整天。

    8月5日,大火已經燒了10天。經過8天的奮戰,官兵們開挖的90多公里長的隔離帶即將鎖住火龍,決戰的時刻到了。

    挖掘最後35公里的隔離帶,是對官兵們生理極限的一次挑戰。黑夜中,極度勞累困乏的官兵們有的幹著幹著就睡著了,摔倒在地上。於是,幹部喊著班長的名字,班長喊著新兵的名字,互相提醒著,隊伍腳下的隔離帶不斷地向前推進。

    8月6日淩晨4點,125公里長的隔離帶終於挖成了,像一道鋼圈牢牢鎖住了火魔。勝利的時刻,沒有歡呼,沒有擁抱,參戰官兵一下子全癱在了地上,激動的淚水滴在了身邊燒焦的幹土地上。(李清華 張米揚 王化軍)



責編:趙國臣 來源:新華社


相關新聞
國家林業局緊急通知:東北、內蒙古林區嚴防雷擊火災(08月15日 17:59)
大興安嶺火災後續報道:夜穿原始森林補給線 (08月14日 17:49)
大興安嶺火災現場目擊記:將軍奮不顧身衝向火場(08月12日 11:23)
後續:黑龍江森警官兵增援內蒙古撲救森林火災(08月11日 20:54)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火情得到控制國家林業局要求各地嚴防異常火災發生(08月08日 19:03)
內蒙古北部原始林區因雷擊發生火災 5000軍民撲火救災(08月07日 23:06)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發生火災(08月06日 17:11)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