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火情得到控制  
08月09日 10:00

    近日發生在內蒙古北部林區的5起雷擊火,經過武警森林部隊官兵和林業職工的艱苦奮戰,截至昨天中午12點,其中4個火場的火勢已得到控制。

    雷擊火發生後,國務院領導非常重視,及時作出批示,國家林業局、內蒙古自治區緊急部署,迅速調運兵力、物資支援前線並派出工作組趕赴火場。截至昨天中午,珠中、阿北、烏瑪、先鋒4個火場已得到控制,隔離帶已經形成合圍,正在清理、看守火場;烏源火場的撲救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此外,國家林業局針對我國北方部分地區高溫乾旱、火險等級高居不下的現狀,已要求各地緊急行動,採取有力措施,嚴防雷擊火發生;發生火災及時報告,迅速組織力量全力撲救,儘快將火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釀成災害。

    雷擊引燃森林大火

    7月28日,大興安嶺林場的工作人員從衛星雲圖上發現,位於大興安嶺北部地區北緯51度至52.3度之間的烏瑪、莫爾道嘎、奇乾、滿歸和阿龍山5個林業局的施業區範圍內出現火險警報,林場職工經過地面核實後,確認了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發生火災。

    經專家初步分析認定,雷擊是引發這次火災的主要原因。烏瑪、莫爾道嘎、阿龍山、滿歸和奇乾地區從去年開始出現多乾旱少雨天氣,過熟林的乾枯樹枝、站桿倒木多,可燃物非常多,此時該地區正值雨季,雷擊後極易引發火災。

    4500人奮戰在火場

    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近幾天接連出現8處火點,其中4處火勢較大,4500多名警民正在奮力撲救。國家林業局、武警森林指揮部、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大興安嶺林管局的領導已趕赴前線組織指揮滅火。

    據記者從森警內蒙古總隊了解,7月底以來,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的烏瑪、莫爾道嘎、奇乾、滿歸和阿龍山5個林業局的施業區範圍內,先後出現了8處火點。火區遠離公路,加上滅火飛機在防火期結束後撤離,森警內蒙古總隊大興安嶺支隊派出的撲火隊員,從公路邊開始徒步靠近火場投入撲救。由於地勢複雜、火點多,火情一時難以控制。8月4日,經國家林業局協調,緊急調動4架直升飛機趕赴滿歸林業局,設立了臨時航站,往火場空運撲火隊員和滅火物資。截至8月7日中午,內蒙古森警總隊大興安嶺支隊1200名官兵和呼倫貝爾市緊急調集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扎蘭屯市、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旗3300多名林業職工,趕赴火場參加撲火戰鬥。因當地氣溫居高不降,給滅火工作帶來許多不便,致使火情難以得到控制。

    據7日下午16時30分召開的前線指揮部緊急會議消息,前指要求由森警官兵負責的烏瑪林業局兩處火場到8月9日控制火情,並打滅余火;烏瑪、奇乾、阿龍山的另3處火場要集中優勢兵力,力爭在8日基本控制火情。前指還要求,各火場要建立火場責任制,前線各戰區要立軍令狀,限期滅火。

    防火空降兵首次出征

    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發生火災的消息迅速傳到內蒙古森警總隊,部隊馬上進入緊急狀態,並抽調可利用的機動兵力,而一些此時正在休假的森警官兵得到消息後也馬上返程。接到奔赴火場的命令後,總隊所屬的我國第一支防火空降兵迅速乘直升飛機出發,首次出征。

    當直升機載著這支防火空降兵飛越大興安嶺林區時,望著腳下莽莽群山中冒出的黑色濃煙,每一位官兵的心裏都沉甸甸的,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肩負的職責。

    然而,當空降兵們從直升機上空降到地面後,眼前的景象讓他們明白了森警官兵們面臨的將是怎樣一場惡仗:著火區都是沒有人煙的天然林區,火場內的樹種主要是馬尾松、偃松和落葉松、石塘林。其中,馬尾松一般都含有較大的油脂,而且根部往往糾纏扭結在一起;偃松為低矮的、呈放射狀生長的灌木松;而石塘林的特點是生長在沒有土壤的岩石地區,樹木根部直接紮在岩石中。

    森警官兵們清楚地知道,他們不僅要撲滅火勢猛烈、極易造成燒傷的樹冠火,而且還要面臨詭異變幻的地下火的考驗。防火空降兵們迅速用他們隨身攜帶的油鋸快速開闢出野戰直升機場,同時運用海事衛星和GPS定位系統向指揮部彙報火場的準確位置和現場情況。

    由於火場均處於原始森林和自然保護區,撲火人員輸送非常困難。在國家林業局、內蒙古森警總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大力組織下,不僅及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撲火,還採用了新型風力滅火機、滅火水槍、滅火彈等高科技設備。目前,撲火前線所需的工具、車輛、食品、藥品和衣物也正在陸續運達。



責編:韓潔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相關新聞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火情得到控制國家林業局要求各地嚴防異常火災發生(08月08日 19:03)
4500警民奮力撲救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大火(08月08日 00:18)
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發生火災(08月06日 17:11)
走上高高的興安嶺——大興安嶺林區剪影(07月23日 15:00)
大興安嶺建起直升機索(滑)降滅火隊伍(03月17日 14:18)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