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記錄2002之圓夢     記錄2002之情緒     記錄2002之反思         



中國民航重組反觀 標本能否兼治


  2002年10月11日下午,民航三大航空集團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時掛牌成立,沸沸颺颺許久的民航重組終於塵埃落定。新成立的三大航空集團公司包括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等航空運輸集團。此外,包括中國航空信息集團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在內的民航三大航空服務保障集團也同時宣佈成立。

  民航總局局長劉劍鋒表示,三大集團組建後,即與民航總局脫鉤。政府鼓勵其他航空公司在自願的基礎上,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聯合重組為新的航空集團公司,或進入三大航空集團,也可以獨立自主發展。各擬組建的航空集團要抓緊修改完善具體實施方案,由民航總局會同國家經貿委報國務院批准後,立即組織實施,儘快掛牌運行。

  “重組將使中國民航的整體實力和角逐世界空運市場的能力大為增強。”這成了業界對此次重組的一個基本共識。

  我國所有的航空公司飛機架數和座位數加起來還不如美聯航一家企業的飛機架數和座位數多。而一般的規律是,航空公司規模越小,其運營成本就越高。而九個直屬航空公司聯合重組成的三大集團資産總和佔了民航總資産的80%。這樣,三大集團的客運量在國際航協世界四十一家大航空公司客運量的排名中將明顯前移。另外,民航三個服務保障企業也進行了重組。

  民航業重組能給老百姓帶來些什麼?

  機票價格有望降低,航線將成倍增加,服務越來越好,這些都是老百姓可能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規範的市場競爭還將促使各航空公司向國際化、現代化靠攏,提高服務質量。民航商店、餐飲、賓館、停車場、外部運輸等服務企業也將更多地為旅客著想。

  然而從航空公司的角度考慮,服務的比拼大大提高了自身長期競爭的優勢,但是服務成本的提高將再次擠壓原本就不很豐厚的利潤,而國內航線網絡的重復建設必然要加重已經處於運輸低效的國內市場負擔。       

  誰是最終受益者?

  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綜合競爭力的較量,而航線質量或航線結構的質量恰恰就是航空公司綜合競爭力的主要指標之一。聯盟將發揮盟友們航線的互補作用,使航線網絡變得更有競爭性。民航重組將有望改變以往各公司之間“重你死我活,輕聯營合作,內耗驚人”的積疾。

  從長期看,提高民航運輸業國際競爭力的著眼點,是打破壟斷和保護、放開競爭,特別是開放市場,進行國際競爭,這是培育和增強我國民航運輸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方向。根據這一要求,應降低甚至完全拆除民航運輸業的國內資本進入壁壘,鼓勵各種類型企業特別是民營航空企業的發展,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給予不同性質的企業以平等的市場競爭機會,通過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過程,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結構,帶動我國民航運輸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提高。

  從一定的意義上説,中國的航空公司已經具備走向成功的硬體,據初步估計,這些航空公司現在有500 多架客機,由於經濟增長和收入提高,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2200架客機,到時候將佔全世界客機總量的7%,但是,服務和管理肯定又是新一輪最棘手的問題。因此,重組只是民航運輸業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壯大中國民航的最好途徑還是政府放手,讓自由競爭來決定誰勝誰敗。中國民航的根本問題不是規模小,而是管理不善,政府干預太多。這個問題不解決,重組也只是治標,並不能治本,其收效亦不會太大。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