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記錄2002之圓夢     記錄2002之情緒     記錄2002之反思         



希望工程啟動13年 星星之火已燎原


  多年前,一幅題為“我要讀書”的照片使人們對中國貧困地區的小學教育現狀有了最為感性的了解,這幅由中國青年報記者解海龍在大別山區採訪希望工程時拍攝的大眼睛姑娘照片成為希望工程的宣傳畫,如今13年過去了,大眼睛姑娘蘇明娟已經在人們的資助下走進了大學校園,成為希望之星,而希望工程也已經在中國由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1989年10月開始啟動的希望工程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並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旨在通過動員海內外力量,資助中國農村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繼續小學學業,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協助政府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積極推動中國社會向現代邁進。這項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公益事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海內外各界的踴躍參與。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生前曾親筆為“希望工程”題字並親自在廣西老革命根據地捐助了一所希望小學,資助了一批學生。

  希望工程的傳統項目是結對資助失學兒童繼續小學學業和捐款援建希望小學,以協助政府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扶貧攻堅為宗旨,堅持“雪中送炭”的原則,提高貧困地區小學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降低輟學率,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希望工程實施13年來,已累計資助250多萬名像蘇明娟一樣因貧困失學的少年兒童重返校園,為貧困地區援建近9000所“希望小學”,為農村小學捐建1萬套“希望書庫”、2000套“三辰影庫”少兒音像製品系列及配套錄放設備,培訓了大量的鄉村小學教師。希望工程促進了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開闢了一條動員社會力量協助政府辦教育的新路子。

  希望工程成果的取得,得益於海內外各界的參與和支持,不僅有大量普通的中國人和企業伸出了援助之手,而且得到海外民間和企業的資助,從而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在愛心的滋潤下,重新看到了希望。

  經過多年的實踐,希望工程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運行體制,以希望工程為名的義演義賣義拍等捐助形式豐富了捐款渠道。由於貧困地區對於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還有較大需求,希望工程的項目逐漸深化,在援建希望小學的基礎上,中國青基會于1997年設立了“希望之星”獎勵基金,對接受和曾接受希望工程資助的受助生中的品學兼優者,給予“希望之星”獎學金,對其進行追蹤培養。除此之外,對希望小學校長、骨幹教師的培訓,也是希望工程的重要任務。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