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記錄2002之圓夢     記錄2002之情緒     記錄2002之反思         



大學畢業生“遺棄檔案”:挑戰傳統人事制度


  近年來,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戶籍觀念正不斷淡化,另一個身份的象徵——記錄著個人成長之路,似乎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人事檔案也逐漸被一些人看作可有可無的身外之物,遺棄檔案的人越來越多。

  在北京,僅中關村就至少有10萬沒有戶口的大學生在各家公司工作;截至2002年10月下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才交流中心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僅在今年就收到由全國各高校寄來代管的2000多份被哈爾濱籍大學畢業生“遺棄”在學校的檔案;武漢市人才服務中心目前代管的5萬餘份人事檔案中有30%為主人所“遺棄”,最長的已有近10年無人理睬;而深圳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非戶籍人口已經達到579萬人。

  近年來,大學生畢業後自謀職業成了普遍趨勢。一些暫時沒有找到工作單位的畢業生將檔案留在了學校,相當一部分工作不久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根本就搞不清自己的檔案在哪。他們在某地讀完大學後到異地工作,之後又可能頻頻“跳槽”。與一些因為顧及檔案而被“困”在單位的同學相比,他們認為自由選擇工作會有更好的保障。但按照有關規定,學校最大權限僅代為保管檔案1-2年,然後只能根據學生原戶口所在地將其檔案寄往當地人才市場。如果在兩年內,無人對此問津,這些檔案將被轉到學生戶籍所在地市人事檔案管理部門託管。時間一長,這些無人過問的檔案就形成了所謂的“黑檔案”。而在20年前,拋下檔案、“雲遊四海”的事簡直不可想象。

  對此,業內專家一致認為:檔案對人的“決定性”作用的弱化,是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進步。無人問津的“棄檔”的出現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原有的人檔關係、人事制度;同時,也從深層表明勞動者從“單位人”到“社會人”的角色轉變。市場經濟發展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原有的“人檔不分”管理制度,恰恰阻礙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但另一方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現行的檔案管理制度還將“頑強存在”,因為“檔案”涉及諸多問題,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國家強制推行的福利政策。隨著社會發展以及社會保障機制的健全,“檔案”原有的附屬功能相應淡化,但也會衍生出一些新功能。因此有關專家提醒人們,“人檔分離”雖體現著社會的進步,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遺棄檔案。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