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動態評論     歷程思索     文獻人物         



冰峰解凍:基辛格秘密訪華


  經過之前的一系列接觸,中美兩國互相摸清彼此的戰略意圖後,周總理不失時機地于1971年4月21日通過巴基斯坦總統向美方發出邀請:“要符合根本上恢復中美兩國關係,必須從中國的台灣和台灣海峽地區撤走美國一切武裝力量。而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通過高級領導人直接商談,才能找到辦法。因此,中國政府重申,願意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國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來北京直接商談。”

  尼克松獲悉後極為高興,除4月29日口頭表示外,並於5月17日請巴基斯坦駐美大使正式答覆説:“為了解決兩國之間那些分歧問題,並由於對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重視,他準備在北京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諸位領導人進行認真交談,雙方可以自由提出各自主要關心的問題。”並提議:“由基辛格博士同周恩來總理或另一位適當的中國高級官員舉行一次秘密的預備會談。基辛格在6月15日以後來中國。”

  我國原主張基辛格公開來。毛主席曾説,既然要來,就公開來嘛,何必藏頭露尾呢!周總理也認為:他們很難保住密。但美國回信堅持要秘密來。我們只好説在中國境內可以保密,在中國境外我們就沒有辦法了。我國于5月31日請葉海亞汗轉告尼克松:周恩來總理認真研究了尼克松總統1971年4月29日、5月17日和5月22日的口信,並向毛主席報告尼克松準備接受他的建議訪問北京,同中國領導人直接會談,毛主席表示,他歡迎尼克松總統來訪。周總理歡迎基辛格博士來華作一次秘密的預備性會談,為尼克松訪華做準備工作並進行必要的安排。時間可定在6月15日到20日之間。

  6月2日晚,基辛格把上述備忘錄交給尼克松時,他們十分激動,尼克松看後興高采烈地説:“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總統所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

  6月4日,尼克松回信表示,感謝歡迎他訪華,並説由於時間短促,以及須為基辛格的旅行找藉口,建議基辛格于7月9日到北京,11日離開。基辛格將從巴基斯坦乘波音707飛機由伊斯蘭堡直飛北京。6月11日周總理回信表示同意。

  在葉海亞汗總統的熱情幫助下,基辛格經過精心安排,于7月1日開始了他的“波羅”行動。為了轉移人們的視線,白宮新聞秘書在例會上宣佈:“尼克松總統即將派基辛格博士于7月2日至5日到越南南方執行調查事實的任務,隨即到巴黎同戴維布魯斯磋商。在基辛格赴巴黎途中,他將同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官員們會談。”

  基辛格于7月1日離開華盛頓,在西貢活動了三天,到曼谷停留一天。6日到達新德里,8日到伊斯蘭堡。為了秘密訪華,基辛格在8日的晚宴上,偽裝肚子痛。葉海亞汗總統高聲宣佈,伊斯蘭堡天氣太熱,影響了基辛格的健康,請他去那蒂亞加利的總統別墅休養,就這樣擺脫了記者的追逐。基辛格在9日淩晨4時半乘巴基斯坦民航707飛機直飛北京。當天12時15分到達北京南苑機場。周總理派葉劍英、黃華、熊向暉和韓敘等到機場迎接。

  基辛格于7月9日12時來華,11日12時離京,在北京只呆了48小時,先後同周恩來會談17個多小時,加上參觀故宮和商談公告,時間非常緊張。9日16時,周總理去釣魚臺五號樓同基辛格會談,去時,基辛格已率美方全部人員在會議室屏風前迎候。基辛格見到周總理頓時有點緊張、拘束。周總理同他們一一握手後就入座會談。中方參加會談的有葉劍英、黃華、熊向暉和章文晉等;美方參加的有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成員霍爾德里奇、主管印支事務的官員斯邁澤和基辛格的特別助理洛德等。

  基辛格首先表示感謝他們的熱情招待,説:“如果有機會,我也希望以同樣的熱情在美國招待周總理。”周總理落落大方地説:“我沒有去過美國,也沒有到過西半球,但我們是在同一時候工作,你們在白天,我則在晚上。”周總理答得自然得體,既未説去,也未説不去。繼而説:“按中國的習慣,請客人先講。”然後,基辛格就念起了稿子,當念完開場白後,他放開稿子説:“今天,全球的趨勢使我們相遇在這裡。現實把我們帶到了一起,現實也會決定我們的未來。”“我們正是本著這種精神來到你們美麗而神秘的國家。”周總理打斷他的話説:“不,不,並不神秘,熟悉了就不神秘了。”

  接著,基辛格説,尼克松給了他們兩個任務:一是談尼克松訪華日期及準備工作;二是為尼克松進行預備性會談。然後他談了七個問題。在談到台灣問題時,他從撤軍問題談起,著重談了:(一)美國政府擬在印支戰爭結束後撤走三分之二的駐臺美軍,並準備隨著美中關係的改善減少在臺余留的軍事力量;(二)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但希望台灣問題能和平解決;(三)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灣獨立;(四)美蔣條約留待歷史去解決;(五)美國不再指責和孤立中國,美國將在聯合國支持恢復中國的席位,但不支持驅逐台灣代表。在談到印支問題時,他保證將通過談判結束越南戰爭。他們準備制定一個從越南和印支撤走武裝力量的時間表,但希望得到一個維護他們的體面和自尊的解決辦法。接著他還談到日本、蘇美關係、南亞次大陸等問題。

  基辛格發言告一段落後,已到晚餐時間。這時氣氛變得較為緩和。周總理説:“交談嘛,何必照著本子念呢?”基辛格説:“我在哈佛教了那麼多年書,還從未用過講稿,最多擬個提綱。可這次不同,對周恩來總理我念稿子都跟不上,不念稿子就更跟不上你了。”

  晚飯後繼續會談。周總理對基辛格提到的問題坦率地説,我們雙方、有不同的看法,用我們的話來説,世界觀和立場都不同。但這種分歧並不妨礙我們兩個在太平洋兩岸的國家尋求閣下所説的平等友好相處的途徑。首先一個問題是平等,換句話説是對等,一切問題從對等出發。我同意這樣的説法,即中美兩國人民是願意友好的,而且過去是友好的,將來也會友好的。我們請你們乒乓球隊訪華就是證明。然後,周總理著重談了我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並闡明台灣向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美軍必須限期撤走,美蔣條約無效。

  談到印支問題時,周總理特別指出:美國朋友總是喜歡強調美國的體面、尊嚴。你們只有把你們的所有軍事力量統統撤走,一個不剩,這就是最大的榮譽和光榮。

  當晚談到11時20分才結束。周總理隨即去向毛主席彙報。毛主席聽彙報過程中在以下問題上作如下表示:

  第一、 當總理説美國還想在台灣保留點軍隊時,毛主席説:猴子變人還沒變過來,還留著尾巴。台灣問題也留著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長。

  第二、 聽了美國要從印度支那撤軍的彙報時,毛主席説:美國應當重新做人。多米諾骨牌是什麼意思?基辛格英文比我們好。讓那些骨牌倒了算了。是進化嘛!當然不打它也不倒,不是我們打,是他們打。美國要從越南撤軍,台灣不慌,台灣沒打仗,越南在打仗,在死人呀!我們讓尼克松來不能就為自己。

  第三、 彙報到日本問題時,毛主席説:要給基辛格吹天下大亂,形勢不好,不要老談具體問題。我們準備美國、蘇聯、日本一起來瓜分中國。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邀請他們來的。

  第二天上午,基辛格一行由黃華、熊向暉等陪同,參觀了故宮三大殿和出土文物,隨後到人民大會堂同周總理繼續會談,基辛格認為這次改在人民大會堂會談是周總理對他的禮貌安排,甚感滿意。會談時周總理略作寒暄之後説:你們要爭取中美之間的和平,爭取遠東的和平,世界的和平。現在和平根本談不上,戰爭一直沒有停。不説遠的,現在東方——中國、朝鮮、印度支那都在打……更不用説中東了。客觀世界的發展是大動亂。我們始終是積極防禦,準備大亂,準備美國、蘇聯等國瓜分中國。準備蘇聯佔黃河以北,美國佔黃河以南,同時向我們進攻。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動員、教育下一代。我們進行人民戰爭,長期抗戰,勝利以後可以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基辛格説:請你們放心,美國要同中國來往,決不會對中國進攻。美國同自己的盟國和對手決不會進行勾結針對中國。中國對付美國的軍隊可以向北開,擺在別的地方。雙方還交談了其他問題。最後,周總理建議:尼克松可以在1972年夏天來華訪問,並表示尼克松訪華前先同蘇聯領導會晤可能更慎重些。基辛格説,還是按照已安排好的程序進行,先北京,後莫斯科。如果總統夏天來,離美國大選太近,有爭選票之嫌。周總理説那就1972年春天來訪,基辛格表示同意。然後商定晚上商談尼克松訪華公告。

  當晚,周總理讓葉劍英、黃華、熊向暉等去給毛主席彙報,毛主席在聽彙報時談了兩點意見:

  第一、當彙報基辛格説美國不會進攻中國,中國對付美國的軍隊可以向北開時,毛主席説:他們要我們把軍隊往北開啊!過去我們是北伐,後來是南伐,現在是北來北伐,南來南伐。

  第二、當彙報到雙方商定以巴黎為聯絡渠道時,毛主席説:你基辛格説不經官僚機構,華沙是官僚機構,那我們駐巴黎使館是不是官僚機構?你們不想派個常駐的,也不想派個臨時的,就靠你基辛格。現在只好聽他的,我們怎麼能強迫人家呢?那就通過巴黎吧!

  之前基辛格在來北京途中和會談中都提出,他此次訪問勢難長期保密,公告須及時公佈。為此,需要商議一個共同措詞的公告,並商定同時發表尼克松訪華之事。周總理表示同意,並指定黃華、章文晉參加討論和擬定公告草案。對公告內容,毛主席表示,尼克松來訪,誰也不主動,雙方都主動,公告中也不寫我要見他的話,要學諸葛亮留一手。

  雙方對公告稿的爭議有三處:一是尼克松來華訪問是誰主動提出的;二是會談要討論哪些問題;三是來訪的適當時間。原稿中對第一點是説尼克松要求來訪,我們邀請。基辛格不同意,説這樣寫讓人看了像個旅遊者。周總理考慮如説尼克松要求來訪,我們才邀請,他們的面子難看,於是改成“獲悉”他要來訪,我們邀請,就避免了誰是主動的問題。對會談要討論的問題,在“謀求兩國正常化”之後加上“並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不只是討論台灣問題;關於來訪時間改為五月以前,不説具體日期,以便靈活安排。

  翌日,毛主席看了公告很滿意,説“就雙方共同關心問題交換意見,這樣寫好,不然好像我們只關心我們的問題。”關於訪華日期,毛主席説,公告一發表,會引起世界震動,尼克松可能等不到5月就要來,早點來也好嘛。

  公告稿經毛主席同意後,周總理于9時40分讓黃華繼續同基辛格商談。基辛格看後認為,這一稿中方設身處地地考慮了美方的意見,同他們的要求異常接近,馬上表示同意,但是接受邀請前加上“愉快地”一詞。公告原文是:

  “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到十一日在北京進行了會談。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謀求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

  這個公告雖不過200字,但從起草到達到協議實在很不容易,花了很大力氣。雙方商定於7月15日同時公佈。7月11日吃完午飯後,基辛格一行愉快地乘原機飛回巴基斯坦。他對此次密訪甚感滿意,説他是“帶著希望而來帶著友誼而去”,訪問成果“超過了原來的期望,圓滿地完成了秘密使命”。7月15日當公告一發表,確實震驚了整個世界。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