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精彩報道     主創人員         



貴州篇:調整農業結構


  1998年貴州省黨代會,對優化農村經濟結構進行了部署。數年的探索,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良好的開端,展示了廣闊的前景。

  在世紀之交,貴州農業出現了重大轉變。到2000年,貴州糧食連續8年獲得豐收,2001年雖遭嚴重旱災,糧食減産5.3個百分點,但並未導致糧價上漲,部分品種甚至於穩中有降。這説明,貴州糧食已基本實現自給,甚至出現優質糧品種暢銷,而一般和劣質糧食積壓的情況,糧食生産已出現結構性、區域性過剩。針對此,貴州採取了不同層次的措施。

  第一個層次,是糧食生産本身。針對糧食生産結構性、區域性過剩的新情況,貴州決定今後糧食生産的重心,應該放在提高品質、發展特色上來,而不能在只求數量不講質量的低水平上徘徊。為此,就要改變農産品品種單一,適宜加工的優質、專用品種缺乏的狀況,努力提高農産品的品質,以利於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個層次,在保護糧食生産能力前提下,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這就要處理好糧食生産和其它種植業的關係。貴州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花卉園藝、藥材的種植。花卉園藝是集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創匯農業于一體的朝陽産業,可以成為貴州農業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一;中藥材的種植,既能增加農民收入,又能為醫藥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料。

  第三個層次,是處理好種植業和畜牧業的關係。貴州提出發展畜牧業,努力向畜牧大省、強省的目標邁進。近年來,貴州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使畜牧業從單一食糧型,向著食糧——食草綜合型轉變,畜牧業在農業中地位得到提高。1997年到2001年,畜牧水産業在農林牧漁業中所佔比重,上升了2.4個百分點,結構調整的變化逐漸明顯。

  農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它不但在常年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在受災年分,也能在相當程度上彌補種植業因災造成的損失,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