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精彩報道     主創人員         



國慶黃金周系列報道之三:生態建設意義重大


  西部大開發戰略,內容主要是兩條:一是經濟發展,二是生態建設。前者容易理解,後者則往往被忽略。因此,深刻認識生態建設的重大意義,是完整貫徹黨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保證。

  振興西部經濟,這是鄧小平同志“兩個大局”戰略思想的核心;而“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則是江總書記關於可持續發展的精闢論斷。因些説,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內涵是豐富和完整的,體現了黨中央面向新世紀,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的宏大氣魄。

  生態建設,是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據考證,三千年前的黃土高原,林木蔽日,水草豐盛,後歷經多次人為和自然的變故,西部生態遭到極大破壞,不僅影響發展,而且威脅到生存。因此,生態建設,是人類開發方式轉向文明的一種昇華,它使西部經濟從單純的開發轉變到既開發又保護、與自然和諧共處上來,這是西部經濟增長方式質的飛躍。

  生態建設,不僅造福西部,而且惠及全國,這是它的又一個特殊意義。西部是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與中東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這些年的黃河斷流、長江洪水、沙塵暴,都是西部地區生態惡化的必然結果。因此,西部的生態建設,具有全國性的意義。就這個意義而言,東部地區支援西部的生態建設,有著責無旁貸的義務。

  生態建設,已在西部大範圍鋪開:2000年初,國家正式啟動了退耕還林試點工程,1999年到2001年,全國累計完成退耕還林1867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635萬畝;近三年來,中央財政用於退耕還林的補助資金就接近76億元,力度很大;今年國家安排退耕還林3400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993萬畝,到5月,已完成退耕還林1710萬畝,佔計劃的50%,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425萬畝,佔計劃的36%,形勢喜人。

  西部生態極其脆弱,破壞易,恢復難。因此,生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必須打持久戰。如何提高認識、加大力度,早日實現山川秀美目標,西部任重道遠。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