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精彩報道     主創人員         



雲南篇:生物多樣性領導獎亞洲獲獎第一人——張亞平


  雲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細胞與分子進化開放研究實驗室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在同類研究中一直處於全國公認的領先水平。

  張亞平,1986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生物系,1991年獲得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基因組多樣性與分子進化。現任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所長,細胞與分子進化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

  今年7月,張亞平獲得了由美國兩個基金會聯合十家著名學術機構提名評選的“生物多樣性領導獎”,這是國際上專門針對生物多樣性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設立的獎項,而張亞平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亞洲學者。1995年,實驗室負責人施立明院士病逝,缺少了學術&&人的實驗室陷入了困境。當時,正在美國進行博士後研究的張亞平臨危受命,毅然回國,接手了實驗室的工作,並且在短時間內就使實驗室走出了低谷。

  張亞平博士説:“我們能夠把生物資源上的優勢與學科發展的前沿和科學上的一些重要問題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所以我們的工作不僅具有資源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引起國際上和國內的一些同行的重視。”

  張亞平先後主持有973課題、國家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重要方向項目等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在他的領導下,他的研究小組與多個實驗室合作,在國內系統地開展了動物分子系統學研究、我國瀕危和非瀕危物種遺傳多樣性及其保護的研究以及東亞和東南亞人群遺傳多樣性研究等,探討了基因進化與生物適應的關係,建立了具有國際影響的DNA資源庫。

  張亞平介紹説:“我們主要側重點還是側重從進化的角度來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演變和規律,應該講還是以揭示規律為主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的工作也有一定的應用前景,比如説我們研究遺傳病的基因,像跟紅斑狼瘡、糖尿病相關的一些基因,這樣一些研究應該説與人類健康是有密切關係的。”

  目前,張亞平己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40多人,他把各地到雲南來工作的人才都視為本土人才,他相信只有吸引大批外地人才來西部工作,西部的發展才有希望。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