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吉林]老照片與吉林城


  這是一張拍攝于1910年的吉林城的全景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當時吉林城,不僅建築主要以木制為主,就連院子裏也到處都堆有木材。原來,在清代末年到民國初年,吉林市松花江沿岸是木材集散地。當時吉林的周圍,都是清朝的圍場貢山,原始森林茂密。後來逐漸開始採伐。由於木材資源豐富,松花江水運又方便,吉林自然就成了木材集散中心。

  由於當時的吉林城到處都是木材,消防設備也很簡陋,因此,不斷發生巨大的火災。

  其中,特大火災有兩次。第一次是1880年3月25日。燒燬房屋2500多間。

  另一次是1911年4月10日。這次火災可以説是吉林建城以來,發生的最大火災。那次火災吉林城被燒掉了十分之八。五萬多間房屋化為了灰燼。

  照片中反應的就是1911年大火過後的慘景。

  吉林城過去還有船廠之稱。因為明清兩代都在此處建造過船隻。當時的交通,主要靠水路運輸。明朝時從山東向東北運糧,通過渤海到達遼河口,再經陸路運到松花江。最近處就是現在的吉林城。當時修建船廠的時候還沒有吉林城。這裡只是溝通東北內地和邊疆的中繼站。

  1676年,清朝建立吉林城以後,又在這裡建立了船廠。當時製造船隻,是要抵禦沙俄的侵略。

  採訪:

  原吉林師範學院古籍研究所研究員 周克讓

  “吉林自從清朝建城以後,松花江上沒有橋,就靠擺渡。有從西邊的溫德亨(河口)擺渡,頭道碼頭,二道碼頭,三道碼頭,炮手口子,密什哈站,哈達灣(渡口),儘是碼頭。吉林市真真正正松花江上有橋,第一座橋就是1926年,(也就是)民國15年,就是修吉林到敦化的鐵路,吉敦路的時候修的一個大鐵橋。”

  照片上的這座鐵橋,就是吉林城在松花江上建造的第一座橋,龍潭山大鐵橋。它是一座水泥橋墩,橋身是鋼架結構的鐵路橋。

  今天,這座鐵橋依然橫臥在松花江上,為連接南北的交通的鐵路運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不同的是,現在松花江上已經建成了八座橋梁。除鐵路橋外,還有現代化的公路橋。

  中國的東北是清朝統治者的發祥地。因此,在清政府統治的200多年間,吉林市一直重武輕文。當時,只有兩所學校,供八旗子弟學習滿文和騎射。直到1907年,吉林市才開始設立洋式學堂。新式學校才逐漸多了起來。

  採訪:

  吉林市女子中學校長 張耀忠

  “照片上的這所女中,是當時在1921年9月份成立的,是中國建校最早的一所女子學校,當時建這所學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婦女的解放,當時女子在那個時期能上上學的,得有一定的思想性,有一定的進步性,他們要衝破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阻力,來到學校學習。”

  從建校到今天,吉林女中已經為社會培養了3萬多名女性人才。現在,吉林女中已經從建校當初的12個班,發展到40多個教學班;由當時的292名學生,發展到 2000多名在校生;教職員工也從當時的20多名,發展到今天的300多名。

  為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現在的吉林女中不僅有職業高中,職業中專;還有五年制的大專班。設置專業也充分考慮了女孩子的特點,如幼師,導遊,空乘,等等。

  從清朝康熙的1676年,到解放以後的1954年。吉林市作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有278年的歷史。儘管是吉林省的省會,但當時旅店的數量非常有限。照片上的就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幾家旅店。

  採訪:

  吉林市旅遊局副局長齊志興

  “從三十年代看,吉林有一些客棧或者旅店,當時有十來家。由於吉林水域比較寬闊,主要用一些商務客人來吉林倒賣木材所用。五十年代,由於吉林市是吉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由國家建了十多家招待所。主要是接待政務客人和少部分的商務客人。”

  進入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吉林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吉林酒店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現在,吉林市的星級酒店有四十多家,其他的旅遊接待設施五百多家。可以同時接待各類客人三萬多人。在吉林市的各種酒店設施當中,不僅有商務酒店,涉外飯店,還有度假村。以滿足商務、旅遊、度假等不同類型的客人的需求。

  今天吉林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有些地方還可以看到過去的蹤跡,但要是想更多地了解吉林,很多只有在老照片中才能找到……。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