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潮州]潮州古瓷


  編導:劉玲  攝像:費小平

  192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人們在潮安縣城發現了四尊宋代的白瓷釋迦牟尼像,佛像的底座上“潮州水東中窯甲”的銘文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人們開始尋找“水東窯”的窯址。考古工作者經過多次的調查和發掘,人們把目光集中到了湘子橋東面的筆架山。

  筆架山沿韓江自北向南,因三個並列的山峰形似筆架,所以稱為筆架山。相傳宋代時這裡有“九十九條窯,窯長九丈五尺”,民間把這裡稱作“百窯村”。

  採訪:潮州市博物館館員黃偉中

  “從1953年開始,我們文博部門先後在筆架山發掘了11條窯。這是第10號窯,這條窯的長度有79.5米,寬度3.2米,窯高2.8米。龍窯最大特點就是利用這個山勢,好像一條倒臥在山坡上的煙囪。所以它升溫也快,降溫也快,能提高效率。一般我們估計,它一個月可以燒一到兩次窯,這條窯我們稍略估算,它一窯能燒五到十萬件瓷器。”

  唐宋兩朝,中國社會政局安定、經濟繁榮,政府十分重視和鼓勵海外貿易,據史書記載,與南宋通商的國家有50多個,當時中國最好的對外出口商品,就是瓷器。而南方沿海各省的陶瓷業不斷發展,更是大大促進了海上陶瓷的貿易。

  採訪:潮州市博物館館員黃偉中

  “從已經發掘的11條龍窯的資料上看,筆架山龍窯都是分段斜坡式龍窯,這是分段的隔墻,筆架山龍窯分三段到十五段不等,10號窯就是分了十五段。斜坡式龍窯它的裝窯方式是這樣,最底放一個筒形的匣缽,然後上面用漏斗型的匣缽。一般是一缽一器,這樣疊起來,疊到窯頂是2.8米左右。所以整個筆架山窯統計起來一年就好幾千萬件瓷器的産量。”

  數量如此龐大的瓷器在當地是不可能全部銷售的,目前所發現的宋代瓷窯遺址,大都是靠近韓江,而韓江的下游可直通南海,這就極大便利了瓷器的外運。

  人們稱筆架山瓷窯為“百窯村”,説明這裡瓷窯不是一、兩處,應該是許多民窯聚集在這裡各自經營,産品全部作為商品外銷。而外國市場的高利潤高回報,更是刺激了窯戶們擴大再生産的強烈慾望。於是,他們將賺到的錢又投到窯場以獲得更大的收益。一時間,筆架山的窯灶增多了,窯室加長了,窯區也日益擴大了。

  中世紀的亞洲、非洲、歐洲的人們都十分喜愛中國瓷器,不但各國的統治者在宮廷中收藏了許多精美的中國瓷器,就連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量使用中國瓷器。

  採訪:潮州市博物館館員黃偉中

  “這是試溫標,是北宋窯工的一個發明。北宋以前,還沒有試溫標,為什麼?它是在外銷的競爭中,除了追求數量又重視質量,當時外銷的競爭很厲害,所以潮州的窯工用試溫標就是每在一個投柴孔都放了好多試溫標,每隔一時段用鐵鉤鉤出來,不時的觀察這個溫度,燒得怎麼樣,控制溫度,控制質量。”

  當年潮州的陶瓷藝人用筆架山的瓷土,製作出了不同姿態的大耳朵哈巴狗和洋人頭像。這些瓷器不僅胎質純凈細密,造型和裝飾也是既借鑒傳統,又富於創新。

  這件“鳳頭壺”的造型吸收了古代波斯薩珊王朝時期金銀器的造型,又融合了中國傳統的制陶工藝。

  這件名叫“軍持”的獨特瓷器,是東南亞佛教僧侶經常使用的宗教器物。這些有著濃郁異國格調的瓷器,無疑是為了迎合國外的風俗習慣,專門為國外的訂貨而製造的。

  採訪:潮州市文史委員會主任曾楚楠

  “就是潮州是人多地少,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光靠農作物的收成,那是遠遠不足以養活本土的人,所以只能靠外貿用外邊的來補足裏面的,所以這個影響非常深遠,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

  陶瓷貿易促進了當年潮州經濟的繁榮,在開元寺的宋代大銅鐘上留下了幾位筆架山陶瓷工匠祈求平安的銘文。透過這些銘文,今天的人們似乎可以看到,當年筆架山下窯火通紅,裝滿瓷器的船隊沿江出海的盛況。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