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從這裡做起     認識中國虎     放虎歸山記     華夏虎文化         



華南虎的野化(二)


  虎氏家族本有八個亞種:東北虎、(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南亞虎、蘇門虎、爪哇虎、裏海虎、巴厘虎。本世紀三十年代,巴厘虎率先滅絕;六十年代,裏海虎也絕種;七十年代,最後一隻爪哇虎又在地球上消失了。不到五十年,先後三個虎種和我們這個世界告別了。

  上次我們説過了,1949年時,華南虎有4000只,八十年代初剩下150至200只,現在有多少只呢?有關專家預測,20只左右。1973年5月,國務院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條例》(草案)中,把華南虎列為三級保護動物;1977農林部又頒布文件,將其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79年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華南虎被國際上列為世界最瀕危和第一需要保護的物種。

  50年代末東北虎就和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一道被列入保護範圍,而當時華南虎卻被列為"害蟲"。50年代,僅一個福建省,解放軍和民兵捕殺的華南虎有案可查的就多達530多只。並出了無數打虎"英雄"。

  目前尚存的其它四種虎還有:孟加拉虎:大多生活在印度,也有一些穿過了尼泊爾、孟加拉、不丹等。估計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數量大約為3159至4715只。還有大約333頭被籠養,主要是印度的動物園。有聽眾朋友可能知道白虎,其實白虎只是孟加拉虎的一個變種,顏色與普通老虎不同,是單純的白色,野生白虎極為罕見,幾乎是見不到的。孟加拉虎的棲息地範圍很廣,包括很高、很冷的喜瑪拉雅山針葉林、沼澤蘆葦叢、印度半島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蒼翠繁茂的雨林和乾燥的樹林。雄虎略小,測得大約是2.5米長,體重接近140公斤。孟加拉虎的獵物主要是鹿和野牛。它們的領土範圍估計是雌性10─39平方公里,雄性30─105平方公里;

  蘇門答臘虎:僅生活在蘇門答臘,棲息的範圍從平原森林到高山。現存的它們,大約有400至500只。主要在印度尼西亞島的五個國立公園。蘇門答臘虎擁有所有老虎中最暗的毛皮,它的黑色條紋非常寬闊,條紋之間的間隔很小,而且條紋常是一對對排列。蘇門答臘虎是所有種類的老虎中最小的一種。雄虎從頭至尾身長平均2.4米,體重大約120公斤,母虎身長近2.2米,體重大約90公斤。蘇門答臘虎的食物是野豬、野鹿。在最理想的平原雨林每平方公里成年蘇門答臘虎的數量估計為4─5只。一般隨著山區海拔的提高,蘇門答臘虎的數量逐漸減少,因為越高的地方獵物就越少;

  東北虎也叫西伯利亞虎。主要生活在西拍利亞的針葉林、灌木叢和白樺林,也有少數生活在中國東北部和朝鮮北部,現在估計野生的還有360至406只。東北虎是8個亞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虎可長到3.3米長,體重可達300公斤;母虎比較小一些,從頭部至尾部長約2.6米,體重大約100到167公斤。東北虎的桔黃色要比其它種的虎淡一些,它的條紋不是黑色而是棕色,條紋的間隔比較寬。它的胸部與腹部都為白色,其頸部環有一圈非常厚實的白色毛。東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麋鹿和野豬。一般一隻母虎的領土為100-400平方公里,而雄虎的領土達到800-1000平方公里;

  東南亞(印支虎)分佈在泰國的中部,在中國南部、柬埔寨、老撾、越南和馬來西亞半島也一樣能發現印支虎。在這一范圍內,印支虎生活在少有的山地和山區的森林中,這些地區往往在兩個國家的邊境處。進入這些地區是受限制的,只有科學家才被允許進入考察。估計還有1227至1785只野生的印支虎。還有大約60只生活在亞洲和美洲的動物園中。印支虎比起孟加拉虎來更小而且毛色更暗一些,條紋既短又窄。雄性印支虎平均從頭至尾身長2.7米,體重大約180公斤。雌性印支虎更小差不多是2.4米,體重接近115公斤。印支虎的食物是野豬、野鹿和野牛。這种老虎的地盤大小並不是太清楚,不過在理想的棲息地中,一般是每100平方公里可有4至5只成虎。

  科學家們説,在這個地球上,虎的歷史其實比人要古老得多。科學證明:地球存在數十億年,而人類僅有數十萬年的歷史,那麼老虎呢?距今大約二億年前的中生代中期,已經有了最初的哺乳動物。進入新生代後,哺乳動物遍佈全球。駱駝、犀牛、象、獅、狼、鹿、羊、免,應有盡有。虎的始祖-劍齒虎,大約是在數千成萬年前出現的,當它趾高氣揚稱霸世界的時候,人類還遠沒有問世,只有與人類血緣最近的古猿,躲在樹林中採食野果充饑。我們有時説填飽肚子為果腹,大約就源於採食野果吧。

  有人説,説一句不知輕重的話,人的出現,也許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老虎呢。為什麼這麼説呢,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古猿走出樹林,到地面尋找食物。由此引發與老虎爭奪地盤的馬拉松戰爭。正是在這曠日持久的爭奪中,古猿懂得了團結協作,懂得了製造工具,懂得了使用火,也因此而進化為人,人與虎的不解之緣於此發端。一位學者説;他的腦海裏常常浮現這樣一個畫面:古森林邊,一隻猿躡手躡足下地來了,十隻猿,數十隻猿,相跟著,悄悄翻掘地面,尋找可食的根莖。突然晴空裏一聲響雷,劍齒虎的血盆大口毫不客氣地伸過來了,情急智生,群猿抓起地上的石塊沒命地拋擲。見慣了群羊奔竄的劍齒虎一下子遇到抵抗,一時倒也不敢造次,咽一咽唾沫,長尾朝身後甩出憤憤的一鞭,掃倒一片茅草,消失在蓬草間。意外獲勝的群猿,嗚嗚哇哇,你擁我抱手舞足蹈,也許,最初的舞蹈就是這般萌芽的。

  舞蹈的啟蒙,我想最好還是有由藝術史專家去論斷。不過我想,最初猿和虎打,猿是肯定打不過虎的。

  一位叫馬卡丹的作者,在他的文章裏,把虎和人之間的關係還列出了這樣一條。他説的是,人類從天生的素食主義者,發展到天上飛,地上走,水裏遊五葷六素來者不拒,據説最初也是受虎的啟示。《中國上古史演義》裏有這麼一個鏡頭:深冬時節,劍齒虎撲到一隻羊,連皮帶骨吃了個不亦樂乎。饑腸轆轆的猿人躲在樹上窺看,劍齒虎大嚼特嚼的吃相,讓他們肚裏更加饑火難耐。虎去了,猿們從樹上溜了下來,不由自主地往那小羊的地方走去。猶豫了一會兒,一個猿人慢慢蹲了下來,撿起一隻吃殘的後腿,腿上帶著豐滿的嫩肉。他拿在手裏,細細地看著,饑餓的壓迫使他不得不嘗著咬了一口,想不到竟是那麼柔軟肥美,不知不覺把個羊腿上的肉都吃光了。

  馬卡丹説,請不要為我們的祖先嚼食老虎吃剩的東西羞愧,正是這一席殘渣滓,使人類放棄素食的初衷,而從科學的觀點看,肉食無疑給人類增添了足夠的營養,使人類的大腦更發達、體力更強壯。

  有人考證出了,人是從老虎哪學會了吃肉,有人也同時考證出,全世界八大虎種中,以吃人聞名的只有一個孟加拉虎亞種,而且主要集中在印度北部靠尼泊爾的一帶。其它七大虎種,極少吃人。東北虎過去就幾乎沒什麼吃人的記錄,後來聽説東北虎吃人,往往是人闖過了東北虎生活的地盤,對東北虎構成了威脅,

  老虎出於自衛的行為。在它們的膳食譜上,大有野豬、小鹿、山羊等肥美的野昧,人肉實在調不起它們的胃口。虎只有在三種情況下傷人:一是逼虎傷人。人與虎相遇了,本可相安無事,笑一笑過去,但人遇虎,往往傷了神,膽小地癱倒在地上,把自己混同於一般小動物,只好等著喂虎。第二是虎餓傷人。野生動物資源少,虎的飯食不見蹤影,餓了發昏,恰巧碰到了人,這時候它可能就認為,人是送上門的食物了,雖然不夠好食,也湊合著了。第三是母虎傷人。護崽之心虎也有之。在母虎哺乳期間,人誤入它的領地,虎身安全愛到威脅,它當然要“打擊侵略者”。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