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專訪台灣企業家溫世仁


  主持人李紅:金秋時節,海峽兩岸數百位經濟界和科技界人士匯聚北京,參加一年一度的京臺科技論壇。本屆論壇以“建立兩岸合作機制,共創科技雙贏契機”為主題。那麼,兩岸如何通過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合作,取得雙贏的局面呢?今天就這一話題,我們演播室邀請到了參加本屆京臺科技論壇的台灣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先生。

  溫世仁,台灣台北人,1948年生,台灣大學機電研究所畢業。上世紀70年代開始,投身台灣電子工業,現任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1988年到深圳蛇口投資辦廠,是最早投資祖國大陸的臺商之一。近年來從事實業的同時,熱衷於演講和寫作,1997年至今,先後出版了《新經濟與中國》、《告別貧窮》、《西部開發,十年可成》等23部著作。2001年底,溫世仁先生曾經在《海峽兩岸》節目與台灣中天電視聯合製作的衛星連線節目——《兩岸權威人士談西部大開發》中接受採訪。

  主持人:我知道很多人了解您是從您的書開始的。這些書不僅是總結經驗,而且還有一些預測性和前瞻性,著作這些書,是出於您的興趣和愛好嗎?

  溫世仁:自己的興趣當然有。主要是我對社會的觀察,我發覺我們社會上還有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我大概著眼的是一些社會問題的觀察跟解決方面。

  主持人:書籍可以説是人們交流溝通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但是應該是間接的方式。如果直接的交流方式,可能是面對面思想的碰撞。這次您來北京參加這樣一個論壇,您的感覺是不是這樣的?您這是第幾次參加這樣的論壇?

  溫世仁:第六屆京臺論壇,我從第一屆開始就參與主辦。這個論壇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可以講很辛苦的。當時大家還沒有這個概念,大家坐下來不曉得談什麼事情。辦到今年第六屆可以講盛況空前。海峽兩岸的所謂科技精英,大家坐在一起很慎重地來討論。這個活動對兩岸來講,目前是科技界最重要的論壇。

  9月10日到11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的本屆京臺科技論壇,以“建立兩岸合作機制,共創科技雙贏契機”為主題。兩天時間裏,海峽兩岸數百位經濟界和科技界人士,參加了三大板塊的活動。其中,有包括奧運商機在內的三場專題演講,五場32項高新技術及相關産業的發展論壇,重頭戲則是溫世仁先生主持的探討建立海峽兩岸科技共同標準機制的圓桌會議。

  主持人:高科技産業應該是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個趨勢。這次京臺科技論壇的主題是“共創科技雙贏契機”。目前的情況,如果要實現雙贏的目標,您覺得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溫世仁:京臺科技論壇,從今年開始,我們把它定位在制訂兩岸共同標準,這個世界到後來,最早的時候是生産力的競爭,後來是技術力的競爭,再過來就是所謂智慧財産權的競爭。再下來就是所謂標準之戰。未來的世界主要就是標準之戰。但是目前來講,海峽兩岸在全球制訂標準的份額非常小。我舉個例子,台灣有個朋友,他是做DVD機芯,那是一個高科技的東西,他一年做400億新台幣的營業額出口,他要付給日本人50億新台幣的權利金,因為這個標準是在日本人手上。

  主持人:所以在這次論壇上,您就主持了一個海峽兩岸科技共同標準機制的這樣一個圓桌會議。

  溫世仁:我們這次在推動裏面, 我就舉一個最簡單的東西開始。現在兩岸的手機有幾千萬台,有時充電器忘記帶了,手機就不能用。把它們的充電器標準化。每一個手機都可以用同一個充電器,這以後就方便了。而且我買新的手機,我不要買新的充電器。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不要説那種大規格的,一個很小的規格,只要兩岸把它統一下來,我們就可以節省非常非常多的成本。

  主持人:對於老百姓來説,也更方便他們的生活。

  溫世仁:這個基本上是多贏的局面。

  主持人:溫先生,如果看兩岸雙贏,也離不開西部的發展。在近一段時間,您對祖國西部的開發也是情有獨鍾?

  溫世仁:臺商去發展西部,事實上是兩岸雙贏最重要的一個舉動。我們常常講中國西部地廣人稀,其實我們中國人太多了。西部的人口是等於歐盟15個國家人口加起來那麼多。它不是地廣人稀,它是地廣人很多。像澳大利亞才是地廣人稀,當我們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時候,我當時就想到説,這是一個很廣大的市場。

  主持人:您的信心來自哪?

  溫世仁:美國開發西部的時候是騎著馬去的。我們今天開發西部,是坐著噴氣式飛機,帶著手機,帶著電腦來的。我們一直有個信念,就是“消滅貧窮本身就是最大的市場”。今天西部來講,三億六千萬人口跟歐盟相當,但是它的人均所得只有歐盟的四十分之一,它要成長個幾倍非常容易。我們覺得很有機會。你到股票市場上買股票,你不是買最貴的股票,你也不是買最便宜的股票,你是買成長率最高的股票。

  主持人:也就是西部地區對您來説,是一個成長前景非常廣闊的一支股票。

  溫世仁:全球成長最高的潛力股。

  主持人:我們知道您在西部開發的時候,您有一個“千鄉萬才”計劃。也就是説,開發一千個鄉,培養成千上萬的人才。您為什麼會提出這樣一個計劃?

  溫世仁:省、地、縣、鄉這樣一個結構,在這個裏面,我們當時就想,要解決中國農村的問題,就是要從鄉著手。我們當時從4萬個鄉里挑最窮的一千個鄉。如果把這些鄉改變了,全國的基層這4萬個鄉都可以改變。整個8億農民的問題就可以解決,當時我們是抱著這樣一個信念開始的。

  溫世仁的西部開發之路,是從甘肅省古浪縣黃羊川鄉開始的。黃羊川地處河西走廊,是西部地區典型的貧困鄉鎮。2000年,到這裡做義務支援教育的英業達集團天津公司員工彭海納,把當地的情況反映給公司高層。溫世仁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

  溫世仁:第一次我們到鄉下去,我們都嚇了一跳,因為它落後的程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嚴重。那些人大字都不認識一個。我們滿懷信心用網絡去幫助他們,大家心裏都打結了,不曉得怎麼辦,但是我們在回來的路上,我們就想到一個辦法,叫“以校領鄉”。就是説我們把一個學校,再窮的鄉它都有學校,學校裏面的老師和學生跟外面的差異不大。所以我們就捐電腦和網絡給這個學校,然後把老師和學生訓練成我們在那個鄉的種子隊,由他們幫助他們自己的村民。這個計劃可行,我們發現我們學生進步好快,過去沒有人幫他,後來有這種系統,遠距離教學幫助他們進步很快,到第二年,這個學校變成這個鄉的網絡中心。因為這樣一個成功的模式,就開始複製到一千個鄉,我們就成立一家公司,叫千鄉萬才公司,來推動這樣一個計劃。當然我們要選足夠貧窮的,我們一直在講“班上最後一名弄及格了,全班都會及格了”這個理念。目前我們已經有54個鄉加入我們這個計劃。

  主持人:從現在實施效果來看,跟您當初的預想,是否出乎意料呢?還是在您的想象之中?

  溫世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為我們本來預計在第三年才教他們從事電子商務,結果在第二年,電子商務就發揮出來了。我們在甘肅省最窮的黃羊川鄉,他們去年最後一季,鄉民把他們的農産品拿到這個學校去,通過網絡販賣,結果這個鄉10月到12月,他們就賺了26萬元人民幣。

  主持人:對您來説,回報率是不是也很明顯呢?

  溫世仁:我們還沒有回報。這個計劃是始於公益,止于贏利,但是我要求我們的成員,你必須把它當做贏利事業,因為公益的錢是單向的,錢送出去了,沒有辦法檢查它的效益,贏利的錢是循環的。如果我們不贏利的話,我們哪有能力再去開發別的鄉。我們非常有信心,我們訓練出來的學生,將來我們要雇傭他,他們將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軟體開發部隊。我們也很有信心,我們的開發部隊,會從印度那邊搶到很多軟體生意。

  主持人:也就是現在用單向的投資,換取將來循環的回報。

  溫世仁:而且我們在甘肅省黃羊川鄉,就是我們第一個計劃的地方,我們最近又蓋了五星級的國際會議中心,大概今年年底會落成。目前全世界研究解決貧窮問題的專家,很多人都要到那個地方開會,這個也給地方帶來非常大的商機。

  主持人:您來大陸創業已經有15年的歷史了,現在您選擇到西部去開發,您怎麼看待這種投資觀念的轉變?

  溫世仁:我是第一個比較有規模的臺商到大陸投資。我在1988年在台灣“政府”還沒有準的時候,我們就透過我們香港的代理商到深圳蛇口生産電話機。後來1991年,我們正式得到台灣“政府”的許可,我們就在上海開始投資,當時上海還是沒有什麼霓虹燈的上海。經過這十年的開發,沿海十年,我覺得中國沿海的發展超乎我的想象,我想大概也是超乎你們的想象。往後十年我們開發西部,有什麼困難。我們有足夠的錢,十年前我們沒有錢。我們有足夠的經驗,而且我們加入WTO,我們是玩世界的遊戲。

  主持人:大陸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給了您西部開發的信心?

  溫世仁:我覺得很興奮。作為一個中國人,身體裏流的也是五千年的血液,從參與早期台灣的開發,我在台灣的時候,也是很窮的孩子,參與台灣七十年代的、八十年代的開發,再參與九十年代沿海開發,再參與2000年代西部的大開發。我覺得非常滿意,我覺得人生能夠不斷地參與這些欣欣向榮的發展,對這樣一個生命覺得很有價值。

  主持人李紅:希望您的遠景目標早日實現,也祝您在大陸一切事業能夠順利。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人。謝謝。合則雙贏。隨著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經濟、科技合作的領域和層次也在不斷地變化和提升。溫世仁先生投資祖國大陸的經歷,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編導:楊華 攝像:雷昊,孔河)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