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記者湘西行


  主持人 李紅:9月1日到7日,湖南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等單位組織了海峽兩岸記者湘西民族風情文化聯合採訪活動,來自海峽兩岸多家電臺、電視臺以及報社的十多位記者生平第一次走進了神秘的湘西,在今天的熱點透視節目中,我們就跟隨他們的腳步,一起到美麗的湘西去走一走,看一看。

  説起湘西,在許多人的眼裏,大概已經永遠定格成了大文學家沈從文先生筆下淡淡裊裊的邊城山水。實際上,湘西的魅力可遠遠不止於此。這次來自海峽兩岸的十多名記者就在短短七天的行程裏,領略到了湘西優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還有深厚悠久的人文底蘊。湘西位於湖南省的西北部,在地理上主要包括三部分:懷化,張家界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與湖北、重慶和貴州交界,此次兩岸記者湘西民族風情文化聯合採訪活動,從張家界出發,經過以“芙蓉鎮”聞名的古鎮王村,美麗的苗寨德夯,湘西州的首府吉首,一直到鳳凰古城,讓來自海峽兩岸的媒體記者們親身經歷了一趟難忘的湘西之旅。

  湘西到處都有好風光,張家界的山水更是個中精華,這裡歷來有“擴大了的盆景,縮小了的仙境","中國山水畫的原本"等等美稱。

  張家界的峰奇,奇在千姿百態,景色各異,舉世罕見的砂岩峰林讓人嘆為觀止;張家界的山秀,秀在雲遮霧鎖,濃綠蔥蔥,飄渺的英姿讓您不禁猜想上面是否真有仙人居住;每一條清澈的溪流,都流淌著美妙的傳説,每一道幽深的峽谷,都埋藏著動人的故事。

  導遊同期:“現在這個地方每當天氣不好的時候,就會從灣裏傳出人喊馬嘶的聲音,也就是説再現古戰場的現狀,所以説這個地方就有這樣比較神奇。”

  如今張家界修建了一系列的旅遊配套設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這裡參觀遊覽。近年來台灣同胞也掀起了到張家界旅遊的熱潮,僅去年一年這裡接待的台灣遊客就超過了12萬人次。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採訪團的記者們嘖嘖稱奇,一個個忙著看啊,記啊,拍啊,誰都不願意錯過一處風景,一個典故。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過留戀張家界的美景,來自台灣TVBS的記者楊釗先生一不小心將麥克風掉下了深不見底的懸崖,所幸在當地有關人員的大力協助下,居然又奇跡般地找了回來。

  台灣TVBS記者 楊釗:那真是大海撈針,結果居然給找到了。雖然這個牌已經不見了,但是這個話筒還在,而且還可以用,很難得,這個經驗非常難得。

  山離不開水,有了水才有靈氣;水離不開山,有了山才有脊梁;張家界的山水相映成趣,水因山而更綠,山得水才更青,而山水間又因為有了人,才鮮活了起來。

  生活在這青山秀水間的土家人個個都有一把好嗓子,不過要想聽歌,可得先來唱歌。這不,來自台灣的女記者也忍不住要來和土家的阿哥對上一首。(台灣中天電視臺記者 張宜芬)

  湖南是個多民族的省份,祖國大陸56個民族,在這裡就能找到55個。湘西更是少數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在這裡的很多地方,土家族和苗族人口眾多,而漢族才是當地真正的少數民族。以湘西州為例,全州264.6萬人中,土家族有105萬,加上86萬苗族人口,一共就佔了總人口的72.5%。濃郁的民族風情是湘西旅遊的另一個亮點,也是此次採訪活動中台灣記者最感興趣的主題之一。

  湘西最主要的民族土家族,源自古代巴人。現有人口五百七十多萬。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自稱“畢茲卡”,意思就是“土生土長的人”。由於長期和漢族生活在一起,今天的土家族在生活習慣上有很多已經漢化了,可土家人還是保有一些古老的風俗習慣。姑娘們依舊織著美麗的“西蘭卡普”,高興時仍然會跳起歡快的擺手舞,傳統的家庭吃飯時也還是會唱起古老的地方戲,再擺上滿滿一鍋的辣椒。

  台灣TVBS記者 楊釗:你們都吃辣椒啊?

  土家族阿媽:我們湖南人,湘西人最喜歡辣的。

  台灣TVBS記者 楊釗:不吃辣不行?

  土家族阿媽:你瞧宋祖英(唱)的“辣妹子辣”,就是這個辣。你們嘗一嘗嘛。好吃嗎?好吃。

  記者:辣不辣?

  台灣TVBS記者 楊釗:你看我流這麼多汗,辣成這樣子,太辣了,可是很好吃。

  另一個在湘西不算少數的少數民族就是苗族。德夯,在苗語裏的意思是“美麗的峽谷”。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山谷裏,百餘戶苗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留著幾千年來傳統的古老習俗。熱鬧的跳歌會上,好客的苗家人燃起熊熊的篝火,敲響隆隆的苗鼓,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們。

  苗族巫師用牙齒叼起燒得通紅的鐵片,神奇的表演讓客人們大開眼界,還沒回過神來,代表好運和祝福的鍋底灰就抹上他們的面頰。熱情的苗家姑娘邀請你對歌的時候,如果拒絕可就要被“榨油”了。

  台灣中天電視臺記者 尹殿安:不錯啊,有機會再來被榨一次。這是全新,不同的東西,在這塊土地上面,在這種風情,就是多方接受,感覺真的很好。

  在湘西,各民族千百年來一起繁衍生息,互相融合,孕育出這塊土地上博大寬容,兼收並蓄的氣質,經過歷史長河的沖刷,積澱下一處處承載著深厚人文氣息的古跡。其中最早給台灣同胞留下印象的是王村古鎮,這都得益於那部在這裡拍攝的著名電影《芙蓉鎮》。

  台灣《中國時報》記者 俞雨霖:一般台灣人他對《芙蓉鎮》這個電影是印象蠻深的,尤其像我這個年齡,就大概四十多歲,因為那時候對大陸的影片接觸比較少,所以説對湘西大概了解的就有芙蓉鎮。張家界是以後,以後才慢慢,大家旅遊多了才了解的,所以最早了解的是芙蓉鎮。

  如今電影中的女主角賣豆腐的地方開了家“劉曉慶米豆腐店”,據説生意還是不錯的,鄰家的老奶奶都會指點著告訴來客,當年劉曉慶就是在這兒賣米豆腐的。

  從王村出發,向西南方向,經過湘西州的首府吉首,就來到了這次採訪活動的最後一站,著名的古城——鳳凰,傳説曾有一對鳳凰從這裡拍翅而起,美麗的小城便由此得了這麼一個美麗的名字。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鳳凰也是人才輩出的地方,從這裡走出去的有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有著名畫家怪才黃永玉等等。人傑地靈的榮耀成了小城淵遠而神聖的文化風景。而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便算是文壇大家沈從文了。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1902年12月28日生。14歲時投身行伍,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1988年病逝于北京,歸葬于故鄉鳳凰。沈從文一生中出版各種作品70多種,500多萬字。《邊城》、《長河》、《從文自傳》是他的代表作。

  許多人對湘西最初的印象和興趣都源自沈從文的作品,來自台灣的記者們也不例外。

  台灣東森電視臺記者 龍瀛珍: 因為以前也聽過沈從文的故居,就是説一個城市好像要有什麼,不光是自然的風景比較吸引人之外,其實有一些人文的故事在裏頭,有一些人文的故事在裏頭會讓這個地方的印象,在人家心裏留下的印象會更深刻。有一些文化底蘊可以去發掘。

  鳳凰古城最具特色的景致大都分佈在沱江兩岸,泛舟其上,河水清瑩澄澈,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見。河畔一排排由木樁架撐而起懸江搭建的吊腳樓,壁連著壁,檐接著檐,連同木樓後面的青山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裏,那和諧、淡雅的意境,只有從唐詩宋詞或水墨畫中才尋得見,難怪攝像記者們都忙著拍個不停。

  台灣TVBS記者 蘇威銘:因為我覺得難得來一次,而且這邊風光景色都很好,然後我想能夠多拍一點就多拍一點。

  記者:感覺湘西怎麼樣?

  台灣TVBS記者 蘇威銘:感覺湘西是一個還保有那種淳樸的地方,而且旅遊的資源都很豐富,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看夠,我覺得有些地方是可以值得去深入了解,去拍攝的。

  親身體驗了湘西迷人的風光、風情,台灣記者們對如何開發這些資源深表關注。

  湖南省臺辦主任 佘友文:這一次我們開展這個活動,一個是推薦張家界這樣一條線路的旅遊産業,第二個就是兩岸記者進行採訪,這樣更有它的意義。他們也有一些好的建議,能夠推動我們張家界到自治州,在湖南西部的發展。

  據介紹,湘西州的旅遊産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鳳凰為例,2002年這裡接待遊客9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7億元人民幣,在未來五年中,鳳凰將力爭把每年接待的遊客數量提升到2000萬人次,實現8億元的旅遊收入。這其中就蘊涵著巨大的商機。湘西州的秦湘賽副州長表示,湘西旅遊資源的開發歡迎臺商積極參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長 秦湘賽:臺商來我們這投資,經商開發,他們可以享受國家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國家西部開發的優惠政策,可以享受我們這個民族地區的一些優惠政策,只要來了以後,一切問題都好談。歡迎開發商來我們湘西發展、發財。

  主持人:短短幾天的採訪活動已經圓滿結束了,採訪團的成員們都還意猶未盡。來自台灣的記者紛紛表示,他們一定要把迷人的湘西介紹給島內民眾,他們也衷心地希望能夠有機會再來湘西,再來細細品味它那令人心醉的美麗。(編導:晏萌 攝像:雷昊)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