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專家談台灣能源


  8月10日播出

  隨著台灣島內用電量的上升,如何增加電力供應量成為島內民眾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目前島內關於第四核電廠是續建還是停建激烈爭執的情況下,台灣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解決電力供應問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的是大陸火電專家、華北電力大學前校長王加璇教授為我們做分析。

  據台灣經濟主管部門統計,近幾年台灣島內用電量頻頻創新紀錄,2002年島內平均每人用電量為8281度,比1992年時的4714度增加了75.6%,平均每年增加5.8%。 統計還顯示,2002年台灣島內電力的消費總量達1855億度,其中工業部門用電量最大,佔49.5%,其次為住宅,佔20.1%,商業部門佔10.7%,能源部門佔7.4%。

  截止到2002年底,台灣電力系統的總裝機容量為3191.5萬千瓦,其中火力發電廠有31座,裝機容量為2225.8萬千瓦,佔台灣電力總裝機容量的69.7%;水利發電廠有41座,裝機容量為451.1萬千瓦,佔台灣總電量的14.2%;核能發電廠有3座,裝機容量為514.4萬千瓦,佔台灣總電量的16.1%。

  主持人:

  我們注意到台灣在發電的結構當中,火力發電是佔到了主要的一個部分,像這樣的一種結構,您認為是否合理呢?

  華北電力大學前校長 王加璇:70%的比例顯然是高的。

  主持人:

  台灣什麼時候變成了這種以火力為主的情況呢?

  華北電力大學前校長 王加璇:

  台灣在日本佔領的時候只有水電。日本首先開發了龜山電廠,水電廠,然後接著又開發了日月潭,但是台灣的水利資源能夠像樣的也就這幾個,其它都是很小,都不是大的電力系統所能需要的。(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大發展,台灣島上也是大發展,工業經濟大發展。這個時候增加了好多,十幾所火力發電。因為火力發電有這樣一個特點,只要是有燃料,有廠址,有水,很快就可以上,它的工期比較短。

  主持人:很快就能夠見到效益。

  華北電力大學前校長 王加璇:

  立刻就能夠見效,立刻就投運,我們講投運就是投入運行。但是我們講火電也有它的問題,這時候,台灣島自己的提法叫做多元化,能源多元化,實際上就是上核電。我覺得是一個明智的決策。

  主持人:核電佔到多大的比例?

  華北電力大學前校長 王加璇:

  應當説是不低的。核電每一個上來,它的千瓦數大。比如第二核電廠就是核二,它的兩台機組,每台機組是98.5萬千瓦,這一個是當前最大的機組了。

  目前台灣正在運營的核電廠有三座,分別是位於台北縣東北端石門鄉和萬里鄉的第一核電廠、第二核電廠,第三核電廠位於台灣南端屏東縣。目前正在興建的“核四”廠,位於台北市的貢寮鄉。正在運營的三座核電廠共有六部機組,裝機容量為514.4萬千瓦,現在“核四”的工程進度已完成三分之一,全部完工後,預計裝機總容量為190多萬千瓦。

  主持人:

  您認為現在出現這樣的一個以火力發電為主,核電為輔的這樣一個局面,這種能源結構是否合理呢?

  華北電力大學前校長 王加璇:

  合理與不合理,要根據它的實際,我們是可以來制定一些政策,政府部門,專家可以協助政府部門來制定政策。但是制定政策脫離不開它自己的實際,否則這個政策就必然要失敗。

  主持人:

  您認為台灣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王:

  實際情況,現在因為它是燃料的確是自己沒有,基本是沒有的,不管是煤炭、石油、還是天然氣,都到國際市場上去購買。與其這樣的話,要買了核燃料發電,經歷的時間長了,它用不著老折騰去買這個燃料,這是其一。其二,我一聽到火電,台灣島那麼漂亮的小島,到處都風景如畫,回頭那麼多的火電,一個是火電排放的污染,酸雨把我們的樹木,把我們的花草全都給毀了,為什麼會出現酸雨呢,就是火電的特點,火電煤裏頭含的硫,所以現在我們國家現在也在做這個事情,叫脫硫,把煤燃燒之前把硫去掉,可是這是要花好多錢的,還有脫氮,這些東西到大氣裏頭遇到水分全變成酸,全變成硫酸,後邊變成鹽酸,這兩種酸對我們的生命、植物,對人甚至也都是不好的。我覺得火電再好,要上它必須得謹慎,我不是反對火電的,我這大半生,全都是從事火電研究的,但是上它總是要加以思考。

  主持人:

  剛才按照您的分析,實際上火電它有很多的負面效應,一方面是浪費這種不可再生的能源,第二是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我們從另個一個角度來説,火電實際上對於經濟發展,它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它的優勢到底在哪?

  華北電力大學前校長 王加璇:

  優勢我覺得有這麼幾條,一個是它上馬快,我們叫上馬,也就是把這座火電廠建立起來,然後試運,運行完以後就投産,這個週期很短。

  主持人:可以立竿見影地見效。

  王:我這個短是相對於水電。水電要綜合開發,首先得要建大壩,還有泄洪道,還要考慮魚,還要考慮行船等綜合考慮,另外更大的,像三峽我們這次移民有上百萬,國家沒點魄力的話,是做不了的,這些個代價來講,火電都是不需要那麼大的。

  主持人:

  火電它具有比較簡潔,比較快捷的這樣一個優勢。從這個能源的結構上來看,發展火電在什麼樣的況下它是最適宜的?

  王:

  各種條件具備,煤炭來源要有,要測定煤炭能夠持續供應這個電廠多少年,在設計的時候就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個煤礦只能夠供給你20年,我這電廠可以存在50年,那麼在20年之後,你要包括你的電廠這一部分輸煤,就是你的燃料來源那一部分的改變,或者你轉移到新的礦坑。

  主持人:

  剛才我們林林總總談了很多火力發電它存在很多先天的不足,以及它對環境的破壞,您認為按照技術發展的方向來看,火電它的方向在哪?

  王:

  就拿祖國大陸來講,我們幾個大學現在都在做這些工作,研究清潔煤燃燒,它的清潔煤燃燒的方法,這些變成國家重點科研,我們國家設了一個不僅僅是重點實驗室,而且設了一些研究中心,就叫清潔煤燃燒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研究過的東西,立刻轉化為生産力。

  主持人:

  我們再來談談關於核電的問題,我們聽到像台灣對於核電的爭論也非常大,民眾也有不同的一種聲音?

  華北電力大學前校長 王加璇:

  核電遇到最大的麻煩現在倒不是核電本身,而是民眾,他害怕呀,比如一個很現成的説法是什麼呢,核電廠如果一旦失控,它就是一個原子彈,這個説法是很不確切的。第一,一旦失控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不是説一下就失控了。我聽到的核電大事故有(美國)三厘島,一個(前蘇聯)切爾諾貝利,切爾諾貝利有它自己固有的原因,它這個設備應該是早就退役,或者是最少應該要徹底來維修。三厘島是有鋼灶,就是一層大的鋼板把核反應堆罩在裏頭,它一旦出現問題,不會跑到鋼罩外邊,最多洩露出一些東西,那是比較好解決的。

  主持人:

  那麼台灣它發展核電它具有什麼優勢呢?

  王:

  台灣基本上沒什麼一次能源,就是沒有能源資源,全靠國際市場來購買,核電它從國際市場購買完了以後,能用好多年的,相對來講它的運行成本很低。現在我本人意見傾向於核電做替代能源,因此我的意思也反映著對台灣,我希望它的核電能上,不要受一些不是特別有見解的一些看法的影響,能夠繼續上。

  台灣制定的未來發電所需能源的構成比例為,煤炭佔36%;天然氣佔28%;核能佔20%;水力佔10%;石油佔5%,新能源佔1%。由此可見,在台灣發電能源構成中,煤炭的需要量仍然是最大的,這無疑將增加運輸成本。100萬千瓦的火電廠每年需要250萬噸的煤炭,而同樣是100萬千瓦的核電廠,它每年只需要25噸的燃料。

  主持人:

  綜合各種因素來看,包括台灣它自身的能源條件,包括它的經濟環境,地理環境等,您認為台灣它的能源結構應該呈現一種什麼樣的結構是比較合理,或者未來能源發展方向應該是怎麼樣的?

  王:

  我覺得核電是最好的。因為它那個燃料,台灣叫燃料棒,我們叫核燃料組件,這個組件好長時間才能換一次,從國際市場上訂購,沒那麼多運輸,體積很小,一公斤就能發那麼多的功率,這個我覺得是很核算的。就是在裝的時候,建這個核電廠的時候,投資大一些,一次投資是比較大,運行費用是很低的,很低的。

  主持人:

  您認為按照現在的這種狀況,或者台灣目前這种經濟條件,地理環境等,火電,火力發電它應該控制到多大的一種比例是比較合適的?

  王:

  現在它是在壓低,核電一上來,火電自然就壓低,現在它大概在台灣以火(電)為主、以水(電)為輔,現在加上核(電),核(電)和火電一塊。

  主持人:

  應該説核電還是相對來説比較安全的,民眾應該加強對於核電的認識和了解,就可能就會消除對核電的一種恐懼心理。火力發電歷史悠久,經過了三個世紀的發展,對於火力發電人類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火力發電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已經造成了全球的暖房效應、酸雨,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專家建議台灣適度發展核電,也是緩解用電緊張的辦法之一。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