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記者共同關注三峽工程建設 


  7月8日到16日,來自兩岸個大媒體的記者組成的兩岸記者三峽聯合採訪團,在長江三峽進行了聯合採訪活動,在採訪的過程中兩岸記者一起來到了三峽庫區,登上了三峽大壩,共同見證了三峽工程建設的成就。

  長江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正在建設的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今年6月份三峽工程完成了二期蓄水,水位提高到了135米,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三峽,海峽對岸的台灣人民也十分關注三峽工程的建設,為了讓台灣同胞能更深刻的感受到三峽工程的規模,7月8日到16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和國務院三峽辦邀請20幾位來自台灣《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天電視臺、東森電視臺等主要媒體的記者,與大陸媒體的記者一同參觀蓄水後新三峽的美麗風光,親身感受雄偉氣魄的三峽工程。

  此次兩岸記者三峽聯合採訪團從重慶開始順江而下,沿途經萬縣、涪陵、進長江三峽、遊覽小三峽,最後到達三峽大壩的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

  蓄水後的三峽工程到底是什麼樣的?帶著這個問題,兩岸的記者從重慶從重慶碼頭上船,當記者們乘坐的遊輪駛離重慶的時候,曾經在三峽蓄水前來過三峽的台灣的記者告訴我們,能見證蓄水以後的新三峽,讓他們感到非常的榮幸。

  台灣TVBS記者 楊釗同期:那麼這一次我覺得很榮幸,也很高興,很難得機會在大壩開始在蓄水的時候來見證這一次新三峽

  台灣東森電視臺記者 李雅惠同期:讓大家重新見識新的重慶,跟新的長江三峽。

  7月13日,記者們乘坐的遊輪來到湖北省宜昌市,江上的航行到這裡就結束了,三峽大壩也將要呈現在記者們的面前,記者們紛紛扛起了自己的攝像機、拿起自己的筆,要為兩岸人民記錄三峽大壩,記錄三峽工程的壯麗。

  長江三峽工程是開發和治理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峽工程從開始提出、論證到全國人大決定興建,期間經歷了漫長的七十多年。三峽工程最早是由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中提出的,新中國成立以後,就著手開始了三峽的治理工作。到了1992年4月3日,全國人大七屆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三峽工程進入了正式的實施階段。整個三峽工程的建設分為三個施工階段,總工期17年,

  第一階段:1993年—1997年,以大江截流合龍為標誌

  第二階段:1998年—2003年,以三峽首批機組發電為標誌

  第三階段:2004年—2009年,以樞紐工程全部完建為標誌

  目前三峽工程正在按照預計計劃穩步的實施,今年是三峽工程第二階段的最後一年,第二階段的基本任務也於今年6月基本完成。三峽工程水庫蓄水至135米,雙線五級船閘開始了試通航,首批機組中的首臺機組2號機也正式並網發電。兩岸的記者來到三峽工地的時候,當地的氣溫為38度,記者們各個都是汗流浹背,在三峽大壩右岸的120米平臺上,記者們圍住了三峽總公司的副總經理曹廣晶,向他提出了記者們最關心的問題。

  台灣記者同期:先生,你可不可以簡單地講一下這個大壩,為什麼要建?

  三峽總公司副經理 曹廣晶:建大壩的話呢,主要有三個目的,第一個是防洪。因為三峽大壩修了以後,可以形成總的庫容是393億立方米。第二個效應是發電,我裝機容量是1820萬千瓦,世界上最大的。可以每年發電量的話,可以發到847億千瓦每小時。第三個效應的話是改善航運。

  為了讓兩岸的記者能更了解修建三峽工程的重大意義,在三峽總公司領導的帶領下,兩岸的記者來到了船閘的上遊引航道,記者看到了10幾艘船都在等著通過船閘。

  同期:三峽總公司副經理 曹廣晶:這個船閘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目前世界上有三級的,三級連在一起,但是五級連在一起是世界上沒有的,我們三峽是第一次。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長江的航運問題。

  船閘在整個三峽工程建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其運行的5年時間裏,安全運行了1669閘次,通過各類的船舶47657艘次,通過貨物1265萬噸,旅客66。08萬人,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三峽二期工程建設期間航運的暢通。

  參觀完船閘以後,兩岸的記者登上了大壩參觀瀉洪壩段,目前三峽大壩打開的瀉洪口共有23個,滾滾長江水從這些口中噴射而出,水氣在空中凝結成一道道彩虹,當看到這壯觀的景色時,台灣的記者告訴我們,三峽工程如此的壯美、他們真的是非常的激動和驕傲。

  台灣記者同期:

  東森記者 李雅惠:這麼大水利工程,它的規模其實這裡很龐大。整個泄洪壩的感覺其實感受非常深刻的,很有現場感。

  記者:那麼具體今天到了三峽大壩,你自己的感受是什麼?

  中天電視臺記者 何迺強:感動,很激動,尤其咱們這麼一路下來,沿著山河下來,下來之後,我覺得我們必須治理好它,這需要很多人監督,不單單是媒體,我覺得我們媒體也必須要負起我們該負的鏡頭。

  在參觀完大壩以後,為了讓兩岸的記者更了解三峽工程建設,三峽總公司的領導為記者們安排了一次集中的採訪,兩岸的記者開始向他提出了很多人都十分關注的關於大壩裂縫問題,三峽總公司經理陸佑楣解答了記者的疑慮。

  同期:記者:對於大壩裂縫問題,能不能給我們説一下。

  三峽總公司經理 陸佑楣:三峽大壩裂縫都是出現溫度,由於內外溫差所造成的一些溫度裂縫,絕對不是結構性的裂縫。因此它並不是有些媒體説的危害性這麼如此之大。但是我們對裂縫也不是視而不見,不予處理,都進行了嚴格的按照標準來處理,

  記者:那目前這個裂縫基本情況是怎麼樣?

  三峽總公司經理 陸佑楣:裂縫的基本情況都已經處理完了,都是0.2毫米左右的裂縫,都進行了灌漿處理,縫的口上進行封閉,水不會滲進去。

  三峽建築工地採訪結束時,兩岸記者對三峽大壩種種疑惑和種種關注的問題都得到了解答,台灣的記者紛紛表示,他們要實事求是的將他們對三峽大壩的印象傳遞給台灣的觀眾。在參觀三峽大壩的同時,記者們還關注到了三峽工程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移民問題。三峽庫區建設最終移民將會達到120多萬,這些已經被遷移到別地,或正要被遷移的人生活的怎樣呢,為了實地了解三峽工程移民情況,兩岸的記者途經來到了距三峽大壩不遠的秭歸新縣城的一處叫銀杏新村的移民點,兩岸的記者走進了這些移民的家,看到了他們移民後的新生活。

  記者:你在做什麼?

  農民:在摘菜籽。

  記者:什麼菜籽?

  農民:榨油的。

  記者:是你自己種的莊稼,是嗎?

  農民:對。

  記者:你現在還在種莊稼嗎?

  農民:還在種。

  記者:在什麼地方種?

  農民:後面是我的農田。

  記者:現在有多少地?

  農民:現在給我們解決二畝地。

  記者:你家裏有幾口人?

  農民:四口人。

  記者:每人是五分地。那這個地裏你主要是種點什麼?

  農民:沒種柑橘之前可以種點油菜,現在可以種點紅薯。

  記者:那種的這二畝地能夠是做什麼用?比如説一家人的生活,還是可以賣點錢?

  農民:一般地生活不夠。

  記者:不夠怎麼辦?

  農民:靠自己打工。

  記者:你家四口人,幾口人打工?

  農民:現在靠我一個人。

  記者:你做什麼?

  農民:搞開發

  記者:做壘土堆了,那掙工分了。這個錢怎麼掙?

  E:一天可以弄二十幾塊錢。

  記者:你還有孩子嗎?

  農民:我兩個孩子。

  記者:兩個孩子多大?

  農民:大的21歲。

  記者:現在做什麼?

  農民:高中畢業。

  記者:為什麼沒有繼續升學的想法?

  農民:他讀書沒有用。

  記者:有沒有給他安排工作的可能。

  農民:沒安排工作的可能。

  記者:那現在你的小孩子呢?你的小孩子多大了?

  農民:小學畢業,馬上進初中。

  記者:現在搬過來以後,這附近有學校嗎?

  農民:有學校,有學校。

  記者:花多長時間?

  農民:趕車只有八到十分鐘就到了。

  記者:還是很方便。

  農民:很方便。

  記者:你現在住房有多大?

  農民:現在住房90個平方,佔地90個平方,兩個一百八。

  記者:過去住多少?

  農民:過去平方。

  記者:現在增加了,而且樓層也增加了。住的狀況怎麼樣?舒服嗎?

  農民:舒服,一個是交通條件改善,進出不趕車,不願意趕車可以騎自行車,到縣城什麼都可以開。

  記者:離開你的老家有沒有很留戀,或者捨不得的地方?

  農民:我們地方的土地非常好,我們搬上來以後種什麼都不長。一下雨……

  記者:你們全家對於搬過來怎麼看?是高興,還是有什麼想法?

  農民:國家要搬遷就搬遷,至於國家要求,高興也得搬,不高興也得搬。

  記者:你高興嗎?

  農民:高興。…交通好,肯定很高興。

  據了解,移民搬遷給庫區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都帶來了新的機遇。移民的生活與先前相比,出現了新的變化,新移民獲得的土地數量不僅略有增加,遷入地的道路等基礎設施都較為發達。並且,移民也促成了庫區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很多的農民開始走出大山、走出貧困到城市裏務工謀生。但是在採訪中,兩岸的記者也都感受到了,移民這一浩大的工程,確實是需要一個週期去完成的,移民的生活是有所改善了,可是他們該如何完成他們在遷入地的就業和各種社會配套設施的建立,確實還是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

  兩岸的記者帶著各種問題,見證了三峽工程的建設,在採訪的過程中,兩岸記者除了關心三峽大壩建設和移民問題以外,還將目光關注到了三峽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和文物保護工作,那麼兩岸的記者在三峽的聯合採訪中是如何關注這些問題的呢,在明天的節目當中歡迎您繼續收看。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