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透視陳水扁“舉債無害論” 


  主持人:最近一段時期,台灣當局連續擴大舉債,引起各方疑慮,島內民眾對於“債留子孫”的後果更表現了擔心與憂心。針對島內民眾的疑慮,陳水扁發表了“舉債無害論”,説什麼“我們把金雞蛋花掉了,但留給子孫的卻是一隻會生金雞蛋的金母雞”。那麼台灣當局現在的舉債規模有多大?是否超過了舉債的警戒線?它能否解決台灣面臨的財政危機?就此,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演播室邀請到了特約評論員張冠華先生。

  在台灣領導人選舉日益臨近的時候,為了吸引選民、開拓票源,陳水扁打出了“重振經濟”的旗號,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舉債拼經濟”。

  今年上半年,台灣當局通過了擴大公共建設以及就業兩項法案,規模達784億元新台幣,全部是以舉債方式籌措資金。另外台灣當局通過的500億元新台幣SARS防治和紓困特別預算當中,有430億元也是以舉債的方式籌措資金。短短不到5個月,台灣當局就增加了1284億元新台幣的債務。到2002年年底,台灣累計的負債總額首度超過3萬億元新台幣,約佔國民生産總值的33%。4年間,台灣的債務餘額佔國民生産總值的比率,從1999年的13%上升到2002年的33%。

  民進黨執政以來,台灣當局平均每年增加2400多億元新台幣的債務,同時每年還得出售2000億元新台幣的公營事業股票,來解決當年的財政缺口問題。

  主持人:

  張教授我們知道在國際上通過舉債的形式來發展經濟,已經是很普遍一種做法。那麼您是研究經濟問題的,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舉債才能對經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特約評論員 張冠華:

  一般來説所謂的發行公債都是政府行為,發行公債一般地來説,發行公債主要是為了投入一些基礎設施等公共建設,來帶動經濟的發展。當然也有用一些社會福利,或者其他的一些狀況,但是更多是用於經濟建設。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發行公債我想它應該有幾個方面,第一個擴大經濟建設不一定一定要發行公債。你比如説現在有很多政府,修建一些大型的公共設施,採取BOT這種方式。也就是説,本來這個由政府修建的公共設施項目,然後把它交給民間,由民間來投資,民間來經營。然後到了一定的年限以後,再由民間交還給政府。這就是説政府充分利用民間的資金和民間的管理能力,來建設這種公共建設項目。就是説擴大公共建設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舉債,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如果真是要舉債的話,政府你要比較好的償還能力,就是説能借能還,有借有還。

  第三個花錢要用在刀刃上,一般政府用公債、舉債來投建的這些公共基礎設施,應該它具有比較好的經濟效益,或者是社會效益,就説在規定的年限之內,它的投資回報率應該滿足由於舉債來增加的這種成本,比如説債務成本,還有利息的成本。

  所以我想應該從這幾個方面來看的話,這個就是一種把舉債分配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對經濟發展有好處。

  主持人:

  張教授,剛才我們在短片當中了解了一下島內舉債的情況。可以説現在島內的舉債總額已經超過了3萬億元新台幣,這樣一個數額是不是能在台灣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呢?

  特約評論員 張冠華:

  台灣當局它自己公佈一個《公共債務法》,按照《公共債務法》的規定,就説“政府”舉債的上限是不能超過40%,應該説33%這個數字是非常高了。但是事情恐怕還不是如此簡單,台灣最近一、兩年,台灣當局好多舉債是以特別預算這種方式來進行的,這筆錢是不記錄《公共債務法》裏面上限總額。你比如像“9.21”大地震800億元(新台幣),還有SARS特別預算500億元(新台幣),以後還要通過的RTC,也就是説金融重建基金三、四千億元(新台幣),再加上地方政府一些債務,再加上其他一系列隱藏性的債務。所以島內有的專家估計台灣債務餘額,就它的債務總額佔GDP比重早早地超過40%,甚至有可能達到60%、70%這個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説,台灣當局繼續舉債的空間已經非常小了。

  主持人:

  我們知道台灣島內一直處於經濟低迷的狀態,為了重振經濟,陳水扁大搞公共投資,很多人非常關心,公共建設的錢從哪來?

  特約評論員 張冠華:

  現在台灣當局接連提出來一系列的擴大公共投資方案,未來計劃再投入3000億元(新台幣),這個錢從哪來?從目前的情況來説,台灣當局這部分公共投資的錢,在目前,財政赤字已經每年3%,甚至4%到5%這個數字在遞增的情況下,它已經沒有現行的財政收入可以來滿足這部分投資,基本上它要靠舉債來應對擴大公共投資的政策,也就是主要發行公債。

  台灣當局大力舉債,那麼錢都花在了哪呢?台灣媒體有報道披露,564億元新台幣的擴大公共建設資金,大都用在了地方小型工程,缺少有火車頭帶領作用的大計劃,即使是地方小工程,由於申報時間倉促,連起碼的規劃工作都沒做好,不可能期望改善地方建設。至於耗資200億元新台幣的擴大公共服務方案,除了起用上萬臨時人員,從事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使失業率略為好看外,對於刺激經濟有何幫助。再以耗資500億元的SARS防治及紓困預算來説,如今當局積極在做的,以各項補貼為主,例如11萬輛出租車的油券補貼費就高達10多億元新台幣。台灣媒體指出,人們當然不會反對補貼出租車業者,但一個靠舉債而來的預算,當局不能做更有效率的運用,這種舉債與陳水扁口中的“舉債是為了替子孫奠定良好基礎”又有何干?

  主持人:

  我們再回到台灣具體情況,剛才我們提到台灣當局要通過舉債這樣一種形式來搞公共投資,陳水扁也提出要“舉債拼經濟”。通過舉債這樣一種方式真的就能改變台灣目前經濟現狀嗎?

  特約評論員 張冠華:

  台灣當局未來擴大了這部分公共投資建設,你這個錢是不是真正用在刀刃上,是不是用在能夠達到提高乘數效果,能夠提振島內民間投資和消費的這種作用。但是現在看來效果也不盡如此。現在看起來台灣當局提出的這些新的公共建設投資計劃,很多都是倉促期間形成的,事先沒有經過周嚴的評估,對它進行效益評估。比如現在剛剛通過564億擴大公共建設投資項目,基本上撒胡椒面,全部撒到各個縣市裏進去了。有的縣市沒有報的,反而給了項目,有些縣市報上去的項目,反而沒有給,這些縣市也把這些公共建設這些項目,拿來以後比如修補路面,做一些面子上的基礎工程,但是這樣撒上去以後,不會産生很大投資效益,就説你錢花下去就完了,你看不到後期效益。如果這樣做的,恐怕通過舉債擴大公共投資的建設行為,對振興台灣經濟的效果恐怕也是大打折扣的,這也是為什麼陳水扁舉債行動在島內引起廣泛爭議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有借有還、收支平衡是經濟運行中的一個基本規則,那麼台灣當局的還債能力怎麼樣呢?2002年台灣少徵稅收達912億元新台幣,創下歷史最大的衰退幅度。今年初步估計少徵稅收將會超過1000億元新台幣,創下歷史新高。從1999年到2002年的4年間,台灣稅收佔國民生産總值的比率從18.2%節節下滑到12.3%,而世界工業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是27.7%,韓國是23.6%、新加坡是14.8%,也就是説,台灣平均的租稅負擔率已經過低,未來已經沒有減稅的空間。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現在台灣當局的支出又要有一部分來還債,加上政治人物承諾的社會福利支票,台灣的財政狀況明顯惡化。

  在1982年的時候,台灣每支出100元新台幣,有30元用在發展經濟上,但到了2001年,只剩下17.6元。另外讓台灣民眾憂心的是,現在台灣每支出100元新台幣就有7.6元是用來還債,與1982年相比增長了15倍,當年每100元支出中還債的金額只有0.5元。

  主持人:

  張教授剛才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了一下,台灣島內舉債的一些狀況,可以説債務的比率在不斷上升,稅收的比率又在不斷下降,可以説是入不敷出的這樣一種局面。如果著眼于台灣經濟中長期的發展,舉債並不是一個很合理的方式。

  特約評論員 張冠華:

  對,舉債“政府”要有合理的償還能力,但是從目前來看,台灣當局在赤字連續惡化的情況下,它這個償還能力已經受到了廣泛質疑。從稅收角度來看,實際上陳水扁上臺以後大搞福利政策,搞了一系列減稅,加上經濟政策不景氣,稅收來源又減少。台灣整個賦稅收入佔GDP的比重是在不斷下降的。就以2002年為例,台灣賦稅收入佔它整個“政府”財政收入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六十二點幾,一般地在發達國家或財務比較健全國家,都應該是收80%左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財政收入就相對來説持續地下降,但是支出又不斷上升。這樣就形成台灣財政的狀況不斷惡化。像這種情況的話,它又繼續增加舉債幅度,這對台灣財政是相當不利的,有可能造成財政危機。

  主持人:

  面對陳水扁這樣一種做法,可以説台灣各方也有一些疑慮和擔心,陳水扁也曾面對這些疑慮和擔心發表過言論,説“雖然現在我們把金雞蛋花掉了,但是我們留給子孫卻是一隻會生金雞蛋的金母雞”,您怎麼看待他這樣的一種言論?

  A:其實就舉債本身它無所謂好壞,你只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只要用在有效益的項目上,它對經濟有正面的影響。陳水扁執政以來,台灣經濟情況是急轉直下。經濟問題已成為陳水扁拼選舉最大的一個弊端所在,也成了他最大的一個包袱。為了甩掉包袱他要營造一些聲勢,討好一些選民,短期內刺激這種景氣,然後來擺掉經濟因素對他選舉不利影響,來臨時性地做一些短期應急性的措施。像這種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就是屬於這麼一種典型的措施。如果説提出來的這些經濟建設項目,未來進行擴大公共建設這種投資,不能符合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需求,産生不了很大的效益,它遺留下來的只有是一堆債務,實際上是債留子孫,是一種殺雞取卵的做法。

  可以説舉債這種形式無可爭議,但是看這個錢是否花在了刀刃上,非常感謝張教授您就“舉債無害論”為我們做的分析,謝謝。對於陳水扁的“舉債無害論”,台灣媒體評論説,想當初民進黨在野時一再批評行政當局盲目舉債,現在民進黨執政不僅財務急劇惡化,而且還要將一再舉債合理化,真可謂信口雌黃。台灣的財政危機,其實只是台灣總體問題的一個外顯症狀,隱藏在財政危機背後的,是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危機,這個危機的形成是因為民進黨為了贏得選票,千方百計只想討好選民造成的。(記者:高輝)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