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天籟之音——海峽兩岸少年合唱藝術交流


  2003年6月22日星期日播出

  主持人 李紅:有一個被稱作是兩岸中國人民共同的驕傲的合唱團,這就是中國交響樂團少年及女子合唱團。這個合唱團是1983年由中央音樂學院指揮係教授楊鴻年先生創辦的。1992年,中國交響樂團少年及女子合唱團第一次踏上寶島台灣演出就引起巨大轟動,11年間這個合唱團共4次赴台灣演出,每一次演出都在台灣掀起了熱浪,給台灣人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那麼就兩岸青少年合唱藝術方面的交流,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來了中國交響樂團少年及女子合唱團創辦者兼指揮楊鴻年教授和楊教授的夫人——合唱團藝術指導兼鋼琴伴奏唐重慶教授。

  這是中國交響樂團少年及女子合唱團1998年在台灣演出的盛況。這個合唱團由楊鴻年教授于1983年8月創建並任常任指揮。二十年來,在楊鴻年教授的嚴格訓練下,合唱團成為了一支具有很高音樂素質,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著名兒童合唱團,被譽為世界七大童聲合唱團之一。1998年7月,這些被稱為來自長城的小歌手的孩子們,帶著他們甜美的歌聲和美好的心願第三次來到台灣進行為期兩周的演出。每次赴台灣演出,他們都要排練許多新的曲目。這次他們為台灣觀眾帶來的既有祖國大陸和台灣的傳統民歌,也有代表合唱水平的無伴奏合唱以及不同風格的外國名曲。真摯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和美好的祝福都浸透在這泉水般純凈的歌聲裏。

  楊鴻年,中央音樂學院指揮係教授。祖國大陸著名的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他的指揮風格熱情奔放、細膩入微,指揮的曲目範圍廣泛,表現力豐富。楊鴻年教授獨具一格的表演藝術以及他在訓練合唱方面的技術與修養,深受國內外專家的一致欽佩,被國際上譽為真正掌握合唱藝術奧妙的大師。唐重慶,首都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鋼琴教育家,1986年兼任中國交響樂團少年及女子合唱團藝術指導和鋼琴伴奏。

  主持人:楊教授我們知道,合唱團曾經四次赴台灣演出,而且每到一處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據説這個門票很早就已經賣完了,您能不能給我們回憶一下當時演出的盛況?

  中央音樂學院 教授 楊鴻年:作為合唱團我們是第一個去的。我們在台北演了兩場,然後在台中、台南、高雄、台東一路演下去的。在台灣首場演出的時候是人山人海,爆滿,票早就沒有了,有的就是擠進來的,甚至有一些聽眾,他在台北買不到票,那麼我們車往台東、台南走,他趕到台中也沒有票,到了台南也沒有票,結果是打動了劇場的人允許他們買站票,就在台北聽不到,他到其他地方也想聽到,引起非常大的轟動。

  台灣觀眾:非常棒!上次演的時候我也來聽了。來過三次吧。我連這次聽了兩次。非常好。

  台灣觀眾:非常好。對,非常好。好棒啊。

  台灣觀眾:好棒啊。我們也是合唱團的。

  台灣觀眾:大家聽了非常親切。你聽掌聲就曉得了。掌聲如雷,反應非常好。

  主持人:我們在去台灣演出的時候,在曲目的選擇上還是非常有講究的,那麼據我們的觀察,台灣的少兒合唱團跟我們大陸的少兒合唱團在演唱風格和水平上有沒有什麼不同?

  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教授 唐重慶:台灣的合唱團他們唱的作品還是蠻豐富的,我們接觸到的愛樂合唱團,還有榮星合唱團,華新合唱團,這都是兒童合唱團,那麼就説他們的作品有一定難度。

  中央音樂學院 教授 楊鴻年:台灣的合唱團百分之九十幾都是業餘的。它的特點一是,業餘的是主體。第二個老師是專業的。和我們大陸的合唱團來比,台灣的普及水平高於我們大陸,普及度,按人口比例高於我們大陸。因為我們大城市還比較發達,可是我去過很多邊遠地區,那就比較缺少,比較困難,它這方面比較平衡。

  主持人:楊教授改編了很多台灣的歌曲,那麼改編的台灣歌曲也在台灣演唱,是否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改編歌曲都是哪幾首?

  中央音樂學院 教授 楊鴻年:我改編的作品,對台灣的作品來説有幾類:一類是真正的民歌,像《丟丟銅崽》那就是真正的民歌,《天烏烏》就是真正的民歌。 第二種是校園歌曲,流行比較廣的。還有一類就是目前,還有影響的一些流行歌曲。像《感恩的心》,像大陸也都在傳唱的。因為我們改編把它提升了很多。大概分這三類。這三類當中呢,在台灣最受轟動的還是台灣的民謠和早期的創作歌曲和校園歌曲。

  2001年,中國交響樂團少年及女子合唱團第四次到台灣演出。這次他們的演出地點主要集中在台北地區。合唱團的每一場演出都受到熱烈的歡迎,孩子們高難度的演唱技巧、和諧純美的音色另觀眾驚嘆陶醉。和台灣榮星少兒合唱團合唱的一曲《大海啊,故鄉》,更是把兩岸孩子們的心連在了一起。而孩子們演唱的台灣民歌《捉泥鰍》和台灣校園民歌《外婆的澎湖灣》更是激起了陣陣掌聲。歌聲架起了兩岸交流的橋梁,歌聲傳遞著真摯的友情,歌聲勝過千言萬語,歌聲凝聚著民族的親情。

  主持人:唐教授我們這四次去寶島台灣演出,能不能給我們談談兩岸小朋友交流的故事?

  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教授 唐重慶:這個就太多了,我們每次去,除了在一起演出這些活動以外,還經常會有一天或幾天,是把孩子接到台灣的家庭,跟他們一起生活,就是合唱團員的家庭。所以這樣呢,就是孩子之間的交流就更密切。

  中央音樂學院 教授 楊鴻年:1993年,有個暑假,剛剛放暑假,有一位人敲我們家的門,我一開門,他就向我鞠一個躬,説我是從台北來了,這是我女兒,我想把她交給你們,就在這兒讀書,然後呢就是又可以參加你們合唱團,我當時很震驚,我説你們怎麼知道這個合唱團?他説你們到台灣演出,我們全家人都買了票去聽音樂會,聽了音樂會就在打聽怎麼能找到你們,可你們已經到台中,到其他地方演出去了。所以我們買了你們的CD,還買不全,因此回去孩子就每天都聽,一定催我,要我帶她到北京來找到你們。今天我們就是找你們拜師的,很有意思。她星期六趕到(北京),星期天參加音樂會,她來上臺。她父親也上臺講他心裏面的話,第二天早晨回台北上課去了。到意大利就更有意思了,我們去參加比賽,我們約好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大家到意大利,從意大利比賽回來時候,在北京機場她就不出來了,我們派一個同學送她上到香港的飛機,這樣的事情,很叫人感動。

  這就是當年的那個跟楊教授學唱歌的台灣孩子孫君儀,如今她已經是北京大學數學系二年級的學生。

  北京大學數學系台灣籍學生 孫君儀:中央樂團少年及女子合唱團,他們的聲音特別洪亮,特別漂亮,猶如黃鶯出谷。這對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説,非常地震撼。我覺得那時候受到的衝擊。覺得人的聲音能夠那麼漂亮。

  合唱藝術深深吸引了年幼的孫君儀。她告訴記者,1992年觀看少兒及女子合唱團在台北的演出後,她就對歌唱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她加入了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1993年的暑假,父親帶孫君儀到大陸拜楊鴻年教授為師,她利用暑假的兩個月接受了嚴格的訓練。雖然孫君儀後來並沒有讀音樂專業,但是少年時與音樂的一段緣分,深深地留在了她的心中。她説是合唱藝術,把她帶到大陸來的。

  北京大學數學系台灣籍學生 孫君儀:我覺得來這邊,就像類似在家讀書,只是到比較遠的地方。然後偶爾通個飛機,就可以回家。

  中央音樂學院 教授 楊鴻年:還有另外一個例子,我們合唱團的孩子,盧晗,小啊,才九歲,到台灣的時候,回來以後每個人要寫日記的、要寫總結,寫感想的。她寫了一篇帶有幻想性的感想,她説我從台灣回來以後,我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到海峽兩岸中間的海水沒有了,這兩塊地連在一起了。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台灣的小朋友可以隨時到大陸來,我們也可以隨時到台灣去,這該多好啊!我感到很欣慰,我沒有白活,也沒有白累,就是孩子起到這樣一個作用。

  主持人:有人説,童聲是最美的,因為那是天籟。但願這天籟能經常穿越海峽,飛到寶島,讓兩岸的青少年能夠在這天籟之音中有更多的交流。(編導:歐陽群)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