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訪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張揚


  2003年6月7日星期六播出

  主持人 李峰:他是地地道道的台灣客家人,十幾年前曾擔任過蔣經國先生的侍衛官,創辦過《中華時報》,競選過民意代表,之後又抱著躍馬中原、情係祖國的心情來大陸創業,他就是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張揚先生。

  張揚先生祖籍廣東,客家人。1950年生於台灣省苗栗縣,自幼喜愛詩文,演習書法,1953年沐浴佛門1964年下山讀書,曾就讀于台灣大學,1967年至1980年,擔任蔣經國先生的侍衛官,1985年步入商海,成立了企業經營管理顧問公司。1988年投資祖國大陸,最初是以投資電子、機械産業為主,如今的經營範圍已拓展至紡織、旅遊、地産、運輸等諸多領域。並於2000年5月,高票當選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

  主持人:一拿到張先生的名片,我發現您有四個頭銜,但是擺在第一位的是,全球客家崇正會聯合總會的會長,那麼,全球客家崇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崇正會”它是屬於一個客家人的社團組織,“崇正會”有將近90年的歷史了,它早期呢在廣東,像梅縣這一帶(客家人)下南洋謀生,所以在海外,就成立了這麼一個類似是同鄉會的組織。目前所有旅居在海外的客家人都加入到“崇正會”裏面了。目前分佈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將近有172個會,實際上每年有交會費的大概將近1500萬人。

  主持人:您認為客家人的聯合會比您自己所做的實業,您把它看得分量更重一些?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那是。第一個因為我們客家比較格外重視它的根源的東西,這是鄉親鄉情問題,還有忠實的教育問題。所以我們是以鄉親為主,事業為第二。

  主持人:目前在台灣客家人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台灣目前雖然總數2300萬人,但是客家人有560萬,也是分佈在台灣的各個角落。但是不管在全世界也好,台灣也好,在人的族群裏面,尤其是漢族裏面所講的,客家族群裏面是大家公認,特別團結的族群。目前在台灣的客家人不管在政府、商界,嶄露頭角的也很多。

  在客家人中,有很多佼佼者:中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朱德、鄧小平、葉劍英以及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都是客家人。目前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將近1億人。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廣東省的梅州市、福建省的西部、江西省的南部以及四川省的部分地區。在祖國大陸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每年都會迎來不計其數台灣客家人,到那裏旅遊觀光、尋根問祖。以江西為例, 2002年12月中旬,由江西贛州市政府承辦的“贛臺客家文化研討會”,吸引了台灣、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的客家人100人匯聚贛州,其中來自台灣的客家鄉親就有50多位。據了解,僅贛南1949年移居台灣的客家人就達3萬多人。贛南採茶戲、風水堪輿術等民間文化,至今仍在台灣民間廣為流傳。

  主持人:我們再來聊聊您個人的經歷。您是1985年就來到祖國大陸,那是第一次。1985年的時候應該説,那時大陸剛剛“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初期,很多狀況發展不盡如人意,看到這個情況的時候,你當時的感想是什麼?對於回祖國大陸這種心情是不是堅定?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第一個我們來尋根,因為終究我們的祖先從中國大陸過去。另一方面當時因為兩岸的關係,政治的關係,很多的宣傳,我們內心也産生一定的懷疑,當時我來看了以後,我認為改革開放是必行的道路,因為中國有蘊藏這麼大的資源,而且政策也越來越明朗。雖然那個時候看起來比較落後一點兒,但是它的潛力很強。

  主持人:當時第一個(投資)項目是什麼?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第一個項目做紡織,在廈門的晉江做紡織。後來有一個階段我緊跟著就搞一些電子廠。那個時候我又涉足了深圳的香格里拉,慢慢慢慢我就把陣地往北轉移了。

  主持人:轉移到什麼地方?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我第三站是到北京,然後在河北、浙江,因為它當地的特性,包括我們産品生産的原材料的來源方便與否,還有它的運輸條件,包括我們遠到新疆都有。

  八十年代末,張揚先生先後投資3000多萬港幣,成立了崇正榮華富貴電子有限公司和崇正通用機械有限公司。作為一個投資窗口,企業憑藉著科學的管理,全體員工勤業愛業的精神,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緊接著,他又看好福建、浙江地區的紡織業和服裝業的發展勢頭,在上海、晉江等地陸續投資建起一批紡織、化纖、服裝生産廠。其中,投資400萬美元的晉江雙龍紡織廠,佔地1.2萬平方米,成為當地的骨幹滌綸、成衣生産企業。 首輪投資的一次次成功,給張先生帶來巨大的鼓舞,使他滿懷信心地投資其它領域。於是,他又在上海、廣東、江蘇、山東、北京、河北、遼寧、新疆等地投資興建了30幾家企業,涉及電子、機械、紡織、服裝、鞋襪、運輸、旅遊等行業,總投資1.6億美元。而張揚先生馳騁商海多年之中,最為得意手筆要屬瀋陽天山福園的投資興建了,天山福園佔地面積僅3486平方米,卻能容納15萬個骨灰塔位,而傳統的墓地若要存放15萬個先人骨灰,要佔地75萬多平方米,僅從這一點就能節省土地近70萬平方米。特別是,天山福園是建在土層極薄的沙板岩荒地上,不僅不佔一分耕地,而且隨著園區綠化工作的深入,對水土保持、防止污染、改善和美化自然環境,都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張揚這個“功德”聯結起了海峽兩岸。他已將福園的1萬個塔位贈送給在台灣和世界各地的張學良將軍原部下老兵。此舉不僅可使他們落葉歸根,而且這萬名老兵的幾十萬海外親屬每年來此祭祖掃墓,也能夠繁榮瀋陽市的旅遊業,也為瀋陽市對外招商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主持人:歸結十幾年的奮鬥歷史,做成現在蒸蒸日上的局面,您認為成功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我想要大的宏觀來講,當然是政府的英明,改革開放逐步完善。再一個我們個人的努力,我想在於忠誠立信、有情有義很要緊。那當然了,在從事的商海裏面,有很多不如意,不管是為了利益也好,什麼也好,我個人的哲理是寬容,做到寬容兩個字。

  主持人:寬容的心態是不是在您做瀋陽台資企業協會的會長上,也發揮了獨特作用?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我一生在奮鬥裏面,受到了很多的傷害,因為寬容兩個字,彌補了我很多內心的不足,讓我能夠在困境中一步一步走出來。所以我就下定決心,當時我捐了100萬人民幣,在瀋陽買一個臺商會館,就給這些臺商有一個家的感覺,遭遇什麼困難,還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主持人:目前瀋陽台資企業是怎麼樣一個情況?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目前的台資企業將近有800家,常住在瀋陽的大概有1000人到2000人。隨著政府的改革開放以後,投資環境逐漸地成熟。所以慢慢慢慢現在,北上的臺商也多。再加上瀋陽它本身過去是重工業的基地,像目前就有很多像汽車行業周邊配套協力廠家都是臺商來投資的。

  主持人:現在兩岸都受到SARS疫情的影響,您的産業也橫跨海峽兩岸,有沒有受到SARS疫情的影響?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有。但是呢不是太大。因為這個是全球性的問題,還不是只局限于我們的問題。包括像我們外銷,現在也出現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像美國、歐洲這些,現在對我們疫區産品外銷,他現在也正制定一個其它的策略,可能對我們明年的訂單是有影響。

  主持人:面對疫情你有沒有信心,去使企業恢復到 更好的狀態,或者説影響沒有影響到你對大陸投資的,未來前景的判斷?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我想對我們回祖國投資是沒有影響,那是短暫的,我們看祖國採取了方方面面方法,措施都非常得當,我想這很快能夠過去。但是對於我們企業來講,雖然目前有這個困境,我想短暫的休息是為走更長的路,借這個機會我們也可以自我調整。

  作為虔誠的佛教徒,張揚先生的言行始終離不開一個“善”字。張揚和他的崇正國際聯盟集團在海峽兩岸做了許多“善舉”:在台灣,張揚每年都要資助500名貧困大學生;在祖國大陸,他先後投資興建37所崇正希望小學;北京亞運會,他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為支持教育事業,他為農業大學建立了科研教學大樓;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他捐助100萬元人民幣;1995年,他以母親張謝鳳妹女士的名義,捐贈10萬元人民幣資助遼寧省孤兒學校,同時又向瀋陽市鐵西區2000戶居民捐贈20萬公斤大米;1996年,他向遭受水災的遼寧人民捐贈20萬元人民幣和1500條棉被;2000年4月,遼寧省發起救助烈士遺孤社會工程,他捐贈15萬元人民幣,負責撫養120名烈士遺孤張揚先生樂善好施,受到社會各界的讚譽。

  主持人:還記得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時,您作為臺商代表去參加了回歸大典,當時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您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去參加這個活動?

  瀋陽市台資企業協會 會長 張揚:澳門回歸時候我作為一個唯一台商代表,去參加這個回歸的大典,當然心情非常地複雜。看到澳門終於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澳門終究很小,但回歸那天我們就無形中體驗到澳門力量的在增大。為什麼呢?它背靠著祖國。這個地方過去給葡萄牙統治了,我們看幾十年沒什麼大的發展。所以當時我跟特首也就講,他説澳門能夠回歸當然是澳門人的福氣,你們台灣人也得借鏡看一看。當時的感覺就認為,澳門不用再受人欺負,因為殖民地終究,哪怕經濟再繁榮,在人的尊嚴上,國格上,都非常重要,因為你抬不起頭來。所以我們也指望,希望祖國能夠和平統一,能夠早日地實現,也讓台灣能夠在小島裏面能夠走出去。

  主持人 :有一人之力造一人之福,有萬人之力造萬人之福,這是母親對張先生的教誨,如今事業發展了,這對張先生來説有著如虎添翼的感覺,因為這使得他更有能力更有機會回饋社會、服務民眾。(編導:安倍含)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