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京腔京韻連兩岸


  2003年6月4日星期三播出

  主持人: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藝術,為人們所深愛。在台灣,往往京胡一拉,民族的感情就會油然而生。近年來大陸的京劇團體多次派團赴台灣演出,而不少的台灣演員也到大陸來拜師學藝,在兩岸京劇界留下了一段段的佳話。今天我們演播室邀請到兩位嘉賓,他們是中國京劇院的院長吳江先生和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耿巧雲女士。

  主持人:那首先請問吳院長,我們知道中國京劇院是從1993年率先開創了這種兩岸京劇交流的先河,至今每年幾乎都要去一次台灣,台灣的有關團體也會到大陸來進行交流演出。今天我們特別想提一提在2001年2月份我們曾經選派了京劇《紅燈記》到台灣去交流演出,當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曲目安排,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考慮?

  中國京劇院 院長 吳江:《紅燈記》應該説是中國京劇發展史上一個很重要的作品,影響也很大。作為藝術的成果,尤其是優秀藝術的成果,對兩岸來講,對兩岸的藝術家,對兩岸的人民來講它是共同的財富。所以説為爭取《紅燈記》到台灣去演出,台北的很多政界的,包括一些教授,一些知名人士,像朱慧良女士、貢敏先生許許多多的這種朋友,非常熱情在推動這件事情,通過各種會議,各種法律方面的,就終於在2001年的春節成行了,我們那年是大年初一到的台灣。

  這是中國京劇院在台灣上演《紅燈記》的熱烈場面,為了讓台灣觀眾欣賞到《紅燈記》的獨特魅力,中國京劇院組成了100人的強大陣容,《紅燈記》中所用的場景、道具也都是從北京專程運到台灣的,《紅燈記》中的優美唱腔,李玉和一家三代英勇抗日的愛國情懷,引起了台灣觀眾的共鳴。

  現場觀眾:我感動得,激動得都站起來了,鼓掌不已,演得好,而且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我想台灣的年輕人更是應該好好看看,我準備回去發動大家來看。

  主持人:那耿女士,您覺得像這樣一個現代京劇的曲目在台灣它會有這種聽眾嗎?

  國家一級演員 梅花獎獲得者 耿巧雲:剛開始我們也有一些擔心,怕這種戲,因為京劇,現代京劇《紅燈記》是第一次到台灣,而且現代戲也是到第一次到台灣。那麼當時我們也有些擔心,怕我們台灣同胞們好像有點不太接受,因為政治色彩非常濃這齣戲,那麼當時也是通知我們説去,後來又不去,反正通過很多週折,最後還是終於去了。去了以後,當時我們也是院長演出之前做動員,説如果演到中間,如果觀眾不喜歡,我們不要亂,我們不要慌,我們就把幕拉下來,我們就不演了,就停止。但是沒想到就是我們安排了四場,一場比一場熱烈,一場比一場受歡迎。

  主持人:那院長,您認為這個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就説台灣的觀眾是抱著什麼樣心態來看這齣戲的呢?

  中國京劇院 院長 吳江:抗日戰爭的時候,如果説以後國共兩黨是有矛盾,有衝突,政見是不同的,但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國共兩黨是合作的。有一次演出完了以後所有的觀眾都站起來擁到臺前,擁到臺前,有的人在那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主持人:演出的效果到底怎麼樣,我想耿女士最有發言權了,當你在舞台中央的時候,你能感覺到台下的觀眾他們情緒是怎麼樣?

  國家一級演員 梅花獎獲得者 耿巧雲:我感覺非常熱烈,而且我們的唱段他們非常熟悉,有時候唱著唱著底下的觀眾跟著一起唱,而且尤其是在演到第五場《説家史》的時候,底下特別地安靜,鴉雀無聲,這時候我聽到很多朋友就講,這時候有很多老兵就是默默地落淚,在擦淚,所以比較受感動,打動了觀眾,而且觀眾反饋給我們的就是掌聲、熱情,也看出來他們對我們這個戲的肯定。

  主持人:用掌聲,也有用聆聽這種方式表達對戲的喜愛。在你的印象當中,當你唱到哪一個唱段的時候,觀眾們的這種掌聲最熱烈的。今天能不能給我們再現一下當時的那個唱段呢?

  國家一級演員 梅花獎獲得者 耿巧雲:好的,我就唱一小段大家非常熟悉的,《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主持人:真是一段非常美的唱腔,雖然這個劇帶有一些歷史的色彩,但是唱腔本身,這個藝術本身它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沒想到這個《紅燈記》到台灣的演出是經歷這麼多週折,也出現那麼多讓我們感動的情節。那麼讓我們再來回顧,我們從1993年中國京劇院開始到台灣演出,那麼最初的時候是經歷怎樣一個過程才能成行的呢?

  中國京劇院 院長 吳江:近十幾年來,兩岸的這種文化交流從演出開始,逐漸的我們派教師過去,我們派導演過去,給和他們一起拍戲,甚至有些新編的戲、新創作的戲,兩岸的學者互相交流,教育上的互相交流,一直到共同演出,共同組團,十年過去我想至少劇目近百個以上,超過了百個以上,而且其它的方式的交流合作,那就更多了。比方我們派過去教師,就去學校,國光、復興去教學,去年王金璐先生和他的弟子趙永偉還到國光去,連帶著教學,還要演出,也去了很長時間。

  主持人:應該説兩岸京劇界的這種交流、合作已經進入一種深層次的階段。耿女士在台灣期間有沒有去觀察一下,像京劇在台灣它有沒有群眾基礎,除了對大陸京劇喜愛之外,它在本地的本地化發展狀態是怎麼樣的?

  國家一級演員 梅花獎獲得者 耿巧雲:它的團也很多,京劇團。尤其是我覺得他們唱青衣梅派的魏海敏,還有花臉叫王海波,因為我從他們的身上我就感覺到他們特別特別喜歡,特別熱愛京劇事業,尤其像魏海敏,她是唱旦角的,我就感覺,她是梅葆玖老師的學生,她的唱、念、作、武、就非常講究,扮相也特別漂亮,唱腔也學得特別到位。

  中國京劇院 院長 吳江:梅花獎二十年在北京的演出她還來參加了,她是第一個在台灣獲得大陸梅花獎的演員。

  京劇在中國被稱為國粹,形成于北京,是迄今為止中國影響最大的一個劇種,被稱為中國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它影響著一代代的中國人,也擁有千千萬萬的京劇愛好者,這其中也少不了海峽彼岸的京劇藝術家。王海波女士,人稱台灣第一女花臉,由於演唱黑臉包公響譽海內外,她扮相剛勇角色傳神,是海峽兩岸京劇界的知名人士,曾拜山東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方榮翔先生為師,談到她的從藝生涯,她説,台灣很多人都喜歡京劇,她的丈夫田文仲先生就曾是她的忠實觀眾。

  台灣京劇演員 王海波:我們也就是因為他也喜歡戲,而且那個時候因為我唱花臉,台灣的報紙登我的新聞或者在媒體上都喜歡用我的花臉照片,所以會變成説,別人不知道我長什麼樣子,然後沒有人追。然後我的同學很多都結婚了,象魏海敏,他們都結婚了,然後我沒有人追也蠻急的,後來就來了這麼一個人追我,那我就想説,就交吧。王海波提到的同學魏海敏女士,也是台灣的京劇藝術家,主攻梅派京劇,多次獲得海峽兩岸京劇界的大獎,1991年她拜梅葆玖先生為師,也成就了海峽兩岸京劇藝術家合作的一段佳話。

  台灣京劇演員 魏海敏:我記得老師,我們在香港1988年的時候,就曾經説拜老師,老師也聽我唱過,他就答應了,但是那個時候因為兩岸還不相通,我沒有辦法到北京來,在1991年的時候,我就專程到北京來拜師了,舉行一個很盛大的拜師典禮,當時所有的前輩們,先進們都到了現場,我覺得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可能很多來這邊學藝的人,他不僅僅是為了演出,更多是一種自發的愛好,一種喜愛使他們有這樣的一些舉動。那麼現在我們再來聊聊關於京劇藝術本身的問題,比如説兩岸京劇在唱腔上,在流派的傳承上有沒有各自不同一些特點?

  中國京劇院 院長 吳江:應該説繼承的還很原汁原味,很講究的。比方講我們旦角的踩蹺,我們解放以後就廢除了,年輕人都不用了,但是你到台灣去看,它的武旦,它的花旦不一定臺上都用,但是要練這種功,他説這種傳承,要把它傳下去。

  主持人:那麼就耿女士您所飾演的像《紅燈記》這樣的一些角色,能不能給我們分析一下這種唱腔它具有什麼樣藝術特點?

  國家一級演員 梅花獎獲得者 耿巧雲:藝術特點,我唱的是荀派,我學的都是訊荀戲,花旦。花旦戲他表現的都是天真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少女,表現的少女比較多。那麼它的唱,荀派的唱就是比較婉轉,而且它有一種像勾了芡一樣的,很俏麗,很濃。所以它每一個行當都有每一個行當的特點。

  主持人:確實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有關它的藝術特點,我想它應該是一門非常深的學問。我們還記得兩岸京劇界合作有一個非常典範的例子,就是台灣的傳奇劇團排演過莎士比亞的名著《麥克白》的京劇版,而且中國京劇院與之合作,成功地把它推上了舞臺,那麼這個具體的情況是怎麼樣的,院長給我們介紹一下?

  中國京劇院 院長 吳江:2001年《紅燈記》劇組去過以後,我們在台灣的時候就和吳興國當代劇場的,吳興國的先生,搞的《慾望城國》,改編莎士比亞的《麥克白》,這個戲他和魏海敏共同唱的,我在台灣看到他們帶子以後,我挺受觸動的,所以就決定,我們請《慾望城國》到北京來,請他們的幾個主演來教我們,和我們的主演一起聯合,借他們的全套服裝,借他們全套的舞臺設備,到北京來,聯合共同在北京,當時在保利大廈也是演了三場,在藝術界反映是相當強烈的。

  主持人:應該説像《慾望城國》的這樣的一個合作,堪稱一種範例,一種合作的範例。透過這種成功的這種兩岸合作這種運作,作為演員來説你怎麼來看,就説兩岸京劇界未來在合作方面還有多少潛力可以挖,我們還可以做哪些事情?

  國家一級演員 梅花獎獲得者 耿巧雲:我覺得像這種的合作特別好,為什麼?因為有一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而且台灣有它們的思想,它們設計出來的東西,然後和我們大陸的人,合作在一起,都有一種新的東西出現。我覺得這樣的機會是非常地好的。

  中國京劇院 院長 吳江:實際上這種交流應該是一種互動的,是應該有來有往的,我們去的比較多,我們的很多團體都陸續到過台灣了,但是大陸的觀眾也應該更多的了解一下台灣的演員,台灣的京劇演員他們在演些什麼,通過多種合作形式,合作方式,不僅能夠促進我們的交流,使兩岸人民都從心上,我覺得連得更緊,能夠共同地對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向明天的發展,都能夠通過共同合作起到一個推動作用的。

  主持人:聽了今天院長一些話確實讓人很振奮。我們也希望更多的觀眾朋友能夠靜下心來聽聽京胡的那一聲韻味,聽聽京腔的那一種美好的給人的感覺。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凈、末、醜,講究的是唱、念、作、打,京劇藝術在兩岸都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兩岸業界的合作將使京劇這門古老的藝術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編導:陳曦、翟鈺)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