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海內外中華兒女共祭軒轅黃帝陵


  主持人 李紅: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陵是中華兒女共同景仰的聖地。4月5日清明節上午,來自海內外的數萬名中華兒女聚集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廟前,以傳統的儀式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

  4月5日上午9時50分,公祭典禮開始,現場鳴炮三十四響。34聲禮炮代表著中國大地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全體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在樂曲《軒轅頌》聲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以及海內外各界代表依次敬獻了花籃和祭品,並向黃帝像鞠躬行禮。陜西省省長賈治邦恭讀了祭文。

  陜西省 省長 賈治邦:偉哉中華,雄立東方。五千餘年,彌剛彌強。改革開放,東方巨龍騰驤。克成盛世,神州載寧禎祥。港澳回歸兮,紫荊白荷溢香。月望臺澎兮,翹盼兩岸同光。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姓公孫,名軒轅。五千年前,黃帝以他聰穎的智慧、開拓的性格和非凡的才華,率領先民創造文字,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捕魚狩獵,建造房屋,紡紗織布,製作陶器,縫製衣服,使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以黃帝的時代為分界,結束了荒蠻混沌,進入了文明的階段,開創了中華古國悠久的歷史文明。黃帝陵位於陜西省黃陵縣橋山之巔,山水環抱。黃帝陵所在的黃陵縣,南距古城西安171公里,北距革命聖地延安162公里。1961年國務院公佈黃帝陵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古墓類第一號,素有中華第一陵之稱。黃帝陵墓冢高3.6米,周長48米,用磚砌花墻護圍。冢前有一石碑,上刻“橋山龍馭”四字,為明朝嘉靖年間所立。再前有一座祭亭,亭中豎一高大石碑,上書“黃帝陵”三個大字,為郭沫若先生於1958年敬題。祭亭前有祭祀廣場,民間祭祀活動就在這裡舉行。民間祭祖都要奏樂、表演、供祭品、上香、鳴鐘,最後逆時針繞陵一週,寓意時光倒流,追溯始祖足跡,緬懷祖先功績。軒轅廟建於橋山腳下,軒轅廟與黃帝陵遙相對應。在軒轅廟的院內,樹有香港回歸紀念碑和澳門回歸紀念碑。這兩塊紀念碑是全體華夏兒女雪洗百年恥辱,振奮民族精神的歷史見證。前來參加公祭活動的台灣同胞們紛紛在此合影留念。

  台灣同胞:我們從小在課本上,我還知道公孫軒轅。對不對,所以覺得很難得,很難得能夠來到這裡。

  台灣同胞:我們雖然在台灣,來參加這個祭黃陵很有意義。祭黃陵帶一些照片回去,讓一些台灣的同胞分享這些照片,他們也沒有時間或沒有機會來參觀,希望明年能來這裡參觀、祭黃陵。

  台灣同胞 黃健雄:(祭祀)黃帝陵的這麼一個活動,我覺得每一年每一年都好像辦得更好。另外一個代表意義就是説,海內外更團結。這是我個人的一個感覺。當然回來又看到陜西省各地的經濟建設進步得很快,我們記得三年前來,連這些路都還不怎麼好,現在是兩點(小時)十五分鐘,從西安就可以到這裡。我今天特別給它計算了時間。所以對交通建設的貢獻進步很快。

  祭祀軒轅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祀大典。中華民族對軒轅黃帝的祭祀,淵遠流長。早在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時期,公祭軒轅黃帝的典禮就已經存在。千百年來,每到清明時節,橋山之巔,沮水河畔,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平民百姓,都會來到黃帝陵前,祭拜中華民族的始祖。據史料記載,自從公元770年唐代宗李豫把陜西黃陵橋山軒轅廟列為國家祭典以後,歷經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直到今天,世代相傳,綿延不絕。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有感於推翻滿清,建立共和之慶典,委派要員15人組團專程祭祀軒轅黃帝陵,並寫下了氣壯山河的祭詞:“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1937年,正值抗日戰爭高潮,為了共同團結抗日,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分別委派代表于4月5日同祭黃帝陵,毛澤東親自撰寫祭文:“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黃帝陵的公祭活動一年比一年隆重。鄧小平1988年為黃帝陵題詞:“炎黃子孫。”1993年4月5日清明,江澤民為黃帝陵題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1992年,李鵬為黃帝陵題詞:“發揚中華文化,振奮民族精神”。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今,每年清明節,都有大批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專程與祖國大陸同胞一同參加這一盛典,共抒祖國統一之宏願,同發民族振興之豪情,黃帝陵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馬來西亞華人、中華總商會名譽董事葉嘉星先生從1990年開始,連續13年組織海外華人謁祖團到黃陵來參加公祭活動。他告訴記者,在他們的謁祖團裏,有一半人都不止一次來過黃陵祭祖。

  中華總商會名譽董事 葉嘉星:我們身為海外的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覺得這是很光榮的一件事情。特別是每一年我們都盼望海外、兩岸的同胞,大家都能夠早日完成我們祖國統一的大業。早日回歸家園。這就是我來祭祖的一個最大的希望,也都是一個心願。也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子孫,大家共同的一個最大的目標。

  古老中國一條龍,龍的祖先葬黃陵。整修黃帝陵是海內外中華兒女關注的大事。1992年8月,經國家批准,黃帝陵整修一期工程開工,並於同年10月成立黃帝陵基金會。2003年4月4日上午,黃帝陵基金會在西安舉行捐資儀式,來自海內外的42個單位和5名個人共捐資2017萬元。至此,黃帝陵基金會10年累計收到捐款8800多萬元。黃帝陵區保護面積25平方公里,整修範圍3.4平方公里。黃帝陵的總體結構包括廟前區、廟區、功德壇及神道、陵園區、縣城和外圍景觀六個區域。按照整修黃帝陵總體規劃,整修工程分兩期進行,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走進黃帝陵,青山掩映,碧水泛波,古柏森森,香煙繚繞。宏闊的入口廣場,古樸渾厚的軒轅橋,倒映青山的印池水,已初步展現出黃帝陵宏大、莊嚴的氣勢。據介紹,總體規劃的二期工程,將以黃帝陵深刻的文化內涵為基礎,保護好橋山古柏群,修建祭祀大殿和功德壇。橋山古柏群是黃帝陵獨特的景觀。據現有的碑記證實,早在漢唐時期,官府就指令百姓在橋山上種植松柏。據悉,黃帝陵現有古柏8.3萬多棵,其中千年以上的有3萬多棵,被稱作是“世界柏樹之父”的“黃帝手植柏”已有5000年的歷史。古柏的防火工程的建成,將保證橋山翠柏青翠挺拔、根深葉茂。祭祀大院是二期工程最主要的項目。祭祀大院是今後舉行公祭、民祭儀式重要的場所,它可以一次容納5000人以上舉行祭祀活動,建好的祭祀大院,將呈現出宏偉、莊嚴、古樸的氣氛。

  黃帝陵基金會 會長 孫天義:二期工程中央和我們省委要求,必須在明年清明節以前完工。明年清明節要有一個比較大規模的祭典。因為這個祭祀廣場可以容納5000人同時祭奠。

  主持人 :古柏千叢迎赤子,心香一炷祭黃陵。在採訪中,很多海外僑胞、台灣同胞告訴記者,海內外的華人無論走到哪,都是華夏子孫。黃帝陵前的千叢古柏不僅根植于厚厚的黃土中,也深深地紮根在億萬華夏兒女的心中。(編導:歐陽群)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