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專訪海灣戰爭親歷者——孫渤(一)


  2003年2月21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 李峰:一場戰爭改變了他的一生。孫渤,這位13年前親歷了海灣戰爭的中國外交官,現在每天都在與病魔搏鬥,面對海灣地區戰爭陰雲的再次密布,孫渤又有著怎樣的感想呢?

  孫渤,山東省煙臺市人。現為煙臺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貿英語部主任,副教授。他曾于1989年7月至1990年8月在中國駐科威特使館任商務隨員,1991年3月,他又重返科威特參加重建被毀中國使館工作,是首批海灣戰爭結束前重返科威特的6名中國外交官之一。在海灣地區工作時,由於他頻繁出入戰場而患上怪病,後來被確診為“海灣戰爭綜合症”。他是我國官方公開承認的第一例“海灣戰爭綜合症”患者,傷殘等級為一等公殘。

  主持人:孫先生自從2月15號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對您的專訪叫“戰爭之痛”節目之後,海峽兩岸觀眾反響非常強烈。我聽説您最近幾天,非常繁忙,主要是要接待很多的記者爭相來採訪你,是嗎?

  孫渤:是的。在把這個節目播出之後,廣大觀眾本著對和平的期盼,對戰爭的憎惡,和對我個人的關注,紛紛打來電話,電話是此起彼落,從早上響到晚上。這麼強烈反響是我沒想到的。

  主持人:當時您接了這麼多電話,以及來訪,他們問你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什麼?

  孫渤:説你身體怎麼樣?後來説戰爭真那麼可怕嗎?

  1990年8月2日,一個令世界震驚的日子,這天淩晨2點,伊拉克大舉入侵科威。那一天正是26歲的孫渤作為中國駐科威特使館商務隨員到達科威特的一年零一天,就像千百萬戰爭的親歷者一樣,孫渤開始了噩夢般的生活。

  孫渤:戰爭爆發,首先是戰略要地爭奪為首要任務。看皇宮、國防部、外交部、通訊大樓、機場在誰手裏,我們要看。

  記者:一路上你看到了什麼?

  孫渤:一路上,慌不擇路了,汽車往沙特方向跑,因為我們的方向是安全(的方向),我們往戰爭的方向跑,他們往逃離戰爭的方向跑,撒起歡兒地跑。街上丟車跑的也有,都慌了神了。我記得我們剛上海灣大道,和他們的坦克(相遇了),正好夾在坦克裏了,後面是坦克,前面也是坦克。我只是覺得後面坦克大炮已經越過我們的車,伸過來的感覺。前面我不怕,我後面不長眼睛,我就怕坦克攆上來。

  突如其來的戰爭讓科威特人猝不及防,很快,科威特的要害部門被控制。而緊接著爆發的巷戰讓孫渤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已與這場戰爭聯絡在了一起。

  孫渤:在下午的時候,在我們不遠的地方,很近的地方,就發生了交火。再出去會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發生在科威特的戰爭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尤其是美國立即做出反應,大批兵力向海灣地區集結,隨時可能升級的戰爭讓科威特這個戰爭的旋渦更加動蕩起來。

  孫渤:伊拉克佔領科威特以後,美國就揚言要用B52轟炸機趁伊拉克沒站穩腳跟之際,進行地毯式轟炸。伊拉克説你轟炸,我不怕,只要你轟炸,我用神經毒氣,把科威特人輕而易舉滅得乾乾淨淨。

  記者:怎麼説?

  孫渤:生化武器要傷神經,不痛苦的話,讓你在不痛苦中死去,有的要爛你的皮膚,甚至毒氣要傷你什麼部位的毒氣都告訴了,這樣的毒氣都有可能釋放。

  記者:當初你們議論這些的時候,感覺到恐怖嗎?

  孫渤:非常恐怖。可以實話實説,為什麼呢?我們沒有防毒面具。什麼叫驚弓之鳥,度日如年呢。驚弓之鳥鳥沒死,它害不害怕?那種情況下,戰爭的恐怖,對人的毅力是一種考驗。

  在一天緊似一天的恐怖氣氛下,孫渤體會了戰爭給人帶來的精神折磨,而就在一次外出執行任務的途中,孫渤遭遇了令他終生難忘的生死時刻。

  記者:發生了什麼事?

  孫渤:兩聲槍響。

  記者:誰開的槍?

  孫渤:後面的伊拉克士兵。

  記者:到底離你多遠?

  孫渤:我想象不出,就是爆裂清脆的槍聲。遠的可以想象,再近的可以想象,再再近的就沒法想象了。我只覺得聽不見的感覺。

  記者:你當時感受到什麼?

  孫渤:蒙,渾身蒙了,到現在耳朵弱聽,我一直側著耳朵聽你講話。

  兩顆子彈擦著孫渤的耳邊飛過,這兩聲槍響不僅讓孫渤的左耳聽力幾近喪失,一種刻骨銘心的恐怖更是深深地印在孫渤的腦海裏,多年來揮之不去。

  孫渤:我就覺得火車並軌的聲音,就是當時放槍的聲音,一模一樣的聲音。

  記者:十年了還記得?

  孫渤:到現在,像這種驚慌,對我生命,我經不住突然什麼響,到現在都是這樣的。

  記者:我們想知道你當時的感受?

  孫渤:特別想家,特別想家,特別想沒有戰爭的日子。

  主持人:據您的記憶,當時海灣戰爭爆發的時候,還有多少中國人是在科威特?

  孫渤:包括台灣同胞、香港同胞,和大陸同胞,總數是在大約5000人。

  主持人:他們主要是做什麼樣的工作?

  孫渤:從事勞務、商務的一些活動。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也有不少的台灣朋友,他們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孫渤:當初的台灣同胞據我了解,是一個“中華工程公司”,好像是在科威特機場跑道的一些什麼項目,在做這個事情。

  主持人:當時在你的記憶當中有多少的台灣朋友是到中國的大使館去尋求庇護呢?

  孫渤:“中華工程公司”應該是100多人。伊拉克士兵進到科威特以後,在戰爭狀態下,法律失去了秩序的情況下,形勢十分險峻。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同胞就向台灣在科威特有個所謂的利益代表處,它的領導叫葛庭森。可是這位領導跟著亞洲一個國家的使館走了,他對臺胞的答覆是,“我這個代表處,力量有限,自身難保,你們自求多福吧”。這個福哪求呢?臺胞認為,大陸台灣一家人,患難之時見真情。他們找到了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館。

  小片:孫渤説他還是第一次在異國他鄉見到這麼多的台灣同胞。當時擠在使館商務處的有100多位臺胞,大多是女眷和兒童,其中還有一位是快要臨産的孕婦。當時床位嚴重不足,即使是地鋪,使館的工作人員也把最好的位置留給了台灣同胞。

  孫渤:有人提出來過,大陸同胞也是同胞,台灣同胞也是同胞,為什麼優先照顧台灣同胞?我的回答是這樣的:大陸同胞應該受到保護,這是我們的工作,但是作為台灣同胞,他們游離海外,沒有得到,我們想關懷他們,他們沒有具體地得到這種關懷,已經很久遠了,1949年之後這麼長時間。哪怕我們同樣受到危害了,也要重點保護他們。

  由於局勢的不斷惡化,中國政府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撤離中國在科威特的僑民,孫渤與5000中國僑民在戰爭的噩夢中煎熬了17天之後,終於踏上了回國的路。

  記者:路上看到了什麼?

  孫渤:路上水電部燒了,國防部都是交戰過的地方,都好多難民在那裏,亂亂糟糟的,不知道多少天不讓出去。在進到伊拉克,拄拐杖的人多了,斷胳膊斷腿的人多了,爭著要我們的東西的人多了。

  記者:有什麼危險嗎?

  孫渤:在撤離的後半期,我們遇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因為是兩千公里,恰恰是在巴格達到約旦的路上,當筆直的大路的時候,像船在平靜的大海的時候,你的倦意就上來了,這個時候出事的人太多了。我的同事李國林,我説小李子,我累了,你揪我的頭髮,這是咱倆的安全,抓頭髮,吃大蒜,把好幾瓶風油精弄在毛巾上,和陜西農民一樣紮起來。求生的渴望和勞頓在鬥爭著。可是當第二天的淩晨三點鐘,我們總算走出了伊拉克的邊境,走出來了。到約旦,當我們在約旦的機場,經過一個山坡,剛剛越過了一個山坡,就看見約旦的飛機場,突然看到三架大型波音747飛機,尤其在機尾上看見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眼睛一亮,這是家,家裏人來接我們來了。那個時候看國旗和平時看國旗不太一樣。這個比喻不知道對不對,就像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突然他的媽媽出現了,要哭。

  主持人:後來留在這個使館的台灣朋友們,他們怎麼撤離的?

  孫渤:考慮到台灣同胞著急離開戰區的急迫心情,儘管中國有5000公民,就把他們安排在第一次,第一批,那個數字也比較好記,是1818人,就把他們安排在哪,應該説前怕狼,後怕虎,前後是最危險的時候,就把他們安排在中間,最受保護的地方,安排在那裏。臺胞很激動。

  主持人:當時他們能不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一種特別照顧?他們的反應是什麼?

  孫渤:他們也非常感動。特別是在後期我們撤離過程當中,他們做出了很具體的幫助,幫助了我們很多很多。大家説,你有難我幫,我有難你出力,這種像兄弟倆在一起的感覺很舒服的。我想給你講個具體的事情。當時在科威特有百萬外國僑民,他們要緊急撤離,緊急撤離路線大約2000公里。在溫度高達50度之上的氣溫,地上沙漠溫度六、七十度了。在那個情況下,要撤出來,走是走不出來,車是希望之舟。在這個情況下,沒有了車也就沒有了希望,生活的希望。既然我們救助了臺胞,臺胞也考慮我們大陸同胞的安危,在他們給青島中建項目組,給了兩輛大卡車,這兩輛車是救命車。後來據已經過世的青島項目組的馬長清經理講,他告訴我,這個車在伊拉克的時候,在出境的時候,已經讓伊拉克人給劫走了。臺胞伸出的救援之手,真體現了危急之中兄弟相幫的感覺。

  主持人:他們最後怎麼樣回到台灣的本島呢?

  孫渤:實際上在離開之前,我們和臺胞的關係特別融洽,他説了,這下可好了,我們撤咱們一塊兒撤,我們可以到北京看看故宮,看看長城,他們覺得有了我們就有了主心骨,還可以到大陸來看看,那個心情我們可以理解。正像我們,包括我在內,有一天能讓我看看日月潭我也很興奮,這個心情是一樣的。在這個情況下,他們私下説,我們一塊兒撤。台灣當局,可能出於他們的一些特殊考慮,就派了飛機早早在安曼國際機場等候他們。所以説我們的臺胞和大陸同胞正式分手是在約旦和伊拉克的邊界上,當時分手的時候是非常非常激動的。

  主持人:現在還有沒有聯絡和這些朋友?

  孫渤:我特別想他們。2001年10月份我開始吐血,12月份我在住院的時候,偶然一個機會給我針灸的有台灣來見習的學生,我特別高興,我現在見到臺胞就覺得特別高興,就總是跟著這段經歷有聯絡。我説你幫我打聽打聽,“中華工程公司”的經理叫丁光渝,渝是重慶簡稱,我説你找到丁經理,那個女同學我忘了名字,特別善良,打電話去找。後來特殊原因我出院了,再也沒接上茬。其實我也特別想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樣了?他們現在還好嗎?如果能托你們節目,問候他們一聲,我們也非常想這樣做。

  主持人:我們也希望我們的節目通過這個電波,讓台灣朋友知道你的情況。告訴他們你現在的狀況。

  孫渤:我要感謝你這個橋梁。

  主持人 :在海灣戰爭中的那段經歷,使孫渤與台灣同胞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孫渤説他一直惦念著那些有過生死之交的台灣同胞,他盼望著能夠有一天到台灣看看那些老朋友。在下期節目當中,我們還將對孫渤進行採訪,請他談談對戰爭刻骨銘心的感受。(編導:高輝、安倍含)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